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東壯饃和肉餅有啥區別
山東壯饃和肉餅有什麼區別?我覺得餅那它就是扁的,裡面有餡兒麽呢?它是圓的,所以他們倆的味道也完全不一樣
Ⅱ 鄆城壯饃加盟,有知道的嗎
你好不明的的,我能指——導你,祝你好運
Ⅲ 壯饃的製作方法
壯饃的做法具體如下:
食材准備:燙面,死面各100g,五花肉200g,蔥姜蒜各10g,粉皮20g,雞精5g,鹽10g,油適量。
1、和面,燙面跟死面,然後和在一起行30鍾 。
Ⅳ 鄆城壯饃的做法視頻
「壯饃」之名稱,江南塞北大約都有,但是名稱雖同,因了做法的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極為不同的
風味。
如徐州壯饃,又稱「鍋盔」、「鍋拍」,用未發酵的面(咱們俗成「死面」)做成。大約是將面團
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麵杖,一頭固定,一頭坐在身下,用身體的重量壓擀麵杖,用來揉面團,
和咱們以前民間手工蒸饃類似,俗稱此法為「腚踹面」。做成厚約
1-2
厘米,直徑約
50
厘米的圓形厚餅,
放在平鍋上炕,炕熟後兩面呈黃色,外皮酥脆。徐州人多配以羊肉湯、辣椒醬辣椒油之類的,滿頭滿臉汗
的吃下去。臨近的豐縣壯饃大抵同此;
再如河南、西安的壯饃,也基本上類似於此,只是形狀上稍異。此類壯饃咱們一般俗稱素壯饃。
鄆城壯饃則頗不同於以上做法。
鄆城本是水滸之鄉,
頗為承繼了水滸遺風,
所做的壯饃其風味也自是
別有特色。
鄆城做壯饃者,幾乎每鄉每村皆有。一到農閑時節或者陰雨連綿時候,往往就有人家支起灶來,放上
煎鍋,不久就有滿村的香氣夾雜於炊煙之間,直誘得人口水四溢。
這些做壯饃者,猶以城關何家為優。
其具體做法大致是:
1
、先以小麥精粉為原料,涼水和面,需要越瓤越好,這和面很見功夫,面和不好,硬了、太軟了都
會直接影響壯饃的口味;
2
、肉以牛羊肉,尤以牛腩,即牛的肋下及肚皮間的「花肉」為最佳,細細將其剁成肉泥備用;
3
、配料以蔥姜為主,輔以五香料粉。平常農家,因了買肉不多的緣故,往往雜以細粉之類趁數,但
口味就不大好了;
4
、將肉餡和配料加油、鹽順時針攪和均勻備用;
5
、做時,先揪成小孩拳頭般大面劑,然後揉成棒槌形,再用面軸軋成長舌狀;
6
、將調好的肉餡用木勺或木片抹上(面與餡成三比二),打勻,兩手扯平,拉成二尺長條,然後
從小頭折疊,疊成方塊,兩頭露口處用手壓合,再以面軸軋成長七寸、寬四寸、厚六分的橢圓形;
7
、平底鍋上火加適量油,油以植物油、動物油混合為佳,燒熱;
8
、將面餅半浸入平底油鍋中邊炸邊翻,炸成絳紅色,撈出,控油(倘若煎炸較多,一般可將鍋略傾
斜放置,將面餅先從油較深處放置,逐漸向較淺處翻煎,待推轉一圈,正好可出鍋);
9
、出鍋之後,以快刀十字切開,上盤。從刀口上看,一層面夾一層肉,面如紙薄,肉如絲絮,里里
外外不下十幾層。
此種壯饃看起來色澤金黃,吃起來外焦里嫩,油而不膩,香酥可口。如果再配以蔥白蒜泥,更覺鮮美
異常。年輕人多喜圍鍋搶吃剛出鍋的壯饃,即便是鍋周圍已圍了數十人,也有著十足的耐心,年紀大的人
則是如果當頓吃不了,回鍋一蒸,或投入米粥中稍煮,其味道又自有特色。
Ⅳ 壯饃是哪裡的特產
鄆城壯饃。河南濮陽人總說壯饃是自己家的。但是我特意去吃過後,才知道鄆城的壯饃是最好吃的。山東這邊菏澤到徐州都有,但是以菏澤鄆城,也就是宋江老家這里為最
Ⅵ 山東菏澤壯饃在上海受歡迎嗎
你要來上海開店嗎?我在上海,想吃壯饃吃不上
Ⅶ 請問有沒有山東鄆城的人,想去你們鄆城學做壯饃,最好是有名氣一些的壯饃,要多少學費呀!
