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叄煮水喝,煮多長時間為宜
人參有六種食用方法。
1、燉服:將人參切成2厘米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燉4至5小時即可服用。
2、嚼食:以2至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3、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克至1.5克。
4、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5、 泡酒:將整根人參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度至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
6、燉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另外,在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
⑵ 餐飲加盟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一、投資能力與項目相匹配
民間有句話叫做,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餐飲市場固然前景可期,但每年投身進該市場的萬千投資者是不是每一個都能收獲成功呢?並非如此。所以如果投資者因為想要賺高利潤就盲目投資高成本項目,一旦失敗,就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因此,正確的投資方式是了解餐飲項目的基本投資成本,還要考慮到預留的流動資金,確保項目能夠周轉得開,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下,判斷自己更適合去做怎樣的餐飲生意。
二、定位於單品
餐飲是一個大類,旗下有著幾十個小分類,比如火鍋、甜品、燒烤、中餐、西餐、海鮮、自助、小吃等。這些分類下,又有著更細致的產品劃分,比如火鍋有重慶火鍋、老北京火鍋、年糕火鍋之分,中餐有各種各樣的菜系,西餐有牛排、披薩、日料、東南亞菜等可選擇。
投資者在判斷自己該選擇怎樣的項目去經營時,可以以這么幾點內容為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所處消費市場的需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競爭者情況。如果這些內容都能顧及到,且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樁加盟生意其實就成功了一半了。
三、品牌的選擇
加盟是什麼意思?就是投資者不需要為自己的門店去想名字,籌劃菜單,研究餐品製作技術,只要從某個品牌處就這些項目進行學習就可以了。這個時候,該品牌的質量其實就決定了門店的生存幾率。
⑶ 選擇成都有拈頭市井火鍋店開一家好不好
成都有拈頭市井火鍋,在餐飲行業的口碑很好,食材天然健康,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喜歡,客源安穩
⑷ 西洋叄與什麼吃最佳
一、含化法
一般是在早飯前和晚飯後服用,每天用量為2到4克,最好在含服前,先將西洋參片在鍋中蒸軟後再服用,比較好咀嚼。
二、沖粉法
取西洋參粉5克,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用紗布或者是濾紙包好,再倒入沸水服用,這樣可以使飲用時,不用擔心未溶解的粉末進入口中。
三、燉服法
需要在早飯前服用,取西洋參片2到5克,先用水浸泡,然後就碗口密封好後,放進鍋中隔水蒸燉20到30分鍾後就可以取出冷卻食用。也可以適量地加入一些枸杞子,效果會更好。
四、做湯法
取5克西洋參,這個很簡單,就是在煮湯時一同放入共煮,每日服用一次。
⑸ 有知道老太太冷麵怎麼加盟嗎在黑龍江甘南有一個店
你好!!
在世界上,只有中國和日本的麵食居首(當然啦,日本的麵食技術也是自唐朝傳過去的啦),義大利的面條也是不錯,但是論品種就不如中國啦。
下面就簡單介紹抻面,板面,拉麵,扯麵,切面,削麵的特點和製作方法:
一: 抻面:
特點: 吃著滑潤、清爽,既柔軟又筋道,有別於擀麵和軋面條。
做法如下:
1.用溫水把精鹽溶化,倒入麵粉內拌成雪片狀,把面揉勻成面團,餳10分鍾左右待用。
2.將面團搓成長條,用手拿住面的兩端,慢慢抖動,伸長後兩端合攏。上述過程反復多次,待粗細相等後,用手沾鹼水抹在面條上。
3.將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補面,左手將兩端捏緊,右手中指扣在中間,然後左手掌向下,右手掌向上,進行抻拉,抻長後放在案板上,稍撒補面。上述過程,反復七次,見面條呈三毫米粗細即成。
下鍋前,將面條兩頭揪下來,將面條下於鍋內,熟後撈出放於冷開水中,再撈出放入碗內,加入調料(炸醬、鹵、麻醬均可)。
二: 板面(指的就是牛肉板面)
特點: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牛肉嫩而不柴。
最正宗的是淮南的牛肉板面。
做法:
牛肉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的,至於料子,淮南的做法是把干紅椒用溫油炸至半糊(偏糊一點),然後把鹵牛肉、鹵過牛肉的湯一直倒進辣椒和油里,大火煮開後慢火燜,煮到入味。做好以後最好吃的就是那個辣椒
安徽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新野縣出產優質小麥,板面條取小麥精粉,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面團,反復揉搓之後,製成直徑半寸,長八寸的小面棒,再塗上香油,碼在案子上,蒙上干凈的濕毛巾。滋潤好的面棒柔軟纏綿,觸摸如絲綢。
做板面時,廚師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個頭,右手捏三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廚師手裡由短變長,由粗變細,摺合三次,總長度達五丈有餘,而且粗細均勻,提起似一道瀑布。
撈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廚師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後澆上沸好的棗紅色的臊子。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使人食慾大增。
臊子的製作也十分講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醬、食鹽、紅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鍋臊子,各種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順序投放。製作時,先將牛油稀釋燒沸,然後再下佐料。曬乾的紅辣椒用量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澤,牛肉也占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塊塊,待辣椒紅顏色下來之後,再把牛肉丟進鍋里。這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燒得不老不嫩,恰到好處。
臊子做好後,舀到搪瓷盆里,涼後便凝結成固體,隨吃隨取,常年存放,不會變質。
三: 拉麵:
最正宗的當屬蘭州拉麵。可以稱得上是國粹啦。
特點:
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湯清亮,肉酥香,面韌長
做法:
蘭州牛肉拉麵面的製作的五大步奏無論從選料、和面、醒面,還是溜條和拉麵,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麵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一、選面
一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麵粉,蘭州有牛肉拉麵專用粉。不宜選擇陳面,更不宜選擇蟲蛀、鼠咬、霉變的污染麵粉,因為這種麵粉不但不符合衛生標准,其內所含的蛋白質分子,在蛋白酶(由於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的作用下,蛋白質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麵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麵筋的生成。只有新鮮的高筋質麵粉(蘭州牛肉拉麵專用粉),蛋白質含量高,才能為拉麵的製作成功保證前提條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麵製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注意的是水的溫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麵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麵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宜抻拉。若溫度低於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麵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最適宜的抻拉范圍。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水和灰,因為二者能提高面團中麵筋的生成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水,它的滲透壓作用能使面團中蛋白質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密度增大,特別是能使組成麵筋蛋白質之一的麥膠蛋白粘性增強,因而也就提高了麵筋的生成和質量。 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鹼,卻又不是普通的鹼,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里,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
