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牦牛
牦牛
牦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
导。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EA%F3%C5%A3
2. 刚挤鲜牛奶可以和红枣一起煮吗
亲,可以的。
3. 牦牛为什么会自己回家(急用)
概述
一、牦牛养殖业概述
牦牛的世界通用名为雅克(yak),是藏语的音译。牦牛的叫声似猪、尾型似马尾,所以又称它为猪声牛或马尾牛。西方国家见其主产于我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因而也称它为西藏牛。据报道,牛的祖先Bos primigieius,urus,与牦牛的祖先Bos poeohagus在亚洲的后上新世纪中属于同一祖先。在更新世纪(200万年前)时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牦牛的祖先出现
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由于受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的制约,牦牛在4500年以前才开始了由野牦牛到家牦牛的驯化。比普通牛的驯化时间要迟得多。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段。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 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相对湿度55%以上。无霜期90天(5—8月)。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70.95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位研究西藏的西方专家指出没有牦牛就没有西藏的经济,牦牛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藏区人民饲养的能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一种多功能动物,象沙漠之舟——骆驼一样,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具有肉用、役用、奶用等多种价值,其肉、奶等是具有半野生风味的天然食品,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牦牛习习相关,正如十四世班禅所言,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我国是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国家,牦牛提供的奶产品,分别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区域中占该类产品的95%、90%和70%以上,牦牛分布的区域是我国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生态脆弱区。因此,牦牛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省现有牦牛4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28%,占我国牦牛总数的29.2%,仅次于青海、西藏,位居第三;牦牛数量占全省牛总数的40%,集中分布在我省川西北草地;牦牛的乳、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牛乳、牛肉产量的70%和40%;牦牛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我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藏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省