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壽司店所用的是什麼字體
日本壽司店所用的字體是「 江戸勘亭流 」
『貳』 鴻勁蒙牛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鴻勁蒙牛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1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鴻勁蒙牛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叄』 古代的攻城武器有哪些﹖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巢車
巢車又名樓車,主要作為古代攻城的戰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種專供觀察敵情用的瞭望車,車底部裝有輪子,可以推動,車上用堅木豎起兩根長柱,柱子頂端設一轆轤軸 (滑車),用繩索系一小板屋於轆轤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開有12個瞭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敵人矢石破壞。屋內可容納兩人,通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戰時,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親自登上巢車察看敵情。23年王莽軍圍攻昆陽時,造高10餘丈的大型巢車,用來觀察城內守軍動態,稱為雲車。
二.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是古人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沖。它們被稱為「籍幕」、「布幔」、「木幔」、「籬笆」、「皮簾」等。《宋書·武帝紀上》:「 張綱 治攻具成,設諸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通典·兵十三》:「以板為幔,立桔槔於四輪車上,懸幔逼城堞間,使趫捷者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謂之木幔。」
三.轒轀車
轒轀(fényūn)車,古代攻城武器名。為四輪無底木車,上蒙牛皮抵禦城上箭矢,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掩護士卒抵近城牆進行攻擊,但無法直接破壞城牆。一車可藏十人左右。據《武經總要》記載:轀轒車,下虛上蓋,如斧刃(其車梯盤勿施桄板,中可容人著地推車),載以四車輪,其蓋以獨繩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墳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時候經過侯景的改良成「尖頭木驢」,據《太平御覽》、《梁書》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詳細記載:梁將侯景反,兵逼建業,皆危懼。梁將羊侃為守城督,因偽稱得外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賊為尖頭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鐵鏃,以油灌之,擲驢上,焚之俄盡。
四.撞車
撞車,是中國古代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主要兵器,靠沖撞的力量破壞城池的防禦措施。《三才圖會·器用五·撞車圖說》記載:「撞車:上設撞木,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飛梯臨城,則撞之。」
五.臨沖
臨沖,又稱臨沖呂公車或呂公車,相傳此車便是由姜太公發明的,因其受封於呂地,所以尊稱為呂公。而實際上,臨沖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較多應用。
臨沖呂公車是古代一種巨型攻城戰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武士,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通過天橋沖到城上與敵人拼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這種龐然大物似的兵車在戰斗中並不常見,它形體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難發揮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現,往往對守城兵士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從而亂其陣腳。
六.雲梯
雲梯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這種器具有的種類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雲梯的發明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說明雲梯另外一個用途可以登高望遠偵探敵情。
七.壕橋
壕橋又稱為「飛江」或「飛橋」,是古人為了通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我國自戰國時代便有使用壕橋的紀錄,根據《六韜·虎韜·軍用》的紀錄中有:「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4.7公尺),長二丈(6.26公尺)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國在壕橋的發展方面已極為成熟,不但應用了銷軸、轆轤等機械裝置,其橋寬達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寬達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隊通過。
八.投石車