三、醒面
醒,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一段時間(一般冬天不能低於30分鍾,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進麵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麵筋的生成和質量。
四、溜條
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後,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如此反復,其目的是調整面團內麵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使雜亂無章的蛋白質分子排列成一條長鏈,業內稱其為順筋。然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
五、拉麵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條粘連),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喜食圓面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3種款式;想吃出個稜角分明的,拉麵師傅會為你拉一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麵是一手絕活,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一隻手的指縫內(一般用左手),另一隻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一扣。抻拉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初學者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有經驗的老廚師手中,不但拉麵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鍾左右),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且不斷裂,而初學者就很難做到。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面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一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面條光滑筋道,在鍋里稍煮一下即撈出,柔韌不粘。有句順口留形容往鍋里下面:「拉麵好似一盤線,下到鍋里悠悠轉,撈到碗里菊花瓣」。觀看拉麵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
蘭州牛肉拉麵牛肉拉麵的優劣除了拉麵外,最重要的技含量在於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蘭州牛肉麵的靈魂。無怪乎有人要出5、6百萬元購買「馬家大爺牛肉麵」的湯料配方。蘭州人吃牛肉麵,先喝一口湯,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慶年間懷慶府清化陳維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麵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所謂清湯並非普通牛肉湯,而主要是幾十種香料與牛肉原湯熬制而成。蘭州的牛肉麵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著名的 「馬家大爺牛肉麵」 , 馬家大爺牛肉麵秉承了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蘇寨村陳家小車老湯牛肉麵的做法,以湯為百鮮之源,注重用湯,精於制湯,尤其講究「清湯」的調制,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湯的製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經過長期實踐,用牛肉、肥土雞、牛肉為主料,採用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葯調配熬制的老湯,經沸煮、微煮,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中間要經過兩次「清俏」,成品清澈見底,味道極其鮮美,是牛肉麵里最入味兒的湯料,不僅鮮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滋陰潛陽,補陰虛,清血熱。養血安神,祛風通絡入脾、肺、腎三經,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極一時,後因戰亂老馬家再也未開過的牛肉麵館。「馬家大爺牛肉麵」的製作方法精緻與考究令人瞠目,就現在的製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
熬湯時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氂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稱棒子骨),牛肝,有的還添入雞湯,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鐵鍋內再加入本地特產的綠蘿卜片熬成即可,肉湯氣香味濃,清亮澄澈。這「清」自然清香無比。食用時只選用調好的清湯。煮熟的拉麵澆上清湯,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調入紅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蘭州位於黃河上游的一個河谷地的灘上,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產自甘南和青海的氂牛,氂牛體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長,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體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山峻嶺間生存,生長期長,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稱。高原無污染的草場環境天然放養的氂牛,除了味道鮮美外,因其長期食用許多野生草及葯種(如貝母,蟲草、板蘭、紅花等),所以當地的牧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葯,喝的是礦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黃丸」。此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氂牛肉確實是天然無污染的。故其肉有驅風寒之功能,還可治胃寒,風濕,類風濕等病,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其營養價值極高,不論怎樣,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蘭州牛肉麵的。
至於蘭州拉麵的具體做法,本人在這里是不能隨便說的,我只說說他的綜合的特點一碗成功的牛肉麵應該是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馬家大爺對牛肉麵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用他的話說,就是「湯清亮,肉酥香,面韌長」。
從蘭州牛肉拉麵製作及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拉麵技術把科學與技巧揉為一體,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總結製作經驗,使其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位美國餐飲專家來蘭州考察牛肉拉麵,觀摩了的抻面「絕活」,吃驚地說:「我走過世界許多地方,從沒見過這種奇跡。」 國內同行說,「絕」了,沒的可比; 觀摩者說,「神」了,就象「變戲法」似的;外國友人說,這是中國的奇跡,也是世界的奇跡。現在,清湯牛肉麵已成為蘭州小吃的主要代表,成為蘭州餐飲業的驕傲。今天,無論在何處,您都能品嘗到正宗的清湯牛肉麵。
四:扯麵:
扯麵是西安的名小吃。享譽中外。
特點:色、香、味俱佳,外觀油光黃亮,出鍋香氣撲鼻,入口光筋爽利,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麵食。
做法:
材料:厚一些的面條(最好自己扯麵)、自己喜歡的青菜,蒜苗,辣椒面
調料:鹽和醋足矣
做法:面煮熟撈出,至碗中加鹽、醋、切碎的蒜苗、辣椒面,油燒熱澆至辣椒面和蒜苗之上,拌勻可食!