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和压力之下,在广阔的川西北高寒牧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效能和牦牛业特点,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争地、争粮、争夺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牦牛业生产,加速牦牛资源的开发,对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牦牛产品概述
(一)乳制品
1、鲜奶
全奶 刚挤下来的纯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在泌乳季节,牦牛群的混合奶的干物质为18%左右,其中乳脂肪7%,乳糖、乳蛋白质各5%左右。其味香甜,煮沸的全奶,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奶茶 是牧区人民的常年饮料,也是主食之一。它是牛奶和茶的混悬液,牛奶的含量,根据来源和需要而定。含奶量高时如20%,茶色呈土黄,质浓稠;含量5%或更少时,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褐色。
奶茶所用的牛奶一般是全奶。但在生产酥油的季节,为了多产酥油,往往用提取后的脱脂奶。脱脂奶奶茶,其味则逊于全奶奶茶。
2、酥油
是含水分12~15%,乳蛋白质1%左右,乳脂肪84~87%的粗制黄油。
酥油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生活资料。除供作食用外,在藏医药中作为食疗剂和敷料软膏、赋形药、润滑剂等。在土法鞣革中用作鞣和剂和裘衣革面的保护剂。在高寒草地的帐篷里供照明,喇嘛寺庙里作为神灯、长明灯的燃油。妇女们用酥油搽手保护皮肤。高原草地的民间艺术家将酥油混以各色颜料,塑造佛像、花卉,山水人物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
酥油糌粑 将酥油盛瓷碗内,用奶茶或清茶溶化,拌以糌粑(或加入奶渣),用手捏成团,以奶茶、清茶或是肉类蔬菜等辅食。
酥油茶 先将茶熬开,倒入木筒内(一种与小型酥油桶相仿,直径较小,约10~15厘米,长60~70厘米的木桶。也有用小型酥油桶代替的),加入酥油和食盐,酥油量可多可少。然后用装有圆木板的搅棒,上下往复振荡,直至酥油与茶充分混合为止,倾入壶中或斟于茶碗中,可加热后饮用。
酥油茶是一种茶与酥油的混合乳剂,只作饮料,不用于拌和糌粑。
油茶 先将面粉1千克用锅炒熟至微焦黄,在将酥油1千克溶化,然后把炒熟的面粉倒入酥油内,充分拌和,捏成团,盛放在容器内。食用时,根据需要取出一小团,放入食盐或白糖,用开水冲拌成糊状食用。如在制作时放入一些果仁,如花生仁、芝麻、核桃仁或是黄豆、红枣等作甜食,则味更佳。
3、奶渣
鲜奶提制酥油后的脱脂奶,在锅内加热至50~60℃,加入酸牛奶(作为乳酸菌液使用),使脱脂奶凝结成豆花状结块,捞起滤去乳清,铺于毡毯上晒干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乳制品,其乳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乳脂肪、乳糖含量20%以上。也有用全奶制作的。全奶制成的奶渣,色金黄而酥脆,脱脂奶制成的奶渣色白而性硬。
奶渣多拌入酥油糌粑作为主食,也有用作平时消遣的食品,随时投入口中咀嚼。有将奶渣于温水中浸泡半天或一昼夜,将其泡涨,捞起滤去水分,在通风处稍微吹干,于酥油中油炸,拌以食盐或白糖食用,甚为香脆可口。
4、酸牛奶
将鲜牛奶煮沸,倾入有盖的木桶内,待凉。当奶温为50℃左右时,拌进原先剩余的酸奶(即乳酸菌种),加盖,桶外裹以羊毛等物保温。夏秋季节6~10小时左右,冬春季节时间稍长些,取出即成酸奶。
酸奶有两种,一是全奶制作的,色味最好;另一是脱脂奶制成的。
酸奶作为日常饮料,于夏秋暖季解渴消暑,味美可口。也可拌入糌粑食用,作主食。
5、奶饼
奶饼其实可以说是新鲜奶渣。利用全奶或脱脂奶加热,加入酸奶(或直接加入乳酸菌种),使之凝结成块,后捏成饼状,除去水分即成。食用时,拌进奶油(全奶制作的酸奶面上那层最好)和白糖。其味香甜,略带酸味,极为可口。
6、乳清
鲜奶提制酥油、奶渣后的剩余物。一般就地倾倒,在半农半牧区,用以喂猪,在土法制革中,用来作浸泡剂。
