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奶茶加盟 > 加盟廈門吳再添小吃店

加盟廈門吳再添小吃店

發布時間:2021-07-17 13:05:26

⑴ 廈門特色小吃

廈門風味小吃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餘種,其中尤以鹹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麵、油蔥米果、炒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麻花、栗米炸、炸棗、炸蒜、麵茶等最為長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傳統特色的小吃名點,逐漸演進為精緻、小型、高檔、多樣化的菜餚而躍上正規宴席,登上雅之堂。

1、蚝仔煎
蚝仔煎為廈門最具風味的傳統大眾化名點。它以鮮牡蠣為主料,摻入適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節的鮮蒜或韭菜及少許的鹽,倒入熱油鍋煎炒而成。其味鮮甘美,糯芳香,富有營養。若再加上一點沙茶、辣醬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為可口,滋味更香。

2、油蔥火果
油蔥火果以其柔韌細膩,鮮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們喜愛。其製作先要磨、拌好米漿,然後配好絨料,有豬腿肉絲、蔥白、荸薺,再加一研碎的扁魚、蝦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鹽等等,而後再將已拌勻的米漿倒入碗里,並灑下蔥油和調勻的鴨蛋液,如果是加料的還可另加入蝦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該點也可進行蒸炊,吃時,調上沙茶、辣醬、蒜泥、桔汁等。

3、薄餅
薄餅又稱春餅。其餅皮薄而柔韌,鮮美可口,油而不膩。每逢「清明節」、「三月節」、「春節」等節日,許多地方都有吃薄餅習俗。烹制薄餅菜的方法是:將適量的各種葷素菜料煎炒燜熟後,調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里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味。卷薄餅時,若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乘熱吃更有滋味。如果把卷好的薄餅油炸就成為「炸春卷」,另有一番滋味。

4、韭菜盒
韭菜盒是廈門、閩南和台灣民間的傳統佳點。廈門的韭菜盒早負盛名。其主要原料為瘦肉、豆乾、韭菜、紅蘿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講究開頭與火候。製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狀,表皮層層酥脆,內餡鮮美,吃起來香脆可口。

5、蝦肉面
蝦肉面以蝦為主料,具有味道香醇鮮美可口之特色。舊時較有名的是開設在思明北路的「章記」蝦麵店和賴厝埕的蝦麵店。烹制蝦面關鍵在於蝦湯的調制,要將蝦洗凈,剝掉蝦頭、蝦殼;然後搗碎,反復洗出蝦汁,濾渣後,將蝦汁面倒入炸蔥頭油的鍋里滾沸成蝦湯,再和之以豬骨湯,即成色澤赤紅、味道鮮美的蝦面湯。

6、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在港台及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製法五關:第一關是選料要精,第二關是精工細作,第三關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是配好蘸料,第五關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

7、炸五香
炸五香既是小酌佳點,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製作較為簡便,不少家庭逢年過節都有自行製作炸五香的習慣,在各大餐廳、酒樓或街頭小攤也隨處可見。製作炸五香,首先要將豬肉切成條狀或塊狀,青蔥白切片,荸薺或薺薯等剁成米粒丁,鴨蛋攪成蛋液,同適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鹽等混合拌勻,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內料,然後用豆皮包裹成條狀,在介面處抹點麵粉粘住,然後下次油鍋炸至呈赤黃色即成。

8、土筍凍
土筍凍是用海產的「筍」(廈門人叫「土蚯」)加工烹制的凍品,具有鮮嫩清脆、晶瑩剔透、涼喉爽口等特點,成為風味獨特的名點。吃時要蘸點芥辣椒醬、芝麻醬、烏醋、蒜絨、調味醬油等調味料方有味道。

9、炒麵線
炒麵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鑽研創新的廈門風味佳餚,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還得將炸好的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待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里過氽一下去咸方可。