扯麵做法:
1。 和面:一定要加鹽水,如果加的鹽水多,醒面的時間就長一
點,如果少,就短一點;
2。 盤條:如果扯寬面,就盤成我圖中的條(原諒我得太大了而 且粗細不一),如果扯細面,盤成細一些的,更長一些的條;一定要均勻的塗上油,蓋上保鮮膜或者紗布;
3。 醒好後的面就可以扯了,扯寬面的時候,要用擀麵杖把條稍微擀開,然後再扯,扯細面直接就可以了。
4。 扯麵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拿捏面的力度都要好好掌握。而且不同的麵粉,脾氣不同,因此可能你還要熟悉你家麵粉的脾氣哦。
五:切面
特點: 沒有地域之分,屬於大眾化食品。
切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比較大眾化,味道和口感比掛面好。
做法:
原料:熟切面500克。
製作:
1、將1500克麵粉加水500克、鹽15克、食用鹼15克調均勻,再用打面機多次折疊反復碾壓成約3毫米厚的麵皮,再用間隙約4毫米寬的面刀加工成長約50厘米的生面。
2、大鍋放足量水(約7500克,若因鍋小水量不足,可分批次進行)旺火燒開,下入生面撥散,再燒開鍋水使生面浮起時(不能煮開太久,只要面條浮起,不論是否有熟)撈出用冷水沖晾瀝去水分。
3、此時半成品切面還不宜烹制食用,還需有個「吸水」過程。即將冷水沖晾後的面分成10份盤在碗中(目的是保持半成品外形美觀,展示時能吸引顧客)再倒扣在細眼面篩中,面上加蓋濕布(以免風吹使局部面條脫水變硬)靜置3小時以上。 切麵食用時的烹制以熱拌最為簡便,因而也是居家最樂意採用的方法。熱拌的做法是將多量的水旺火燒開後下入面條,煮開透心裝盆,調入醬油、精鹽、味精、蒜頭醋(蒜泥加香醋混合浸漬)、蔥頭油(豬油加蔥白炸香)、蔥花等拌均勻即成。
4、若是煮麵或炒麵,可將配料先下鍋調味煮熟或炒熟,然後將切面下沸水鍋焯水後撈起加入煮開或與配料炒勻即成。
六:削麵:
特點:
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條,堪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做法:
關鍵是鹵的製作:
1. 鹵的製作
適合用各種澆頭做鹵,但是根據人們的習慣,刀削麵一般用湯汁比較多的鹵較為合適,現將山西的兩種鹵汁的做法錄寫如下,以便於你來參考:
1、肉鹵:
主要原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黃花菜20克,木耳10克,鮮腐皮200克,冬筍100克,蝦米50克,薑末15克,豬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醬油20 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干黃醬、水澱粉各適量,蔥段50克,蒜3瓣。
製作方法:
1、黃花菜、木耳泡發在洗干凈、加工成小塊、段待用;芽菜摘洗干凈,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蝦米用沸水泡開備用。
2、鍋上火加入骨頭湯燒開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輔助原料調好味,用水澱粉勾芡將雞蛋打碎撒到湯裡面,點入香油即成鹵汁。
2、三鮮鹵
主要原料:
水發海參100克,水發魷魚100克,熟雞肉1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豬油50克,蔥結50克,精鹽適量,花椒、蒜瓣、味精、料酒、醬油、薑末各少許。
製作方法:
1、將海參、魷魚改刀成小片狀,沸水焯過待用,熟雞肉改刀成小片,蔥切段。
2、豬油上火燒熱,投入花椒、蔥段炸出香味成蔥油,去掉蔥和花椒待用;將魷魚片、海參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略炒,加調味原料調拌均勻取出備用;
3、鍋上火放入骨頭湯2500克燒開,將海參等物料放入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雞蛋打散,放入湯中即成三鮮湯鹵。
總之,湯鹵的做法千變萬化,一條原則就是以咸鮮口為主,這比較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山西是刀削麵的故鄉
2. 刀削麵的製作程序:
原料配方:麵粉500克 涼水200毫升左右。
製作方法:
1.把麵粉倒在盆內,加水,和成較硬的面團,充分揉勻揉光後,蓋上濕布餳30分鍾。
2.把餳好的面揉成粗長條,長度比操作者左小臂略長,面下部用一根細麵杖托起。也可把面揉成長方形厚餅狀,將細麵杖卷在中間偏下的位置,使面團沿麵杖方向挺起。
3.操作時站在沸水鍋前,左上臂微向前傾,左下臂平伸與手成一直線,托住面團。右手持瓦片刀。瓦片刀是削麵專用刀,形狀近似瓦片,削麵時右手拇指在下,其餘四指在上,捏住刀片,刀背凸面朝下,下刀時刀面與面團表面夾角宜小些,刀刃斜向削出,在面團上從右向左一刀挨一刀削,削成的面條成三棱狀。長約30厘米。面條背部能夠形成一條棱,是因為下一刀總要削在前一刀的一側刀口上,要求條粗細適中,薄厚均勻,棱正條長。
削好的面條直接削入鍋內,隨削隨煮,水沸後點一次涼水,再沸撈出,過涼水漂一下,即成白坯刀削麵。
註:刀剝面可配肉丁炸醬、小炒肉、大炒肉或三鮮大鹵吃。其中三鮮大鹵比較講究,有海參、雞丁、蘭片等。大炒肉製法如同壇子肉,清水原汁加料燜制,滋味十分醇厚。小炒肉是用瘦肉或是脊絲過油,溜汁,配玉蘭片等製成。肉丁炸醬宜選肥佔1/3,瘦佔2/3的豬肉100克切小丁,加蔥姜熗鍋,將肉煸至八成熟,倒入100克黃醬,炒至醬呈栗色,起鍋盛入小碗中即可上桌拌面吃。
謝謝!!
⑹ 50年代火鍋一度消失在重慶人的飲食記憶里,為什麼能在三四十年間大流行
重慶火鍋的真正大流行,不過三四十年時間,卻已在它的起源城市形成了頑固的飲食記憶。和人們印象相反,這里的火鍋並不散漫隨意,大開大合的味覺體驗之下,這座城市有自己嚴密的火鍋章法。
麻辣味道本身的強勢和侵略性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以為它們是粗暴單調的,並進而認為,可以輕易進入火鍋行業。這種錯覺對重慶以外的地區或許有效,在對味型本身要求不高的情況下,火鍋的確是最容易標准化的餐飲行業。小天鵝就是重慶最早進行全國加盟連鎖,並實現火鍋底料生產自動化的品牌,但其總經理劉清告訴我,自動化工廠和手工炒制的底料一定有差別,因為一個好的炒料師傅會根據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調整炒制時間、火候、力度等,炒料設備還做不到如此智能。
⑺ 五一準備一家三口去成都及周邊玩,6天時間,請各位推薦一下去哪裡玩,在哪裡吃什麼比較正宗……
1,植物園旁邊的「何氏豆腐」,絕對的豆腐第一。推薦「番茄豆腐」。
2,在高升橋的七道堰街(交警總隊賓館前面),有一家豆花飯,味道好極了,而 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塊五一人,葷豆花五塊五一人,豆花和飯隨便吃,可以點菜, 葷四素一,特別推薦:鮮肉圓子和酥肉,好吃啊!!!