(二)肉制品
1、鲜牛肉
牧民对牦牛的食用方法甚为简单,将屠宰后的胴体切割成块,置大锅内加水清煮,煮沸后维持片刻,即可食用。
食用时用佩戴的藏刀,一片片削下来,略蘸食盐用奶茶辅食。水煮后的牦牛肉,盛于盘内,称为“手抓肉”。如用肉馅或灌制牛肉香肠,则较精细,讲究口味。
鲜牛肉包子(也用解冻的冻牛肉)的制法是,取鲜牛肉剁成肉泥,加入食盐和调料,拌进牛油,做成包子蒸熟。其特色是面粉不发酵,皮薄馅多,一包汤汁,肉细味鲜美。
2、风干牛肉
高寒草地的牧民,将每年入冬屠宰的牦牛肉,切成约4~5厘米见方,长30厘米左右的肉条,一般是两条在一端相连,凉晒于牛毛绳上,待风吹日晒数天后即干。干后,贮藏于皮口袋内,或吊挂在帐篷里,可贮存一两年不霉变。采用风干的方法贮藏牛肉比天然的冻牛肉贮藏的时间长,只是风味不同。
风干牛肉的食用方法多样。有生食,用藏刀削切成薄片,边削边吃;或用手指,顺肌纤维撕裂扯断而食之。生食多辅以奶茶,或作为一种零食。熟食有两种,一是熏烤、煨烧,取一段风干肉,埋于牛粪灶的燃灰下或置于灶上用余火烤,有香味后取出,抹去尘灰,用刀割食。再是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置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割后食用。以上各种食用方法,一般都不用食盐和其它调料。
3、腌熏牛肉
将牛肉切成细条,拌上食盐,放于容器内,一两天后取出,悬挂在帐篷内炉灶上方,任其烟熏、风干。须食用时取下煮熟。
4、牛肉灌肠和血肠
用洗净的牦牛小肠,灌以鲜牛肉或血而成。
(三)皮制品
1、生皮
即未经鞣制的牦牛皮,也不去被毛,用途较为普通。其主要用于酥油的包装。再是将生皮切割成网状,捆扎在木箱外面,待生皮干后,即固定在木箱上,也有用整张牦牛皮包裹木箱的。另有用生皮切割成细条作为皮绳。
2、熟皮
是经土法鞣制的革,民间都采用油脂法。将毛板浸泡后除去被毛,割去皮下结缔组织,然后用陈年酥油(已变质不能食用)满涂于皮板上,卷紧,让油质浸透。也有在涂抹酥油后用手揉捏柔软后,用刀修正正背两面的,使光整。
熟皮的用途广泛。缝制成皮口袋,贮存粮食、奶渣等。可缝制毡靴或作鞋底。用刀切割成细条搓绞成皮绳,或切割成宽度不等的皮条,用于捆扎什物或背水背柴,圈套牲畜,以及用于鞍具、驮具上等。
3、裘皮
多属犊牛皮制成。犊牛死后,剥下被皮,除净版面的结缔组织,浸泡在乳清中。数天后取出,用陈酥油鞣制,使皮板柔软,梳直被毛即成。一般供作儿童裘衣。
(四)毛制品
1、长毛
指着生于牦牛前胸、前臂、体侧或后腿的长毛(其状似围裙,故又称“裙毛”),专供搓作牛绳,捆扎帐篷和作缰绳等用。
制作方法和程序是:将煎下的牦牛被毛整理出较长的(属粗毛,细度在52.5微米以上的)用双手理直,以15厘米左右(直径)为一卷,成为“毛卷”,然后用独绽搓纺成毛条。搓纺时,一人用皮绳转动固定在草地上的木绽,一人持毛卷纺成毛条(毛纱),其粗细长度均视需要而定。最后将毛条合成毛绳,有三股或四股的,但以四股的最为美观。牦牛毛绳经久耐用。
2、绒毛
纯粹的绒毛(细度在25微米以下的毛纤维)在当地极少利用,所用的绒毛,多半是混有长度中等的两型毛(细度在25~52.2微米),或以两型毛为主的加以利用,或剪下的被毛选择取出长毛(粗毛)后,作为“绒毛”使用。当地所用的绒毛,以其生长部位来说,多在牦牛的腹部。
绒毛多用来编织帐篷(藏族)、披衫“察尔瓦”和短上衣(彝族)。
3、尾毛
历史上用来作为贡品,尤以白色尾毛更为名贵。
其主要用途是,供制剧装冉口、假发等。再如将整个牦牛尾做成尘拂。
(五)其它
1、内脏
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部分。可食部分包括心、胃、小肠、大肠(盲肠除外)、肝和肾,小肠可用来灌制血肠或灌肠用,瘤胃用作酥油的包装,瓣胃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毛肚火锅”的正宗菜肴。不可食部分有肺、盲肠、脾、胰、胆囊、膀胱、母牦牛子宫及其附件、乳房,以及公牦牛的生殖器官。
2、骨头
一般废弃。也可加工成骨粉、骨胶等,作饲料、肥料或工业用。
3、粪便
是草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冷季,作为堆砌粪圈的原料,也用于木板圈的涂料。
4. 毛牛的外形和作用