二、列入中華名小吃的廈門風味小吃

1、廈門黃則和花生湯
黃則和花生湯店系以廈門飲食服務公司小點名師黃則和命名。此店始創於1951年,至今已有48年歷史,不僅在廈門家喻戶曉,而且享譽海內外。
黃則和花生湯取料精細,泡發考究,燒煮時間及火候恰到好處。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無缺、清香酥爛、入口即化、湯甜而不膩的特色,曾獲1986年福建省小點比賽「金獎」殊榮。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後兩次到過廈門,都特地光臨品嘗花生湯,對黃則和花生湯的美味大加贊賞,給予高度的評價。

2、廈門好清香燒肉粽
廈門「好清香」座落於廈門市大元路32號,舊稱「賴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創辦,以經營饒有風味的「燒肉粽,」、「芋包」等小吃馳名中外。
廈門好清香大酒樓數十次應邀於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及省內外的大賓館、酒店舉辦廈門風味美食節;多次在全國烹飪大賽上榮摘金、銀、銅、名優獎,成為風格獨具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好清香燒肉粽」,50多年來,以「三精」取勝(精選、精配、精製),不斷至美,以味濃鮮香、油而不膩、糯軟爽口,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贏得市民和海內外僑胞由衷厚愛,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費鷺島行」之贊語。

3、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
廈門吳再添小吃店座落於廈門市大同49號,以本市擅長烹制廈門風味小吃名師吳再添姓名為店名。小吃薈萃廈門名點風味小吃於一爐,有其富有濃郁獨特的鄉土風味而蜚聲海內外。
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是閩南地區備受喜愛的名品小吃。閩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不論春廈夏秋冬食用沙茶豬肉面均適中。這道小吃特點是肉鮮嫩脆,面條柔潤爽滑,湯甘甜、香辣,增人食慾。

廈門風味小吃

風味佳餚

廈門的風味小吃款式繁多,鄉土味濃,價格便宜,主要有土筍凍、海蠣煎、面線糊、炒麵線、 薄餅、燒肉粽、花生湯、韭菜盒、炸五香、油蔥果、 沙茶麵、蝦面、東粉鴨、海蟹糯米粥、芋包、圓子湯、炸棗、糯米炸、貢糖夾餅等等,真是應有盡有。
而同安大封蹄膀和海鮮風味四季火鍋等風味佳餚, 更是讓人吃得香,喝得美,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943.jpg[/img]

海蠣煎

其主要原料是牡蠣,也稱之為海蠣子。
廈門出產的牡蠣,是僧帽牡蠣,體積小,殼成長形或三角形。取出的肉,肉白鰓黑,每隻1-2厘米,肉粒均勻。其味道鮮美,臨食時,可配上芥辣醬或辣椒醬、芫荽,甚為可口。
面線糊

面線又稱線面,是廈門著名特產,用上等麵粉製成,質地潔白纖細。而面線糊,便是用線面煮成的糊,但講究糊而不亂。面線糊,主要是依靠湯的滋味,以蝦、牡蠣、海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製成面線糊,風味極佳。除海鮮外,還常加入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吃起來更為濃烈可口。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513.jpg[/img]
春卷

又叫春餅,廈門人叫薄餅。吃法尤為簡便,即用麵皮包著各種菜餚食用,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有吃薄餅的習俗,特別是清明節期間更為普遍。廈門薄餅,頗負盛名,作料主要是筍、豌豆、豆芽、豆乾、蛋絲、魚、蝦仁、肉丁、海蠣及紅蘿卜等。豆乾切絲,越細越好,用油炸過能吸收其中魚、蝦、肉類的津液,使薄餅皮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養豐富。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724.jpg[/img]
花生湯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961.jpg[/img]
韭菜盒
廈門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熬至花生仁爛透為止。然後食用時可配佐甜咸點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119.jpg[/img]
燒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種,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獨數廈門肉粽最有名。廈門肉粽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富有引人品嘗的吸引力。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稱燒肉粽,名符其實。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粽才下鍋烹燒,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276.jpg[/img]
油蔥果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6822.jpg[/img]
海蟹糯米粥
[img]http://www.xmtour.com.cn/tour/article/uploadfiles/200504/20050430001015831.jpg[/img]
蝦面