3,玉林的串串已經濫了,紫荊南路的一排重慶火鍋店,味道,價格,服務都很好。
4,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
5,華興煎蛋面的紅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6,玉林華興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館的招牌肉園子好吃!
7,長順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點以後去就沒有位置了
8,溫江公平鎮的「胬菜一絕」,沿街擺滿超過200張桌子
9,望平街上「三隻耳」冷鍋魚,6點以後去排隊要排2個小時能吃上
10,望平街成華國稅旁的川東人家,雞雜隈鍋好吃慘了
11,東城根街北沿線菌王火鍋,湯鮮菌嫩,營養豐富
12,包家巷有個小館子「羅羊肉」,當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點
13,文化宮背後旦旦面那條小巷裡面,有家沙鍋飯,冬天去吃正爽
14,會展中心背後,有兩家川菜很有名,朋輩餐當家菜牛肉園子湯和 涼拌白肉,好吃
。另外有家「紅刪福川菜館」,鍋碗瓢盆都是川西風格,每道菜都別具風味,
個人覺得:「酸辣蕎面」「土豆番茄匯麵皮」「蒜香小排」「牛肉紅湯餃」
「涼拌蘿卜干」極爽
15,菊樂路上「宣兔頭」,雙南小區「周大媽」兔頭別有風味
16,清江路上「盆盆蝦」,「板凳抄手」都是好東西
17,槐樹街「葉抄手」不擺了
18,會覽中心旁邊有家朋輩餐,只兩道菜好吃:元子湯,雞米芽菜
19,水碾河東北角,一家面館,晚去沒面了
20,游樂園後門旁邊有家灌湯包子好吃。 從灌湯包子這條路往石油路方向走, 右手邊有家鵝掌湯鍋,味道不錯。
21,新華職高門口的燒烤,絕對巴適。就是不曉得拆遷走沒有。
22,青羊小區有家很簡陋的串串香,才5張桌子,不過味道好極了。
23,猛追灣街上還有一家玉排骨,沙鍋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24,棕北有家跳跳魚,是白湯熬的魚蘸碟子吃,那個嫩哈
25,青龍巷的「葉鴨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鴨,老闆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 到烤鴨,晚上6點基本基本就不營業了 ,而且開了大概20多年了,從來沒有擴 大過營業面積, 最近拆遷到文武路,公安局旁邊。
26,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蔣烤鴨」,現在拆遷武侯大道。
27,煙袋巷「牛肉火鍋粉」,好吃,不過現在好象沒了。
28,溫江通往金馬的路上,有個農家樂,賣「蒙氏叫化雞」,好吃。
29,武丁橋口光頭香辣蟹在外地比較有名,但個人認為 現在已經不行了
30,四二0廠宿舍與五冶宿舍區之間的路上有家「辣王」 炒地龍蝦,
31,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鍋,味道很好,但是裡面小偷眾多,從老闆到服務員,
個個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裡面數次丟過包包,現在不敢去了。
32,都江堰夜啤酒上有賣「蕎面饃饃」,每次我都要打包。
33,「紅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曉得,我有個深圳的朋友,每次出差去那邊, 都讓我帶3斤涼拌耳片或者兔丁過去。
34,新津的「胖大姐」黃辣丁,90年代初就有了,後來沒落過一段時間,但 最近去了幾次,發現生意又火爆起來,新菜:「家常水米子」尤其值得嘗試。
35,峨嵋和樂山高速路交界處,有家野生黃辣丁,是在一個極長的橋下面的 一條大船上,具體名字記不得了,有兩家,你看哪家車多就在哪家停好了。 那裡的黃辣丁絕對是野生的,憑本人多年經驗可以判斷。
36,樂山大佛對面碼頭處,有幾家「西壩豆腐」,豆腐我覺得不好吃,有道 樂山本地菜:「缽缽雞」,將雞雜,雞肉,豆芽都混在一起涼拌,味道特別。
37,西出西延線,不要上成灌高速,取道郫縣,在紅光鎮吃「蔣排骨」,排 骨少吃一點,多喝兩碗稀飯,巴適。
38,華協電影院後面的「署前街」口,有家無名包子鋪,包子味道極好,以 前我讀13中,每次上完第二節課,就去那裡來兩包子,現在還開著。
39,金家壩有家光頭魚火鍋,用花鏈肉燙,味道比較正宗,不過相對辣一點, 而且鋪面很小,稍晚就沒有位置了。
40,西延線金牛區法院背後有家樂山牛華麻辣燙,是用沙鍋堡湯料,我自己 覺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燙好吃多了,而且比較衛生。玉林麻辣燙我最反感的就 是及其不衛生。亂七八糟的。
41,肖家河沿街有3家連著的鋪面賣燒烤,味道還可以。但個人認為成都的燒 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燒烤還是雲南和海南的比較好吃。
42,北門張家巷有家「江門葷豆花」,兩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魚香茄子」 ,魚香茄子是先用油跑過一道,再淋汁,是絕對正宗的川菜做法。
43,濱江路原南紅游泳池邊,有家」paul「酒吧,是兩個老外兩口子搞的,西餐 非常地道,和我在歐洲出差時風味差不多。是成都老外的根據地。價格非常便宜。