牦牛属的一种。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体侧、胸部、肩部、四肢上部和尾部密生长毛,尤其体侧的毛被几可及地。系青藏高原特产。通常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野牦牛的高原地区,有时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盆地四周活动。由于体毛厚密,性喜寒而畏热。在高寒荒漠与高寒荒漠草原中能吃粗硬的牧草(如苔草类),若食物被雪覆盖,能用前蹄扒出。夏季结成几十头或几百头的大群。老牦牛独居或数头结群活动。中更新世,从北美阿拉斯加到东西伯利亚、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东北一带均有野牦牛分布。现生种只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毗邻的中国新疆南部、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等地区。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段。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 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相对湿度55%以上。无霜期90天(5—8月)。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70.95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我省现有牦牛4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28%,占我国牦牛总数的29.2%,仅次于青海、西藏,位居第三;牦牛数量占全省牛总数的40%,集中分布在我省川西北草地;牦牛的乳、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牛乳、牛肉产量的70%和40%;牦牛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我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藏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省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和压力之下,在广阔的川西北高寒牧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效能和牦牛业特点,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争地、争粮、争夺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牦牛业生产,加速牦牛资源的开发,对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牦牛产品概述
(一)乳制品
1、鲜奶
全奶 刚挤下来的纯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在泌乳季节,牦牛群的混合奶的干物质为18%左右,其中乳脂肪7%,乳糖、乳蛋白质各5%左右。其味香甜,煮沸的全奶,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奶茶 是牧区人民的常年饮料,也是主食之一。它是牛奶和茶的混悬液,牛奶的含量,根据来源和需要而定。含奶量高时如20%,茶色呈土黄,质浓稠;含量5%或更少时,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褐色。
奶茶所用的牛奶一般是全奶。但在生产酥油的季节,为了多产酥油,往往用提取后的脱脂奶。脱脂奶奶茶,其味则逊于全奶奶茶。
2、酥油
是含水分12~15%,乳蛋白质1%左右,乳脂肪84~87%的粗制黄油。
酥油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生活资料。除供作食用外,在藏医药中作为食疗剂和敷料软膏、赋形药、润滑剂等。在土法鞣革中用作鞣和剂和裘衣革面的保护剂。在高寒草地的帐篷里供照明,喇嘛寺庙里作为神灯、长明灯的燃油。妇女们用酥油搽手保护皮肤。高原草地的民间艺术家将酥油混以各色颜料,塑造佛像、花卉,山水人物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