投石車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它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如中國象棋黑方的炮寫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車,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古書中的「拋石」、「飛石」指的就是投石車。
『肆』 古代戰鼓的節奏誰知道啊。
戰鼓共分為三章八節二十二環,其鼓點節奏感威武感、整齊感、震撼感都比較強烈。
第一章:出兵。分為三個大沖鋒,每個大沖鋒要打出三個小沖鋒及九個環節。以鼓鑼鈸的緩慢停頓為一個沖鋒,以鼓鑼鈸的第瞬間即停為第一個章節。
第二章:殲滅。分為三個沖鋒,九個環節,鼓、鑼、鈸突然齊打劈荊斬棘的點子,進行沖鋒。在打法上應用一鼓作氣的鼓點,緊急有力,一氣呵成為秋分掃落葉,以突然的鼓邊收槌猛停的打法為勢如破竹。
第三章:凱旋。分為二大節四小節,每大環兩小節。黃河戰鼓以叨喳子的形勢口傳到今,有五百年的歷史。
戰鼓的嚴密性、技巧性、配合性、應變性和打鼓的基本功都有要領,熟練的喳子功和耳音是黃河戰鼓的關鍵。
(4)蒙牛冷兵器加盟店擴展閱讀:
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程的全面實施,黃河戰鼓的搶救保護工作已經引起當地有識之士和白銀區文化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2006—2007年成立了白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開始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戰鼓的搜集整理工作;挖掘整理了文字資料,刻錄了DVD光碟,建立了檔案資料庫;
2008年成立了黃河戰鼓研究會,組建了黃河戰鼓表演藝術團;對黃河戰鼓的主要器物鼓、鑼、、旗、鼓車、服飾等逐步進行了添置和更新;對黃河戰鼓的傳承藝人給予了一定的資助,並開始著手培養一批年輕的後續鼓手。
流傳至今,平堡鄉金園村比較原汁原味和具有更強的欣賞價值,逢年過節時其作為一種必須慶典樂曲被當地人所津津樂道。
目前為止,當地會黃河戰鼓者已為數不多,如村內鼓手金永慶等。當地人稱之為囔囔囔及亂刨。
『伍』 中國各類冷兵器優劣性
長兵器適合馬戰,短兵器適合步戰,狹窄地區如小巷房屋等適合短兵。開闊地帶如平原草原適合長兵器。
馬戰適合長兵器,一寸長一寸強,近身肉搏適合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險。
平時打仗幾乎都是長兵器,只有在近身肉搏百匯用短兵。符合人體力學。
每一種兵器都有它的優勢劣勢。
戈是中華特有的兵器,就像一把長柄鐮刀,盛行於漢代以前,沒有馬鐙時代不用雙手馬上根本坐不穩,一般騎兵戰斗都坐在戰車,你會發現戈其實根本不太方便使用,可是一旦配上戰車就能在戰場上收割生命,簡直就是死神的鐮刀,堪稱古代坦克般的存在,後來馬鐙這種改變世界的利器發明後,戈慢慢被淘汰了。
南北朝盛行鐵甲重騎兵,盔甲鍛造已經有一定的規模,戰爭就是殺人,如果無法破開盔甲當然殺不了人,所以這時候主要兵器以破甲為主,如槊錘鞭鐧等,其中以槊為代表,槊應該屬於槍的一種,槊和槍的區別就是無論是鋒刃還是桿身都比一般槍都要長,就像一把劍插到加長的槍桿上,其主要作用就是破甲,破甲幾乎是槊誕生的理由。
槊是重兵器,古代很多猛將都是用槊的,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正史里都是用槊的,宋代後騎兵少,加上槊的製造成本較高,這種騎兵殺器慢慢減少最後淘汰了。
劍其實作為一種禮器,其實不太適合戰斗,佩劍的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一般都是配刀兵才是真正的殺器。
攻城武器
自春秋時期以後,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為四種:進攻准備;掩護士兵;破壞防守設施;強行登城。
從部落社會野蠻人的小打小鬧,到現代文明動輒百萬千萬的全球大戰,可以說,戰爭一直在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即便將來,戰爭也是資源、信念、意志與智謀的對抗。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巢車
巢車又名樓車,主要作為古代攻城的戰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種專供觀察敵情用的瞭望車,車底部裝有輪子,可以推動,車上用堅木豎起兩根長柱,柱子頂端設一轆轤軸 (滑車),用繩索系一小板屋於轆轤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開有12個瞭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敵人矢石破壞。屋內可容納兩人,通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戰時,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親自登上巢車察看敵情。23年王莽軍圍攻昆陽時,造高10餘丈的大型巢車,用來觀察城內守軍動態,稱為雲車。
宋代又出現一種將望樓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樓車」。這種車以堅木為竿,高8丈,頂端置板層,方闊5尺,內容納一入執白旗瞭望敵人動靜,用簡單的旗語同下面的將士通報敵情。將旗捲起表示無敵人,開旗則敵人來;旗竿平伸則敵人近,旗竿垂直則敵到;敵人退卻將旗竿慢慢舉起,敵人已退走又將旗捲起。望樓車,車底有輪可來回推動;豎桿上有腳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豎桿旁用粗繩索斜拉固定;望樓本身下裝轉軸,可四面旋轉觀察。這種望樓車比巢車高大,觀察視野開闊。後來隨著觀察器材的不斷改進,置有固定的瞭望塔,觀察敵情。
二.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是古人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沖。它們被稱為「籍幕」、「布幔」、「木幔」、「籬笆」、「皮簾」等。《宋書·武帝紀上》:「 張綱 治攻具成,設諸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通典·兵十三》:「以板為幔,立桔槔於四輪車上,懸幔逼城堞間,使趫捷者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謂之木幔。」