44,雙流中心場河濱路,肉德娃火鍋,可品嘗到新鮮田雞,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要早點去,去完了沒車位。
45,肖家河有一家黃辣丁,味道異常鮮美,地盤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憑欄而吃 ,可惜河水有點臭。但不影響魚的鮮嫩美味,吃完魚後再喊老闆開火下素菜,特別 推薦藕片和黃瓜,我們每一次吃到最後都有人要脫下褲子下鍋去撈干凈才罷休。
46,煙袋巷的火鍋粉,巨好吃
47,玉林中學(高中部)旁邊的小街上有個大盤雞,28元(小份,送三盤手工面, 送三個二兩白酒),四個人可以吃飽
48,伊藤樓下的牛肉粉。好吃。
49,何氏冷鍋魚。此乃本人至愛,去成都一次吃一次,去兩次吃double,去三次吃
triple。恨不得抱之而睡,煮之而眠。總府街王府井背後,即春熙路之馬路正對面,
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聞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視,即睹冷鍋魚。
店上牌匾只寫冷鍋魚三字,名頭卻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後's冷鍋魚,婦孺皆知。所
謂冷鍋魚,即紅湯煮沸之魚片也。味極美,鮮中帶辣,辣中帶鮮。且有新鮮筍干輔
之,更具風味。汝問何魚?不曉得也。
50,賴湯圓。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麥當勞亦不及。吾最愛其中珍珠圓子, 個小,入口冰涼,糯而不膩。厭甜食者忌。
51,牛王廟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晝可羅雀,夜則人潮人海中。來牛王廟,吃非首 要,重在學習蜀都之腐敗氛圍,重在看遍全城美女。
52,鍋魁。蜀人謂之中國pizza,吾謂之成都肉夾饃。但皮脆餡鮮,非肉夾饃所能及 。內夾鹵肉者,最為聞名。店亦遍布成都,隨處可吃。
53,葉兒耙。此物更神奇,外包糯米粉,內夾白糖或肉餡。夾白糖者無甚特色, 且過膩,惟咸耙耐食。耙外裹葉清香,故稱葉兒耙。無店,皆流動小販,推一永久 單車,後綁兩巨桶,一路高呼「葉兒耙」,汝即可沖之,買之,吃之
54,玉林菜市有一家重慶盆盆蝦,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個味, 還有田螺,(老闆說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55,肖家河有家砂鍋串串,好吃,不知現在還在不在
56,成都西郊,四川工業學院旁邊有家鎮江飄湯,巨好吃!!!!
57,大慈寺,錦江區政府旁邊的小街上有一家雲南過橋米線,味道不錯!
58,鹽市口廣場,大業百貨的對門,有一家張烤鴨 ,不錯
59.關於農家樂,高家村附近的啜園很不錯,環境飲食衛生狀況都算是農家樂中的精 品。趕96到高家村下車(往高新西區方向) 54路目前的終點站附近。
60.電子科大南院外面那條路上有家「回民餐館」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等等非常好 吃,值得去吃吃哦。。
61.雙流白衣小區旁邊有家叫」喬一喬的怪味 唇和兔頭好吃,而且價格便宜。去了 雙流的人一定要去吃哦。。否則太對不起自己了。。
62合江亭附近有家肥腸粉加鍋盔。有段時間讓我上癮了。每天讀非吃不可。但那是99 年的事了。
63.在龍舟路有一家孔亮鱔魚火鍋,味道鮮美~!價格合理,是我吃過眾多中比較好的 一家。
64在菊樂路一家蔣排骨,原家在郫縣,味道也不錯。
武侯區
國學巷往南門大橋走,紅門街小學旁一家串串,好像是叫「燕來」,喜歡吃香菜牛肉的無論如何都要去吃一盤哈,先做好等號30分鍾的准備,但是絕對值得,當然,你可以去早點搶位置免得等哈。(28、82、110路)
剛吃了成都老公館的菜,雖然貴了些,但能吃到許多四川美味菜餚,特別是「涼粉鰱魚」「辣椒兔」、「櫻桃肉」,嘖嘖!味道正宗。(109路)
雙楠有一家「老吳家」的「武陵山珍」,全是野山菌類火鍋,味道特鮮,更適合怕麻辣的朋友一品。(45、51、52路)
人南立交橋附近上班,最近發現一特好吃的特色店,在武候區,新加坡花園附近,過了二環路人南立交橋第一個小口子轉右,到了家樂福南門店轉左,找到 紫荊東路轉右,第一個丁字路口轉左,50米遠有家「稻香村火鍋」,特色風味是 火鍋料爆炒兔頭和鴨下巴,巴適慘了,價錢又不貴!二樓有茶座,在該店吃風味的客人免費打麻將喝茶,隨便你耍好久哈。(93、61路)
成都磨子橋新世紀電腦城後面有一家匯川魚館,IT業者無人不知,他的辣子魚和涼拌蘿卜絲非常好吃。另有一特點,老闆一般會親自幫你點菜,速度奇快,熟客點菜時間一般不超過15秒。不足之處,價格偏貴。(27、34、12、19、72、49、76、503、110、55、6路)
雙楠置信北街有家「四川好人」餐廳,弄的川東鍋兒巴適得很,每次我們都吃得油暴暴的。老闆是電影演員雷漢(就是演哈兒師長里頭那個毛軍長的)。另外,他們泡的泡菜才安逸,有7、8個品種,還有土豆泥.....(51、52、45路)
在高升橋的七道堰街(交警總隊賓館前面),有一家豆花飯,味道好極了,而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塊五一人,葷豆花五塊五一人,豆花和飯隨便吃,可以點菜,葷四素一,特別推薦:鮮肉圓子和酥肉,好吃啊!!! (27、34、19、72、77、1、57、53、110、11、19、84路)
玉林的串串已經濫了,紫荊南路的一排重慶火鍋店,味道,價格,服務都很好。 (93、61路)