酥油糌粑 将酥油盛瓷碗内,用奶茶或清茶溶化,拌以糌粑(或加入奶渣),用手捏成团,以奶茶、清茶或是肉类蔬菜等辅食。
酥油茶 先将茶熬开,倒入木筒内(一种与小型酥油桶相仿,直径较小,约10~15厘米,长60~70厘米的木桶。也有用小型酥油桶代替的),加入酥油和食盐,酥油量可多可少。然后用装有圆木板的搅棒,上下往复振荡,直至酥油与茶充分混合为止,倾入壶中或斟于茶碗中,可加热后饮用。
酥油茶是一种茶与酥油的混合乳剂,只作饮料,不用于拌和糌粑。
油茶 先将面粉1千克用锅炒熟至微焦黄,在将酥油1千克溶化,然后把炒熟的面粉倒入酥油内,充分拌和,捏成团,盛放在容器内。食用时,根据需要取出一小团,放入食盐或白糖,用开水冲拌成糊状食用。如在制作时放入一些果仁,如花生仁、芝麻、核桃仁或是黄豆、红枣等作甜食,则味更佳。
3、奶渣
鲜奶提制酥油后的脱脂奶,在锅内加热至50~60℃,加入酸牛奶(作为乳酸菌液使用),使脱脂奶凝结成豆花状结块,捞起滤去乳清,铺于毡毯上晒干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乳制品,其乳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乳脂肪、乳糖含量20%以上。也有用全奶制作的。全奶制成的奶渣,色金黄而酥脆,脱脂奶制成的奶渣色白而性硬。
奶渣多拌入酥油糌粑作为主食,也有用作平时消遣的食品,随时投入口中咀嚼。有将奶渣于温水中浸泡半天或一昼夜,将其泡涨,捞起滤去水分,在通风处稍微吹干,于酥油中油炸,拌以食盐或白糖食用,甚为香脆可口。
4、酸牛奶
将鲜牛奶煮沸,倾入有盖的木桶内,待凉。当奶温为50℃左右时,拌进原先剩余的酸奶(即乳酸菌种),加盖,桶外裹以羊毛等物保温。夏秋季节6~10小时左右,冬春季节时间稍长些,取出即成酸奶。
酸奶有两种,一是全奶制作的,色味最好;另一是脱脂奶制成的。
酸奶作为日常饮料,于夏秋暖季解渴消暑,味美可口。也可拌入糌粑食用,作主食。
5、奶饼
奶饼其实可以说是新鲜奶渣。利用全奶或脱脂奶加热,加入酸奶(或直接加入乳酸菌种),使之凝结成块,后捏成饼状,除去水分即成。食用时,拌进奶油(全奶制作的酸奶面上那层最好)和白糖。其味香甜,略带酸味,极为可口。
6、乳清
鲜奶提制酥油、奶渣后的剩余物。一般就地倾倒,在半农半牧区,用以喂猪,在土法制革中,用来作浸泡剂。
(二)肉制品
1、鲜牛肉
牧民对牦牛的食用方法甚为简单,将屠宰后的胴体切割成块,置大锅内加水清煮,煮沸后维持片刻,即可食用。
食用时用佩戴的藏刀,一片片削下来,略蘸食盐用奶茶辅食。水煮后的牦牛肉,盛于盘内,称为“手抓肉”。如用肉馅或灌制牛肉香肠,则较精细,讲究口味。
鲜牛肉包子(也用解冻的冻牛肉)的制法是,取鲜牛肉剁成肉泥,加入食盐和调料,拌进牛油,做成包子蒸熟。其特色是面粉不发酵,皮薄馅多,一包汤汁,肉细味鲜美。
2、风干牛肉
高寒草地的牧民,将每年入冬屠宰的牦牛肉,切成约4~5厘米见方,长30厘米左右的肉条,一般是两条在一端相连,凉晒于牛毛绳上,待风吹日晒数天后即干。干后,贮藏于皮口袋内,或吊挂在帐篷里,可贮存一两年不霉变。采用风干的方法贮藏牛肉比天然的冻牛肉贮藏的时间长,只是风味不同。
风干牛肉的食用方法多样。有生食,用藏刀削切成薄片,边削边吃;或用手指,顺肌纤维撕裂扯断而食之。生食多辅以奶茶,或作为一种零食。熟食有两种,一是熏烤、煨烧,取一段风干肉,埋于牛粪灶的燃灰下或置于灶上用余火烤,有香味后取出,抹去尘灰,用刀割食。再是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置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割后食用。以上各种食用方法,一般都不用食盐和其它调料。
3、腌熏牛肉
将牛肉切成细条,拌上食盐,放于容器内,一两天后取出,悬挂在帐篷内炉灶上方,任其烟熏、风干。须食用时取下煮熟。
4、牛肉灌肠和血肠
用洗净的牦牛小肠,灌以鲜牛肉或血而成。
(三)皮制品
1、生皮
即未经鞣制的牦牛皮,也不去被毛,用途较为普通。其主要用于酥油的包装。再是将生皮切割成网状,捆扎在木箱外面,待生皮干后,即固定在木箱上,也有用整张牦牛皮包裹木箱的。另有用生皮切割成细条作为皮绳。
2、熟皮