三.轒轀車
轒轀(fényūn)車,古代攻城武器名。為四輪無底木車,上蒙牛皮抵禦城上箭矢,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掩護士卒抵近城牆進行攻擊,但無法直接破壞城牆。一車可藏十人左右。據《武經總要》記載:轀轒車,下虛上蓋,如斧刃(其車梯盤勿施桄板,中可容人著地推車),載以四車輪,其蓋以獨繩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墳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時候經過侯景的改良成「尖頭木驢」,據《太平御覽》、《梁書》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詳細記載:梁將侯景反,兵逼建業,皆危懼。梁將羊侃為守城督,因偽稱得外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賊為尖頭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鐵鏃,以油灌之,擲驢上,焚之俄盡。
為增加行車的安定性,該器具路輪又增加成為六個,車長為一丈五尺(4.7 公尺),高八尺(2.504公尺)。《武備志.軍資乘攻二》記載:古時攻城戰車。六輪,上橫大木為脊,長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內載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四.撞車
撞車,是中國古代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主要兵器,靠沖撞的力量破壞城池的防禦措施。《三才圖會·器用五·撞車圖說》記載:「撞車:上設撞木,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飛梯臨城,則撞之。」
五.臨沖
臨沖,又稱臨沖呂公車或呂公車,相傳此車便是由姜太公發明的,因其受封於呂地,所以尊稱為呂公。而實際上,臨沖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較多應用。
臨沖呂公車是古代一種巨型攻城戰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武士,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通過天橋沖到城上與敵人拼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這種龐然大物似的兵車在戰斗中並不常見,它形體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難發揮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現,往往對守城兵士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從而亂其陣腳。
1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備成都,平息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的叛亂。當時,叛軍將成都團團圍住,晝夜攻打,用鉤梯爬城,在城外壘土山,設工事,居高臨下,用強弩射城上守兵。守軍用火炮、火箭反擊,雙方相持不下。這天城外忽然喊聲大起,守軍發現遠處一個龐然大物似的戰車用許多牛拉著,向城邊接近,車頂上一人披發仗劍,裝神弄鬼,車中數百名武士,張強弩待發,車兩翼有雲樓,可俯瞰城中。戰車驅近時,霎時毒矢俱下,城上守兵驚慌失措。朱燮元見狀沉著若定,告訴官兵這就是呂公車。立即命令架設巨型石炮,以千鈞石彈轟擊車體,又用大炮擊牛,牛回身奔跑,呂公車頓時亂了陣腳,自顧不暇。
六.雲梯
雲梯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這種器具有的種類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雲梯的發明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說明雲梯另外一個用途可以登高望遠偵探敵情。
戰國時期的雲梯,從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鑒所示圖案判斷 ,系由3部分構成:底部裝有車輪,可以移動;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於城牆壁上;梯頂端裝有鉤狀物,用以鉤援城緣,並可保護梯首免遭守軍的推拒和破壞。唐朝的雲梯比戰國時期有很大改進: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在底盤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設一具活動的上城梯(副梯),其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可以沿著城牆壁面上下滑動,謂之飛雲梯;雲梯的底部則「以大木為床,下置六輪」。由於主梯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而活動的上城梯的設計,則大大降低了雲梯在接敵前的高度。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設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同時又保證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與城緣接近,免遭守軍破壞。宋朝的雲梯結構有了更大的改進,採用了中間以轉軸聯接的折疊式結構,並在梯底部增添了防護設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有飛梯、竹飛梯、躡頭飛梯等。這些改進,使登城接敵運動簡便迅速。明朝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這種笨重的木製雲梯也逐漸被廢棄,推出歷史的戰爭舞台。
七.壕橋