菊樂路上「宣兔頭」,雙楠小區「周大媽」兔頭別有風味。(72、45路)
棕北有家跳跳魚,是白湯熬的魚蘸碟子吃,那個嫩哈。 (76、114、77路)
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蔣烤鴨」,現在拆遷武侯大道。肖家河沿街有3家連著的鋪面賣燒烤,味道還可以。但個人認為成都的燒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燒烤還是雲南和海南的比較好吃。 (93路)
濱江路原南紅游泳池邊,有家」PAUL「酒吧,是兩個老外兩口子搞的,西餐非常地道。是成都老外的根據地。價格非常便宜。 (55、6、28、8路新南門下,從汽車總站那往人民南路走)
肖家河有一家黃辣丁,味道異常鮮美,地盤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憑欄而吃,可惜河水有點臭。但不影響魚的鮮嫩美味,吃完魚後再喊老闆開火下素菜,特別推薦藕片和黃瓜,我們每一次吃到最後都有人要脫下褲子下鍋去撈干凈才罷休。 (93路)
玉林中學(高中部)旁邊的小街上有個大盤雞,28元(小份,送三盤手工面,送三個二兩白酒),四個人可以吃飽。 (109、61、11路)
玉林菜市有一家重慶盆盆蝦,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個味,還有田螺,(老闆說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16、99路)
在菊樂路一家蔣排骨,原家在郫縣,味道也不錯。 (72、45路)
成華區
一環路東三段祥和里小區,有家重慶土灶火鍋味道不錯,兩個女老闆很美哦!斜對面有家竹子屋,菜品都是與竹子有關的,客人也對,味道尚可!繼續往前走,有個面館在煙草專賣的對面,泡豇豆面巴適(27、34、72路)
建設路那邊82信箱宿舍後門正對到有個擺攤攤賣缽缽雞的,晚上才擺出來,我每天晚上就去吃n串,味道不擺了。(27、34、72、6、76路)
原川劇二團旁的青蛙火鍋,他們寫的是「特色湯鍋」哈,現在攢到新鴻路108號,就是電信營業廳的斜對面。我吃過無數次都還是喜歡吃哈。名字叫「四合院」。(27、34、72路)
牛王廟的吳記怪味面搬到書院街切了。牛王廟的家常面好像馬上也要拆了,味道不咋樣。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搬到陝西街西段切了,青石橋附近學道街那家是新開的,不要上當。牛王廟的吳記怪味面。好吃慘了,面裡面的那一些燉的稀爛的肘子肉,加上亮燦燦的紅湯,真是非常舒服。但是現在好象搬遷到署襪北街去了,據說還是24小時營業。 (4、38、55、58、98路)
牛王廟的家常面去晚了只能在街邊吃! (27、34、12、47、3路,個人認為,可能現在已拆遷了)
現在新修那座安順「廊橋」臨河有排新開的酒吧,有一個胖太婆鹵的雞翅尖之好吃!(49、76、18、31、60路)望平街上「三隻耳」冷鍋魚,6點以後去排隊要排2個小時能吃上。 (76路。另在玉林南街有一家分店。 望平街成華國稅旁的川東人家,雞雜隈鍋好吃慘了。 (76路)碾河東北角,一家面館,晚去沒面了。(4、58、81、98、27、34、72路)
游樂園後門旁邊有家灌湯包子好吃。 從灌湯包子這條路往石油路方向走,右手邊有家鵝掌湯鍋,味道不錯。(6、72、60、61路)
新華職高門口的燒烤,絕對巴適。就是不曉得拆遷走沒有。 (4、98、58、81路)
猛追灣街上還有一家玉排骨,沙鍋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6、5、80路)
青龍巷的「葉鴨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鴨,老闆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到烤鴨,晚上6點基本基本就不營業了 ,而且開了大概20多年了,從來沒有擴大過營業面積, 最近拆遷到文武路,
旁邊。 四二0廠宿舍與五冶宿舍區之間的路上有家「辣王」 炒地龍蝦。 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鍋,味道很好,但是裡面小偷眾多,從老闆到服務員,個個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裡面數次丟過包包,現在不敢去了。 (太誇張了。3、4、98、58、81、27、34、72路)
牛王廟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晝可羅雀,夜則人潮人海中。來牛王廟,吃非首要,重在學習蜀都之腐敗氛圍,重在看遍全城美女。(估計也拆遷了。27、34、72、12、3、47路)
九眼橋星橋電影院門前小巷,一家三娘串串香,不一定天天開門,但味道的確不錯,特別是牛肉,吃了一遍還想第二遍。(60、27、34、31、18、49、76路)
電子科大南院外面那條路上有家「回民餐館」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等等非常好吃,值得去吃
金牛區
會展中心背後,有兩家川菜很有名,朋輩餐當家菜牛肉園子湯和 涼拌白肉,好吃。另外有家「紅刪福川菜館」,鍋碗瓢盆都是川西風格,每道菜都別具風味,個人覺得:「酸辣蕎面」「土豆番茄匯麵皮」「蒜香小排」「牛肉紅湯餃」「涼拌蘿卜干」極爽 。(113、83、56、75、87路)
會展中心旁邊有家朋輩餐,只兩道菜好吃:元子湯,雞米芽菜。 (113、83、87、75、56路)