廈門的特色風味小吃
廈門的風味小吃款式繁多,鄉土味濃,價格便宜,主要有土筍凍、海蠣煎、面線糊、炒麵線、 薄餅、燒肉粽、花生湯、韭菜盒、炸五香、油蔥果、 沙茶麵、蝦面、東粉鴨、海蟹糯米粥、芋包、圓子湯、炸棗、糯米炸、貢糖夾餅等等,真是應有盡有。
而同安大封蹄膀和海鮮風味四季火鍋等風味佳餚, 更是讓人吃得香,喝得美,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土筍凍

這是一種由海產加工而成的凍品。土筍能夠成凍,是因為它含有膠質。它是環節動物,學名星蟲,身長二、三寸,有內臟,還有心臟器官。經過熬煮,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凍。閩南各地海濱盛產土筍凍,廈門和海滄出產的尤為肥美,壓破洗凈製作成凍後,其肉清脆、味美甘鮮。晶潤的土筍凍,配上好醬油、香醋、甜醬、辣椒醬、芥辣、蒜蓉、海蜇等;還可有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則成色香味俱佳,現在已成為大小宴會的重要冷盤之一。

海蠣煎

其主要原料是牡蠣,也稱之為海蠣子。
廈門出產的牡蠣,是僧帽牡蠣,體積小,殼成長形或三角形。取出的肉,肉白鰓黑,每隻1-2厘米,肉粒均勻。其味道鮮美,臨食時,可配上芥辣醬或辣椒醬、芫荽,甚為可口。

面線糊

面線又稱線面,是廈門著名特產,用上等麵粉製成,質地潔白纖細。而面線糊,便是用線面煮成的糊,但講究糊而不亂。面線糊,主要是依靠湯的滋味,以蝦、牡蠣、海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製成面線糊,風味極佳。除海鮮外,還常加入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吃起來更為濃烈可口。

春卷

又叫春餅,廈門人叫薄餅。吃法尤為簡便,即用麵皮包著各種菜餚食用,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有吃薄餅的習俗,特別是清明節期間更為普遍。廈門薄餅,頗負盛名,作料主要是筍、豌豆、豆芽、豆乾、蛋絲、魚、蝦仁、肉丁、海蠣及紅蘿卜等。豆乾切絲,越細越好,用油炸過能吸收其中魚、蝦、肉類的津液,使薄餅皮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養豐富。

花生湯

廈門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熬至花生仁爛透為止。然後食用時可配佐甜咸點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炸五香

將瘦豬肉配上青蔥、扁魚、荸薺、薯粉、鴨蛋、味精、上等醬油、白糖和五香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切成小塊;吃時要配上沙茶辣、紅辣醬、芥辣、蘿卜酸、芫荽、甜醬等佐料,味道可謂鮮美無比。

韭菜盒

用麵粉拌豬油做皮,選用豬腿肉、蝦仁、扁魚、荸薺、韭菜、紅蘿卜、冬筍、豆乾等混合起來做餡,包成一個個圓餅形,邊用手做成波浪狀,然後放入熱油炸,出鍋後趁熱吃,更是芳香撲鼻,酥脆鮮美。

燒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種,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獨數廈門肉粽最有名。廈門肉粽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富有引人品嘗的吸引力。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稱燒肉粽,名符其實。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粽才下鍋烹燒,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http://bbs.177enjoy.com/printpage.asp?BoardID=3&ID=736

廈門小吃
小吃是廈門食俗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不僅由於廈門小吃體現了廈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於廈門小吃的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人來說,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人不吃小吃,它已經深深溶於廈門人飲食習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慣,一種民風。對於廈門人來說,那深夜街巷裡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著"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印象。可以說,不了解廈門的小吃,就不僅無法了解廈門的食俗,也無法了解廈門人。

據廈門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製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么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餜、鹵豆千、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炸棗、捆蹄、夾餅、糖蔥餅、薄餅、沙茶麵、魚丸、蚝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鯊肉、加滋螺、花螺、芋餜炸、蚝仔炸、馬蹄酥、炒餜條、麵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楊、炒麵線、豆包仔餜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製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製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穀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蚝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製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慾大振。