是经土法鞣制的革,民间都采用油脂法。将毛板浸泡后除去被毛,割去皮下结缔组织,然后用陈年酥油(已变质不能食用)满涂于皮板上,卷紧,让油质浸透。也有在涂抹酥油后用手揉捏柔软后,用刀修正正背两面的,使光整。
熟皮的用途广泛。缝制成皮口袋,贮存粮食、奶渣等。可缝制毡靴或作鞋底。用刀切割成细条搓绞成皮绳,或切割成宽度不等的皮条,用于捆扎什物或背水背柴,圈套牲畜,以及用于鞍具、驮具上等。
3、裘皮
多属犊牛皮制成。犊牛死后,剥下被皮,除净版面的结缔组织,浸泡在乳清中。数天后取出,用陈酥油鞣制,使皮板柔软,梳直被毛即成。一般供作儿童裘衣。
(四)毛制品
1、长毛
指着生于牦牛前胸、前臂、体侧或后腿的长毛(其状似围裙,故又称“裙毛”),专供搓作牛绳,捆扎帐篷和作缰绳等用。
制作方法和程序是:将煎下的牦牛被毛整理出较长的(属粗毛,细度在52.5微米以上的)用双手理直,以15厘米左右(直径)为一卷,成为“毛卷”,然后用独绽搓纺成毛条。搓纺时,一人用皮绳转动固定在草地上的木绽,一人持毛卷纺成毛条(毛纱),其粗细长度均视需要而定。最后将毛条合成毛绳,有三股或四股的,但以四股的最为美观。牦牛毛绳经久耐用。
2、绒毛
纯粹的绒毛(细度在25微米以下的毛纤维)在当地极少利用,所用的绒毛,多半是混有长度中等的两型毛(细度在25~52.2微米),或以两型毛为主的加以利用,或剪下的被毛选择取出长毛(粗毛)后,作为“绒毛”使用。当地所用的绒毛,以其生长部位来说,多在牦牛的腹部。
绒毛多用来编织帐篷(藏族)、披衫“察尔瓦”和短上衣(彝族)。
3、尾毛
历史上用来作为贡品,尤以白色尾毛更为名贵。
其主要用途是,供制剧装冉口、假发等。再如将整个牦牛尾做成尘拂。
(五)其它
1、内脏
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部分。可食部分包括心、胃、小肠、大肠(盲肠除外)、肝和肾,小肠可用来灌制血肠或灌肠用,瘤胃用作酥油的包装,瓣胃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毛肚火锅”的正宗菜肴。不可食部分有肺、盲肠、脾、胰、胆囊、膀胱、母牦牛子宫及其附件、乳房,以及公牦牛的生殖器官。
2、骨头
一般废弃。也可加工成骨粉、骨胶等,作饲料、肥料或工业用。
3、粪便
是草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冷季,作为堆砌粪圈的原料,也用于木板圈的涂料。
5. 有谁知道南京奶茶名字叫酥搽的这个品牌吗加盟是不是骗局
肯定骗你的有时间问问我
6. 牦牛乳产品主要有哪些
牦牛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与适应性,其乳产量不及改良品种,但其质量优于其他牛种。牦牛初乳浓稠,干物质含量达33.01%,高于正常乳1倍,蛋白质含量16.14%,其中酪蛋白4.77%、球蛋白11.37%,高出正常乳2倍以上。正常乳中干物质、乳脂、乳糖等营养成分比普通牛高。牦牛乳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明显优于奶牛,干物质和脂肪、蛋白、乳糖的含量高。脂肪球直径大(牦牛4.39微米、奶牛3.85微米、黄牛2.2微米)、乳密度大,是加工黄油的良好原料乳,含钙(0.3028%)、磷(0.2851%)丰富,为乳中精品。
(1)鲜奶
刚挤下来的纯牛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在泌乳季节,牦牛群的混合奶的干物质为18%左右,其中乳脂肪7%,乳糖、乳蛋白质各5%左右。其味香甜,煮沸的全乳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2)酥油
酥油是含水分12%~15%、乳蛋白质1%左右、乳脂肪84%~87%的粗制黄油。酥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活资料。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除供食用外,在藏医药中可作为食疗剂和敷料软膏、赋形药、润滑剂等。在土法鞣革中用作鞣合剂和裘衣革面的保护剂。在高寒草地的帐篷里供照明,喇嘛寺庙里作为神灯、长明灯的燃油。妇女们用酥油搽手保护皮肤。高原草地的民间艺术家将酥油混以各色颜料,塑造佛像、花卉、山水、人物等,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3)奶茶