西延線金牛區法院背後有家樂山牛華麻辣燙,是用沙鍋堡湯料,我自己覺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燙好吃多了,而且比較衛生。玉林麻辣燙我最反感的就是及其不衛生。亂七八糟的。 (113、48路)
北門張家巷有家「江門葷豆花」,兩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魚香茄子」,魚香茄子是先用油跑過一道,再淋汁,是絕對正宗的川菜做法。
沙灣的膳魚火鍋,新開,味道還不錯(27、34、70、75、63、3路)
錦江區
四川大學東區電信科斜後方有家賣餃子的,什麼餡都有,而且好吃,每天中午人爆滿。(19、35路)
錦江區紅旗橡膠廠後門處有家餃子館叫"春陽水餃",有點歷史了,有紅味和清湯兩種,分餃子和抄手,味道巴士慘了,好霸道哦,呵呵
郭家橋西街上有個「老捏兒」每天晚上擺一盆「缽缽雞」,比那個廖記棒棒雞好吃多了!(19、35路)
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55、1、43、56、38、45路)
華興煎蛋面的紅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109、61路)
玉林華興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館的招牌肉園子好吃! (109、61路)
文化宮背後旦旦面那條小巷裡面,有家沙鍋飯,冬天去吃正爽。 (4、98、58、81、45路)
「紅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曉得。(好象拆遷了)
金家壩有家光頭魚火鍋,用花鏈肉燙,味道比較正宗,不過相對辣一點,而且鋪面很小,稍晚就沒有位置了。
煙袋巷的火鍋粉,好吃。
伊藤樓下的牛肉粉。好吃。 (6、28路)
何氏冷鍋魚。總府街王府井背後,即春熙路之馬路正對面, 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聞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視,即睹冷鍋魚。店上牌匾只寫冷鍋魚三字,名頭卻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後『s冷鍋魚,婦孺皆知。所謂冷鍋魚,即紅湯煮沸之魚片也。味極美,鮮中帶辣,辣中帶鮮。且有新鮮筍干輔之,更具風味。汝問何魚?不曉得也。(4、98、81、58路)
賴湯圓。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麥當勞亦不及。吾最愛其中珍珠圓子,個小,入口冰涼,糯而不膩。厭甜食者忌。 (4、98、81、58路-老字型大小之一)
大慈寺,錦江區政府旁邊的小街上有一家雲南過橋米線,味道不錯! (4、98、81、58路)
鹽市口廣場,大業百貨的對門,有一家張烤鴨 ,不錯。(55、1、43、56、38、45路)
孔亮鱔魚火鍋,味道鮮美!價格合理,是我吃過眾多中比較好的一家。 在二環路成溫立交橋下
1,交大西門「好口福米線」好吃。
2,交大北門「翹腳牛肉」的湯鮮美。
3,九里堤公交站往右邊的1個小路口進去,有家「富順葷豆花」好吃,但她們的沾碟很辣哈。
4,科華北路的「自貢好吃客,跳水蛙」味道好。
5,玉林有家「子姜王」,裡面的青蛙和很多炒菜味道都不錯。
6,游樂圓旁邊有家「晶晶火鍋兔」很好吃,一定要點芋兒。
7,彩虹橋旁邊有家光大銀行,旁邊有家燒烤味道非常好,我們都喊她光大燒烤。
8,新華公園正門對到有家爆竹雞,味道不錯。
9,雙流喬一喬兔頭。那個味道才叫安逸。
10,內光榮小區生資市場附近的清真牛肉麵很好。
11,新南路空軍禮堂附近的徐老八原汁面不錯(脆紹、怪味、雞雜、白味元子面推薦)
12,商業場後面華興街上的雨田燒菜。
13,龍江路交通飯店旁邊的非常泰泰國菜不錯(刺生很好)。
14,寬巷子畫院那邊出來的三岔路口的味道寬的香辣蟹不錯。
15,長順街那邊的牛蛙火鍋「太安居」不錯。
16,天府廣場附近的小街金家壩的清真館子回堂春的菜味道很好。
17,九眼橋蘇活對面的素民海鮮燒烤不錯。
18,方正東街和北書院街交叉那兒的小路上的三哥田螺相當好吃。
19,撫琴路小巷子裡面有家牛雜火鍋多不錯的,8點鍾切絕對沒牛雜了。
20,成大這邊的富順酸菜豆花和韓國小火鍋還是可以。
21,鹽市口法式簽名餅屋 奧普拉。
22,人民南路 亞非拉 忘了本來叫啥子名字,喊它「酸奶水果沙拉披薩」,好吃。
23,芳草東街順姐水餃的水餃,番茄牛肉麵。
24,大世界佳樂幅那邊阿瑪尼韓國燒烤、眼肉。
25,雙橋子佳樂幅對面的肥腸粉。
26,新華公園後門 公交車站背後的那家店牛肉火鍋粉超級推薦。
27,大世界佳樂幅對面有個砂鍋居。
28,電子科大第五大道裡面的那家李記燒烤,他們家的烤五花肉味道巴適得很。
29,九眼橋後面有家老千手提串串的火鍋粉好好吃。
30,還有聽朋友說過犀浦夜市有家烤魚好好吃,雖然有很多家,但是在直走的第1小路口的左邊那家味道最好,晚上生意之好,老闆娘態度奇差…
31,交大西門對面的左邊,有家肥腸粉,開了很多年了,味道正。
32,推薦「老麻抄手」,夠味。推薦撫琴路和方正街這兩家。
33,成都飯店旁邊叻小區頭有家「甜不辣」好吃。
34,青羊實驗中學(西區)前面那條路,有家滋味鮮缽缽雞,他們的抄手暴好吃。就是要吃滋味鮮抄手哈,青椒和小米辣切成小段,紅紅綠綠特別有食慾,就是有點麻,白味的雞湯抄手,味道也鮮。
35,學道街那裡的1個「燕來小火鍋」味道很好,推薦牛肉,不管煮多久,都是滑滑的。
