①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风唐疏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
1. D.与升华并非毫无关系。
2. B思路分析/A.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以偏概全,是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3. C信息整合及理解/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 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4、C 5、D 6、B
7、翻译:
⑴唐瑾观察他们的才能品行,只要是有一些长处的人,便商议赦免他们,依赖唐瑾获救的人很多。 (“赖”1分,“济”1分,句意通顺1分)
⑵有人对周文帝说:“唐瑾有大批物资,都是梁朝珍贵的玩赏物品。” (“或”1 分,“辎重”1分,判断句式1分)
⑶(唐瑾)遇到疾雷暴风,即使是晚上已安然睡下,也一定会起来,穿戴好衣帽双手捧着笏板端坐着。(“晏”1分,“冠带”活用1分,“危”1分,句意通顺1分)
8. 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以爱情的失意断肠,寄托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起首三句写美人住处,说明其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下片着重写作者的忧思。把愁苦之情抒写得极为委婉深切,结尾作者用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具体物象来烘托浓重的闲愁。
9.这四句主要使用了设问和博喻的修辞方法(或化虚为实的手法)以景写情。
首句设问,后三句作答,但答案全以写景的比喻出之,景物的布局也很有层次。①“试问”句呼起,“一川”三句并用作答。②地上---如烟春草,比喻愁之广大;天上---飘扬柳絮,比喻愁得纷乱;天地之间----迷蒙梅雨,比喻愁得无休无止。
三个比喻,既写景,又写情,景情俱佳。它多方面地江南暮春梅雨季节的烟雨图,又出色地烘托喻衬了词人内心的无限“闲愁”,作者运用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全面地反映了所喻事物的总体特征,把抽象的闲愁化作具体的视觉形象。
10.(略)
11. (1)火车站文雅的年轻人转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2)秦岭深处纯真小女孩转身消失在中苍翠山色里。
(3)南大街褴褛的中年乞丐转身消失在寒冷的大街上。
(4)丁字路口孤独的老年乞丐转身消失在文明的街头。
(每点2分,3、4两点答一点即可)
12.(1)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连用比喻),描写河水清静、纯净、温柔亲切。
②分别从水质、水色、水声三个角度突出秦岭溪流的自然清纯之美。
③为后文写自然清纯的女孩作环境的渲染和铺垫。(每点1分)
(2)①运用拟人和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渴望进入物质文明之后,我们更应该关心帮助那些孤苦的人,从而构建温暖和谐的文明社会。(2分)
②运用形象的动词和发人深思的问句,表达作者对贫苦之人的同情,充溢了悲悯的情怀。(1分)
13. 答案示例一:选材构思。作者精心选取几幅转身的画面中,从年龄层次上看:有年轻人、小孩儿、中年人;从内容上看,有他人对“我”的关爱,有“我”对他人的关爱;从性质上看,“转身”之际充满着真善美。(每点1分)作者聚合时空,精心打造这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转身”画面,使文章选材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