沙茶麵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麵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麵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麼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蚝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麵,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餜,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型大小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餜、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緻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緻,風味更佳。

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乾、咸餜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廈門第一風味小吃「土筍凍」
只要你到廈門,廈門人肯定會向你推薦「土筍凍」,因為大家都把它列為廈門第一風味小吃。雖然州、漳州等沿海一帶也都把「土筍凍」列為當地的特色小吃,但要說正宗還是數廈門海滄的「土筍凍」了,海滄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土筍凍」。

「土筍凍」是個什麼東西,竟讓閩南人如此酷愛?這土筍原是野生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學名叫做「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它含有膠質,身長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細者似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著一條長有一二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土筍凍」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凍品。

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糊糊,盛出來後裝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筍凍」了。它們個個顏色白潤晶瑩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鮮,清香軟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了。

土筍的吃法也是很多的,除了製成「土筍凍」外,還可以炒食、煮湯,也可以跟洋參、瘦肉等一起煲來做葯膳,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做「土筍凍」其實也很簡單,先把土筍泡在水裡,讓它吐出肚裡的泥漿,再鋪在石板上碾壓破肚,洗去肚裡殘余的泥漿雜質,然後加水在鍋里猛火旺燒,只需滾沸兩三分鍾就成。經過泡、壓、煮三道工序,最後,便是舀起倒入事先備好的模具中冷卻成型。

從前到了大熱天,「土筍凍」不好凍結,現在有了冰箱,大熱天也可以做,一年四季都有「土筍凍」吃。直徑一寸多、厚約半寸的「土筍凍」成品,批發價一個賣幾角錢,堪稱價廉味美。

閩南人有一首用閩南語唱的名叫《哇,土筍凍》的歌曲,歌中唱道:「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腳(底)下,籠(全)都真稀罕,獨獨咱家鄉出這項。」「酸醋芥末芫荽香,雞鴨魚肉阮(我)都無稀罕,特別愛咱家鄉土筍凍,哇,哇,想做土筍凍。」

土筍凍的製作

主料(制20塊)新鮮海土筍500克,精鹽10克。

輔料香醋4克,醬油6克,蒜泥10克,姜絲3克。

製法

1、用石槌不斷碾磨海土筍,滾出全部內臟雜物。把土筍放入清水中,將其體內的泥土漂洗干凈,呈白亮時撈起。

2、鍋置火上,把750克的水和海土筍一起倒入鍋中,放入鹽,熬至沸熟,膠質深出後連湯舀起,分裝在小瓷碗中,靜放在露天過夜,自然冷卻凝成固體物(夏天要放入冰箱才會凝結)。

3、用竹簽挑出,配以陳香醋、醬油、蒜泥、姜絲等佐料,即可上席。特點:晶瑩透明,鮮嫩脆滑,清熱補脾潤肺。

http://www.xm315.com/info/eat.jsp廈門小吃、廈門風味、廈門美食(餐廳)

⑵ 吳再添小吃店怎麼樣

我是查了網上資料慕名而去的,但到店後看到環境確實很一般,只點了蝦面和芋包,發現味道還不錯,而且價錢便宜,性價比高。

⑶ 廈門的小吃有哪些

廈門特色小吃有:沙茶麵、海蠣煎、花生湯、芋包芋棗、土筍凍等。

3、沙茶麵

廈門閩南美食大師楊繼波老先生的沙茶麵配方的唯一傳授徒弟廚師技師王大全繼承傳統使之發揚光大。沙茶醬主料有蝦干,魚干,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

沙茶麵的做法很簡單,鹼水油麵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里,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里滾開的湯料,一分鍾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各地區做法各有不同)。

⑷ 廈門有哪些比較出名的美食

炒麵線
大多數人可能聽都沒聽過,但是這確實是最具招牌的廈門菜,絕對廈門製造,很少有外地人吃過,那是因為製作的困難程度非一般炒麵可比,關鍵在炸面線和炒的功夫上,稍不注意就會炒得太硬或太爛。炒麵線在過去(現在仍然)是在婚宴上必定有的。雙全酒家,在文化宮肯德基下面,原來有很大的店面,可惜現在一樓只有一間店面,門口在賣燒烤果汁之類的,其它一樓的店面都租給賣衣服的,真有些英雄氣短的感覺,沒落的廈門老字型大小代表之一,主店在2樓,趁這家店還沒有倒閉之前趕緊去嘗嘗看。