壕橋又稱為「飛江」或「飛橋」,是古人為了通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我國自戰國時代便有使用壕橋的紀錄,根據《六韜·虎韜·軍用》的紀錄中有:「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4.7公尺),長二丈(6.26公尺)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國在壕橋的發展方面已極為成熟,不但應用了銷軸、轆轤等機械裝置,其橋寬達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寬達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隊通過。
《武經總要》記載,宋時壕橋已普遍裝上輪子,做成車型,以便推徙。所載的宋代壕橋類器材總共有五種,壕橋的寬度是視城壕或護城河的寬度而定,這些壕橋多半是在圍城時攻方觀測後就地取材製作的。為了運輸的方便,壕橋的橋座下有兩個大輪子,以便攻城軍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橋,使部隊迅速通過橋面,進行攻堅作業。為了確保橋面的安定性,壕橋的前端有兩個用來固定的小輪,當小輪陷入對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橋更為穩定,此種特殊設計比起前代用許多繩子固定的方法,顯然較為進步。而到了唐代,護城河寬達二丈。製造壕橋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橋過長時,使用也不便。 所以當壕溝或護城河過寬時,則利用機構較為復雜的折疊橋。
八.投石車
投石車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它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如中國象棋黑方的炮寫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車,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古書中的「拋石」、「飛石」指的就是投石車。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非常簡單,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攻楚的時候,楚軍秘密准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堪稱古代遠攻武器之王。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很多三國游戲中的「霹靂車」就是戰國時代投石車的改進形。
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記載,「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車的重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即140多米。也許《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說是超遠程打擊了。中國是北宋-南宋時期發明的對重式投石車,金國在滅亡北宋的汴京之戰中,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5000餘座,在汴京長達50里的城牆外同時向心突擊,金軍發射了無數的石彈,以至於汴京郊外當時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塊!攻城時先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炮齊發,再輔以大量強弩,一舉擊潰守城部隊的部署,進而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80人的巨型攻城車對城池展開登城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壯觀的發射場面,簡直不遜於現代戰爭規模的火力准備!
『陸』 三國時期的冷兵器以什麼為主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軍閥手下軍隊裝備的兵器有很多就是漢朝武庫里拿出來的,或者原本裝備東漢中央軍、郡國兵的兵器。到了三國時期,仍然基本延續了東漢時期冷兵器的設計製造技術和形制。主要使用的冷兵器有四大類:
一,長桿兵器類:
矟(槊),主要是重騎兵用,外形類似長矛,可砍可刺。
戟,有月牙戟和卜字戟2種,前者外形是呂布的方天畫戟少一邊月牙,後者是戈前面裝上矛頭。
戈,外形類似長柄的鐮刀。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長桿兵器。
長矛,這個誰都了解。
二,刀劍短兵類:
漢劍,有四面、六面、八面等漢劍,面數越多製作越復雜,漢末三國名士游俠什麼的最喜歡配劍。
環首刀,同樣按製作工序分為十煉環刀、五十煉明光、百煉銘文等等。另外還有不開鋒的捕吏環刀,用來抓捕罪犯。環首刀是兩漢、三國時期的制式軍刀。
手戟,就是短柄的月牙戟,東漢後期貴族、高級軍官一般配手戟,三國時不少將領用手戟。
斬馬劍,一種雙手大劍,主要裝備重甲步兵,能斬殺對方騎兵的戰馬。
短矛、手斧,和手戟一樣,是可以投擲的兵器。
三,遠程弓箭類:
踏張/蹶張弩、腰弩,用腳蹬才能上弦的重弩。
擎張/臂張弩,就是手弩,雙手可以拉開上弦的弩。
角弓,用牛角等材料製造的軍隊制式弓,屬於復合弓的一種。
雕弓,高級軍官和貴族使用的弓,因為弓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繪畫而得名。
射甲/破甲箭,能射穿盔甲的重箭。
生仳箭,箭頭較大、能加大創傷的箭矢,射程較近,主要用於直射。
長箭/長垛箭,箭頭較小箭桿較長的輕箭,射程較遠,主要用於拋射。
四,盾牌防禦類:
1,櫓盾,大型方型盾牌,木製,好一點的上面蒙一層動物皮革。只供步兵使用。
2,漆面盾,小型木盾上厚漆,以增強防禦力,有方型、六邊形、梯形等,騎兵步兵都可 以使用。
3,皮盾,圓形盾牌蒙牛皮,便於攜帶,適合騎兵使用。
4,鉤鑲,圓形或者方形小盾上面裝有金屬鉤子,用來鉤住敵人戟、戈等長桿兵器的枝,通常由青銅或者鐵製成。
『柒』 金莎是誰啊有她的詳細資料嗎
藍菲琳,一個模特
她的官方網站是www.
『捌』 海爾 聯想 蒙牛誰更有錢
當然是海爾
海爾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排進世界500強的企業
去年差一點,沒排進去(海爾已經走向世界了)
聯想 蒙牛在中國牛點
在世界上就不算什麼了
聯想排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