鄆城名吃,何家壯饃,不要錢,做學徒,在西關
Ⅷ 山東想加盟中式小吃有什麼好項目嗎像山東已經有的好吃的比如炸雞、米線、等等
菏澤小吃與魯菜一樣,是在民間小吃的基礎上經自然篩選逐步發展起來的。據統計,菏澤小吃的品種不下100種,但被社會承認的傳統「名小吃」還是屈指可數如菏澤明德園排骨 、曹縣米家牛肉 、曹州燒餅 、菏澤水煎飽 、單縣羊肉湯 、東明李家粉肚、 鄆城何家壯饃、 東明集燒雞、 東明靳家鄉腸、 單縣油酥火燒 、東明商家粽子、 成武醬菜、 定陶席地燜地、 菏澤紫香糯玉米 、曹縣李家狗肉 、鄆城黃安驢肉 ……
現在投資小的就是燒烤、麻辣燙系列的、、希望採納
Ⅸ 家常壯饃怎麼做
和面有講究
簡要的說,將面團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麵杖,一頭固定,一頭坐在身下,用身體的重量壓擀麵杖,以此重壓手工柔制面團,俗稱此法被形象化為「腚踹面」。面的講究是重要的,必須是新麥面,韌性足,以少去麩皮的白面為佳。「揉」,「揉」的學問可大了,多少水,多少面,摻幾次,揉幾遍,都有講究。「揉」而「壓」之,擀麵仗來回滾動,不斷加面融合,總之,揉面不把女人的胳膊摻酸,男人的頭上冒汗,那便很難做成「壯饃」。製作壯饃也是壯饃的名字的由來之一。
壯饃非炕者不可也
半成品壯饃是厚約1-2厘米,直徑約50厘米的圓形面餅,外部通常有芝麻
面揉好後,做成平鍋型,上撒芝麻,下透「氣眼」,型邊印上花紋。最後一遍工序是烘烤,這是關鍵一環。舊時多用木炭烤制,現用大焦烘烤,烘烤時在特製的平鍋內,用文火加工,即「放在平鍋上炕」,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心急吃不了好壯饃。要烘得外黃內壯,即外層焦酥香美,內層壯而不硌牙。反正是越有嚼頭越好。
壯饃炕熟後兩面呈黃色,直至外皮酥脆,內部宣軟。為了讓壯饃松軟,適合當今人的飲食習慣,改良口感,壯饃有厚薄、軟硬之分。
正宗的壯饃是帶細密氣孔的厚硬壯饃,外硬內宣,可以吃出小麥的噴香,需要切成三角塊售賣食用。
對比鍋盔製法,幾乎一致
烹調方法:發酵、烙烤
味 型:淡香味,麥香味
壯饃原料:
牛肉(或羊肉)、粉條(或粉皮)、麵粉
壯饃調料:
蔥、姜、鹽、料酒、醬油、五香粉、味精、香油壯饃做法:1、麵粉1/3用開水燙勻,冷卻後和成燙面團,2/3用清水和成面團,然後將兩種面團和在一起,揉勻,醒30分鍾。 2、牛(羊)肉切成綠豆大小的粒,用刀粗略剁成肉餡;粉條(粉皮)用溫水浸泡回軟,切碎;蔥、姜分別切碎。 3、牛(羊)肉餡、粉條(粉皮)、蔥、姜,加鹽、料酒、醬油、五香粉、味精、香油拌勻成壯饃餡。 4、面團揉勻,擀成圓片,放上拌好的餡,包裹好,做成厚度5-6cm、直徑約60cm的圓餅,放平底鍋中用小火半煎半烙(就是比一般烙的方法用油多些),兩面金黃時即可。其他河南小吃 5 把面塊分成每塊重約600g的面劑,推擀成直徑約22cm,厚3cm的圓形餅,上鏊勤翻轉,俗稱「三翻六轉」,烙得火均勻,皮色微鼓時即熟,周圍並有菊花形的毛邊。
吃法
舊時徐州人在過生日時或者其他有意義的場合,讓小孩老人吃兩口壯饃,表示身體健壯、日後能長得很壯實。現今
徐州壯饃平時都不吃。一般只和(牛)羊肉湯一起搭配吃,叫做羊肉泡饃。這種羊肉湯泡饃的吃法其實可能說明,不管是吃法還是做法、徐州壯饃的系屬西北飲食風格。
此外徐州與山東交界地區也有各種壯饃,其中也有加油的壯饃,類似「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