炒麵線為廈門獨特名菜,系原"全福樓"、"雙全酒家"所創。烹制的方法是:選用上等面線(有些地方也叫線面)放在七成熱的油鍋里炸至赤黃色,撈上盤後用開水燙去油膩待用,以瘦肉、冬筍、香菇、蒜苗為配料,切成絲炒過,和以扁魚、蝦瀝,酌加紹興酒,然後再把炒過的面線拌配料再炒。吃時以沙茶醬、紅辣醬為佐料。

土筍凍

西門土筍凍據說是現在唯一一家廈門正宗的,地點在中山公園西門旁邊,要是你不知道,可以從有公共汽車站的南門進去,再往西方向走,不過最好問一下路人,因為中山公園西門確實是有夠偏僻,沒去過的還不一定能找得到。

「目前是廖姓夫妻在經營。這家土筍凍是廖家父親從肩挑擔子賣起的,有70多年的歷史。據說,早期廖家父親經常在西門歇腳,很多吃上癮的人常常那兒找到他,習慣性地把他的土筍凍叫作西門土筍凍,等他老了開店時,自然就用了這個稱謂作店名。

現在是夫妻倆在經營,兩人輪班,一個在家裡手工生產土筍凍,一個在店裡賣。每天都能賣出100多斤。這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土筍凍,用了黃瓜、生薑、花生醬、上好的醬油,配嗆鼻的土芥茉和本地甜辣醬。土筍凍不放在冰箱,還是土箱子加冰塊,吃起來冰涼酸辣又嗆又QQ的。5元錢一盤。價錢極其公道。」

另外,原來在鷺江電影院外面的馬路旁也有在賣正宗土筍凍的地攤,不過自從整頓市容後就沒有了蹤影。

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屬環節動物,學名沙蟲,身長二、三寸,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經過熬煮,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蟄及芫荽、白蘿卜絲、

辣椒絲、番茄片,則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

蝦面

吳再添小吃店的蝦面味道很特別,是廈門的招牌小吃,全廈門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也就只有吳再添這一家,所以知道吃的人就不多。其特別在於湯頭,「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使用的是一種叫做「狗蝦」的小蝦,去殼取肉煮熟,面用的湯是用蝦殼、蝦頭剁碎後和豬骨熬煮而成,在用紗布過濾掉殘渣。配料倒是挺簡單的:小蝦仁、瘦肉片。整碗面一定要加上蒜泥和韭菜段,這是絕對的點睛之筆,起到提香去腥的作用,保證每次吃完後,都會有一種「齒頰流香」的感覺,你一定會覺得,泡麵中的極品康師傅/統一的鮮蝦面跟吳再添蝦面簡直是沒得比,「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吳再添的蝦面是1999年中國名點、1998年福建名小吃 ,但是知道的外地人實在太少了。不過要提醒一點,內陸的同學可能不太習慣那種過於鮮蝦的味道,還有大蒜頭熏人的氣味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鴨肉粥

大同小學對面的鴨肉粥有沒有去嘗過?在大同路靠近輪渡這一頭,要是不知道的話,從輪渡車站坐到大同小學站就能到,只有一個站而已。店面也是不大,不管中午還是晚上去都能看到裡面有很多顧客,而且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人,鴨肉粥清淡便宜,老太婆小孩子都適合,咸稀飯和配料是分開賣的,咬得動的可以加鴨肉、鴨脖子,咬不動就加海蠣、魚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配料可以搭配。旁邊有一家「公園沙茶麵 」,生意總是沒有粥店的好,顧客通常只有粥店的五分之一,麵店老闆經常羨慕的望著粥店,他可能是在感嘆沙茶麵店開錯了地方。