36,雙林的電腦城對面得那個巷子里(旁邊有個電信營業點),再七拐八拐的進去裡面有個香辣鵝唇、兔頭、香辣蟹,好吃。
37,紫荊小區那邊的家樂富那邊有個露天燒烤的烤魚很好吃,還有各種口味的啤酒。(有黑色的葡萄味道的啤酒,可以當飲料)
38,四道街前頭的焦家巷裡的賀水餃味道巴適,比鍾水餃安逸。現在賀水餃就在轎子大廈前面個口子,耗子洞張鴨子那個口子進切。
39,在張老五(39的)的邊邊上那家的鍋盔才筋道哦。人家都還是手工面,拿爐子烤的。
40,3中旁邊那條巷子,左邊上在1個像館旁邊1家川菜館子多好吃的,最愛那個「牙簽牛肉」里頭的麻花。
41,如果你們哪天想吃面了,7中旁邊的徐老八怪味面絕對是不二的選擇!要1兩1兩的喊。
42,川師外面的商業有家面館的燃面刀削麵還有涼糕很好吃。
43,2中出門左轉過街的口口上有家花溪米粉,超贊,比成都任何的1家花溪米粉都好吃。
44,交子街的二哥燒烤好吃。
45,川大東二舍地下的刨冰超贊超便宜。
50,科華北路的彼得西餐,吃了簡直不想去其他西餐店。尤其是他的自製冰淇淋,狂好吃。
51,鹽市口新世界樓下的異域菜不錯,韓國烤肉。新加坡雞飯
52,新鴻路新鴻社區里頭,就是新鴻路上那個門,進去大概50米,就有個串串店,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反正是對公公婆婆開的,看招牌就曉得了。他們鍋底里好象放的有茶葉還是中葯什麼,反正不怎麼辣的,一點都不上火。
53,蜀漢路歐尚對面,花好月圓廣場1樓,有1家賣煎蛋面的,不僅有面,還有飯,味道還不錯,價格也很便宜。
54,蓮花小區好吃街的芋兒雞, 一定要吃傻大幕隔壁子那家貴州啥子的,那家芋兒雞全成都最最好吃咯。
55,18中附近金羅路陶然居旁邊的眼鏡燒烤哈!那個烤腦花拿錫箔紙包起灑起香料那些的太好吃咯`
56,川師南大門的雅風面館和佑佑面。
57,交大北門那邊的樂山燒烤。
58,西安路「重慶老火鍋王」。
59,清江東路「大宅門」火鍋。
60,玉林中路「老碼頭」 火鍋。
61,玉林西路「飄香火鍋」。
62,「蜀九香」火鍋。(玉林、紫荊、百花潭都有分店,雙楠店名叫「家家福」)
63,「川江號子」。(玉林芳草街、八寶街)
64,「孔亮鱔魚火鍋」。(成溫立交橋、廣福橋、人民北路)
65,「周記火鍋」。(石人小區、撫琴小區、海椒市)
66,「三隻耳魚頭火鍋」。(玉林、玉雙路、)
67,肖家河街上那家「絕之美味蛙王」味道之巴適,推薦泡椒味的,那個碟啊…安逸翻了,生青椒的。
68,老會展的加州酒店三樓上的順興老茶館裡面的一道菜:沖菜拌雞。
69,田砍小學對面(就是蜀都花園後門)的一家名字叫「重慶特色面庄」的小面,味道很正也,好好吃哦,非常香,老闆說他家的牛肉麵是正宗重慶味的,非常辣。
70,川大南門外的山東煎餅,2¥一套。那裡的糍飯棒也不錯,3¥一套。
71,紅瓦寺進去走到丁字路口可以看到一個小巷巷門口放了一個大牌牌在地上,上面寫著「牛肉豆腐腦」,從那後面進去走到底,那個地方看起來有點臟亂,但是味道沒得擺的,也便宜,3.5¥一碗。我最喜歡牛肉豆腐腦面,4.5¥,好吃又抵肚子。
72,馬鞍北路的甘記肥腸粉,天天都是人滿為患。旁邊的脆紹面也不錯哦。
73,紅星路四段孔亮旁邊小街,街口一邊是超市一邊有個廁所,就那個路口進去,有一家買干鍋串串的,串串的品種少,但是美味無比。主要是兔肚、兔腰一點腥味都沒有,而且很入味。他的干鍋也好吃。
74,玉林那邊藍天路的彭州一絕,干鍋兔腦殼,鵝唇,翅中,鵝掌。
75,青羊小區菜市裡頭的「眼鏡面。
76,玉林中路香辣蟹高鍋庄,邊上是中國銀行,味道不錯,特別推薦辣炒花甲。
77,祥和里裡面有家滋味烤魚,他們家的烤魚和排骨真得很好吃。
78,在西門奧林公園後面的小街上,店名叫思味軒,裡面賣的牛肉的真的很好吃,那個醬燒牛肉…不擺了,不過店很小,看起有點邋遢,但是牛肉確實作的好吃。
79,布後街和慈慧堂街那口子上有個賣面的,牛肉脆臊刀削多好吃的哈。
83,川大南門往鍋家橋走50米左右一個小區里頭的餑餑雞。他家的稀飯用豆漿煮的,好吃的遭不住。
下面特推薦
1,游樂圓旁邊有家「晶晶火鍋兔」很好吃,一定要點芋兒。
2,彩虹橋旁邊有家光大銀行,旁邊有家燒烤味道非常好,我們都喊她光大燒烤。
3,新華公園正門對到有家爆竹雞,味道不錯。
4,雙流喬一喬兔頭。那個味道才叫安逸。
5,龍江路交通飯店旁邊的非常泰泰國菜不錯(刺生很好)。
6,寬巷子畫院那邊出來的三岔路口的味道寬的香辣蟹不錯。
7,成大這邊的富順酸菜豆花和韓國小火鍋還是可以。
8,「孔亮鱔魚火鍋」。(成溫立交橋、廣福橋、人民北路)
9,會展中心背後,有兩家川菜很有名,朋輩餐當家菜牛肉園子湯和 涼拌白肉,好吃
10,鹽市口法式簽名餅屋 奧普拉。
文化景點: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宮,文殊院,昭覺寺,永陵博物館.
公園:人民公園,新華公園,望江公園,游樂園,百花潭公園,植物園,動物園.
休閑處:幸福梅林,三聖花鄉,洛帶古鎮,龍泉桃花溝
特色小吃:三大炮,鍾水餃,龍抄手,夫妻肺片
吃在成都玩在成都,你是要到成都來旅遊了吧.那你可要好好慰勞一下你的胃了,成都市內有武候祠,杜甫草堂,錦里,文殊坊等等.花一天的時間逛逛在吃吃成都特色餐,在周邊還有峨嵋山,青城山,樂山大佛可以花兩天到三天時間可以游覽觀光每個山逛一天,可以先去樂山大佛逛幾個小時下午在逛青城山第二天在逛峨眉山,他們都在樂山市,還可以去周邊玩,黃龍溪,都江堰```要說吃的.問我就行了,有雙流的老媽兔頭,宣兔頭,廖記棒棒雞,廖記兔丁、肺片,現在成都市內有很多的廖記加盟店.你應該隨處都能看到.比較有四川特色的菜在他們店內都可以看到.祝你玩得愉快,吃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