奶茶是牧区人民的常年饮料,也是主食之一。它是牛奶和茶的混悬液。牛奶的含量,根据来源和需要而定。含奶量高时达20%,茶色呈土黄,质浓稠;含量5%或更少时,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褐色。
(4)干酪
干酪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价值极高。其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多种。牦牛产区常食的有硬干酪、半硬干酪、鲜干酪3种。
(5)干酪素
牦牛乳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牛乳,是干酪素及酪蛋白制品的极佳原料。干酪素又称酪蛋白,是奶液遇酸后所生成的一种蛋白聚合体。干酪素约占牛奶中蛋白总量的80%,约占其质量的3%,也是奶酪的主要成分。干燥的干酪素是一种无味、白色或淡黄色的无定型粉末。干酪素微溶于水,溶于碱液及酸液中。干酪素具有良好的粘合、成膜、光亮、乳化、稳定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皮革工业、纺织行业及各类保健食品、医药、饮品中,国内外市场需求非常大。
(6)酸奶
将鲜牛奶煮沸,倾入有盖的木桶内,晾凉。当奶温达50℃左右时,拌进原先剩余的酸奶(即乳酸菌种),加盖,桶外裹以羊毛等物保温。夏秋季节6~10小时,冬春季节时间稍长些,取出即成酸奶。酸奶有两种,一种是全奶制作的,色味最好;另一种是脱脂奶制成的。酸奶作为日常饮料,于夏秋暖季解渴消暑,味美可口。也可拌入糌粑食用。
(7)奶皮
奶皮是牦牛产区少数民族特有乳制品,以信仰伊斯兰教者最喜欢制作食用。其外形随制作锅具大小而变,也随原料而变,一般为厚约1厘米、直径10~20厘米的圆形饼状物,颜色微黄。营养价值高,其中水分3%~4%,乳脂83%~85%、蛋白质9%、乳糖4%,营养成分高于一般奶油。奶皮在产区一般用于拌奶茶做早点,或切成小块做菜肴、夹饼、夹馍等食用。
(8)奶渣
奶渣是鲜奶提制酥油后的脱脂奶,在锅内加热至50~60℃,加入酸牛奶(作为乳酸菌液使用),使脱脂奶凝结成豆花状结块,捞起滤去乳清,铺于毡毯上晒干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乳制品,其乳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乳脂肪、乳糖含量20%以上。也有用全奶制作的。全奶制成的奶渣,颜色金黄而酥脆,脱脂奶制成的奶渣色白而性硬。
7. 酥搽的品牌历史
背景故事:
烟雨蒙蒙的春日,白居易游 于西子湖畔,琴声悠扬,循声寻去,迎面一间雅舍,闻得茶香扑鼻,见一白衣女子抚琴,琴声清澈,白居易闭目静听,在琴声伴随中罄然游去。。。。女子曲毕后,连忙起身道“失礼失礼”,原来是白居易先生,仰慕许久,怠慢先生了,请先生吃杯茶 。”白衣女子为白居易斟茶一杯,白居易接过茶至唇边 ,茶香已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茶底的酥果更是香酥腻滑。
问道“何茶?如此特别”,女子答“苏茶 ”,白居易“何来苏茶 ?”女子答“此茶乃南齐苏小小研制,他与爱人阮郁分别后曾寄居于此,在此等候,并为阮郁特别研制多款茶饮,苏小小根据不同时辰,不同季节,不同的心情搭配不同的奶及果肉,并做了一一记载”
白居易“只知苏小小的美貌才艺和痴情,尚不知她的茶艺这般了得”。顿时感叹随口赋诗一首“楼处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于是,后人将此系列茶饮改名为“酥搽”,添加更多的时尚元素和新鲜口味,受到更多年轻贵族女子的追捧和喜爱。
酥搽延续的,是苏小小惊才绝艳的唯美格调,绽放的是未被发现的另一个自己。
酥搽 —— 酥出不一样的自己!
品牌故事:
酥茶从六朝古都而来,带着传奇金陵帝都的色彩, 遵循茶饮之道,发扬中国传统茶饮文化的同时, 又有幸融合了现代时尚潮流元素,以不至于在这纷扰的大世里踽踽独行。
酥茶每一片茶叶,都是采自空山幽谷,朦胧烟雨之中百年茶树的嫩芽,经九九八十一道工序,以传承百年的古法手工配调,力求精益求精。用茶饮的健康功能,传递健康的饮食理念,几匙新茶,半刻沸煮,按比例、口味,添加配料调制, 或加入细腻柔滑奶泡,呈现出独特的口感魅力。亦或各色风味茶汤,配以红艳可爱的山楂草莓、清爽宜人的柠檬果粒, 让单一的茶色世界,多了几道缤纷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