沙茶烤肉串

烤肉串在中山路到處都有,但是最有名的要屬雅坡的沙茶烤肉串。雅坡咖啡廳是廈門最有早喝咖啡的地方,歷史據說有幾十年了,店面不大,裝修也極其普通,看起來還略有些老舊,裡面有一個夾層,感覺很低矮。80年代的老式背靠背桌椅,感覺從我小時候去過就再也沒換過新的樣式。你可能不會相信,就是這樣一個有點古董的地方,卻總是能吸引一些上自六十多歲老傢伙,下自十五六歲的高中生。

地點:從思明電影院往湖濱方向走,經過一家無名子快餐店,再經過一家運動鞋店,之後會看到一家門面並不明亮的小店,招牌上寫著「雅坡咖啡廳」,OK,這就到了,進去感受一下80年代老廈門的本土咖啡廳。

沙茶麵

來過廈門的人幾乎都有嘗過沙茶麵,有人說味道很好當然也有人說不怎麼樣,有的嫌太甜了,有的嫌不夠辣。不過對於廈門人來說,沙茶麵是從小吃到大,大腸、瘦肉、豆乾這三種幾乎可以說是最經常加的配料,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特別的配料。記得和別人出去吃沙茶麵時,為了要顯示自己還算得上是位廈門「老饕」,總是點一些古怪的配料,像是什麼米血、大腸頭、腰花、鴨腸,還有一種叫做「豬肝緣」的肉片等等,感覺選配料還是件挺能顯出自己個性的事,不過吃來吃去,感覺還是原來的三樣吃起來比較順口,畢竟沒有誰是從小時候經常吃著腰花或是「豬肝緣」長大的。

中山路附近有幾家沙茶麵店不錯:

第九市場的那一家(定安廣場旁)不錯,可惜人太多了,偶爾沙茶湯賣得太快,就往裡頭加水稀釋,味道會稍淡。

一百後面的那家比較好,可惜店面太小,經常要和陌生人搭台,吃起來難免不夠自在。

中山路的文化宮車站附近有一家兼賣燒肉粽,生意奇好,就是店面太小,而且可以說是奇小,可能比你們家廚房大不了多少(我懷疑可能是在廈門店面最小的沙茶麵店),只有3張桌子,和陌生人搭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經常吃不到,在你前面還有好幾位在門口苦等,誰叫它是在這個風水寶地開的店。可能是因為中山路的店面太貴的原因(一般的都要每月6000元),老闆十幾年來從未擴充過店面,或許還能產生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在這種擠破頭的地方吃東西也可以算是一絕吧。

思明電影院對面那家算起來應該是最好的,店面適中(其實也是小),顧客也適中,夾層還有夠冷的空調,就是有時候會多加一些你並沒點過的配料,最後當然是要多算你錢的啰。

月華沙茶麵(很少有人能吃完面後,出來抬起頭看看麵店的大名,這家例外,因為它上過報紙),地點大概在思明西路和昇平路附近,可以沿著一百旁的馬路走進去慢慢找。也可以從輪渡車站,沿華聯商廈和海關大廈中間的昇平路直走200米左右,看到右邊一所「名立小學」,左邊有一條巷子,巷子門口有一家理發店,巷子裡面10米處就是「月華沙茶麵」,正所謂「深街陋巷品正宗」。摘自廈門晚報:「鎮邦路78號。本來人們都叫鎮邦路的沙茶麵,十幾年前,才掛上了主人陳月華的名號。 這家店現在主要靠女兒、媳婦們經營。但月華老婆婆每天勢必一大早過來配料。據說,她80多歲的腦袋很靈活,配料算錢都極其准確,分毫不差。配完料,她也不回家,再熱的天都在店邊悠閑地坐著。

這家沙茶麵湯汁濃厚,對外地人來說,嘗不出令人生厭的甜,對本地人來說,甜得恰恰合口。湯是用冰糖、花生醬等熬制的。這家店的好東西還真不少,其中有加進面里的肉筋,也就是豬腰條後的那一層薄膜,通常都要被我們毫不留情扔掉的那部分,他們片下來,連著絲絲縷縷的瘦肉,稍微燙一下,又嫩又Q,口感味道都棒。還有一種料他們叫做豬肝緣的,即豬肝邊上的一小塊連著膜的瘦肉,吃起來特別的香。附近市場賣肉的,都知道要為他們留下這些邊邊角角的東西,在這些女人們的手裡,它們就變成美味了。 」

新南軒和黃則和的沙茶麵都不行,配料少且次,特別是湯的味道有問題,感覺不夠正。

吳再添的沙茶麵 有得過中華名小吃。

肉粽

吳再添小吃店的比較有名,在輪渡車站附近。

廈門肉粽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粽才下鍋燒,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需提醒一點,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燒肉粽,名副其實。

芋包

吳再添的比較好,新南軒的好看不好吃,最近新南軒改頭換面後,很多小吃都變味了,沙茶麵簡直可以用糟糕二字來形容,肉粽的火候差了一些感覺有點硬,新南軒的市場化在廈門的老字型大小中做得是最好的,分店越開越多,但東西的味道卻越來越不正宗,感覺是不是裡面的攤位被被別人承包掉。

芋包,夏秋季節小吃。系將擯榔芋削皮洗凈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准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里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醬等,味道更好。

花生湯

黃則和花生湯店,在輪渡肯德基對面。

廈門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水熬至花生爛透為止。然後食用時配佐甜咸點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油蔥果

吳再添的比較不錯。

中秋節俗稱"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舊民俗。其做法是:將肉絲、荸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米醬、白糖、地瓜粉、蔥白、五香粉、食鹽製成團狀,放進碗里的米漿蒸煮而成。吃時要切開,放些沙茶醬、桔汁、蒜泥、蘿卜酸、芫荽,吃起來柔韌芳香,美味可口。

海蠣煎

據考證台灣的海蠣煎可是從廈門流傳過去的。雙全酒家的海蠣煎有得獎,新南軒的也還可以。一般的大排檔都有,不過叫之前最好先看看海蠣是否新鮮,曾經吃過不新鮮的海蠣煎,那種味道簡直是嚇人,味道特別腥,海蠣海有點發黑,像這種千萬不能要。

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蚝"(一種較小的海蠣)為主要原料,把雞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調勻,然後用適量的豬油在鍋里煎至兩面酥黃。吃時,以蒜泥、芫荽、沙茶醬等為作料,方能達到香脆細、美昧可口之功效。

面線糊

黃則和花生湯店裡能夠嘗到。另外,記得10年前在舊霞溪市場里有兩家做得很好,舊霞溪市場拆了後就不知去向,你們要是有誰知道原來舊的那兩家搬到哪裡請告訴我。

面線糊系以蝦、蚝、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亂,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腸也爛熟,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炸五香

幾家老字型大小都有,味道也差不多,其實做起來不難,你自己都可以動手試試看,美人宮市場有一家據說做得最好,不過我怎麼吃都覺得不如我老媽做的好吃。

炸五香系將瘦肉配上青蔥、扁魚、荸薺、鴨蛋、味精、上等醬油、白糖、五香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 切成小塊,食用時配上沙茶醬。紅辣醬、芥辣、蘿卜酸、蕪英、甜醬等佐料,味道更加鮮美。

另外,吳再添的肉羹湯和鹵面,新南軒的咸稞和魚丸湯,黃則和的蚝仔面線糊,雙全酒家的加力魚燉白菜也都是廈門的名點。「廈港鹵鴨」(沃爾瑪可以買得到,據說由於有特殊的香味,有人懷疑是否在裡面加入了罌粟殼,),「友利鹽水鴨」(大生里鐵路口旁有分店)也都是廈門本地人必買的下酒鹵料(鹵鴨最好要熱吃,鹽水鴨這一定要涼吃)。

⑸ 廈門島內美食 100-200 環境好 的餐廳 求推薦

廈門島內美食 100-200 環境好 的餐廳特別推薦:
1:早茶,鷺江賓館--味道很正宗,價錢又不貴.
2:海鮮酒樓,鷺江道的東南海鮮大酒樓
3:廈門的小吃,
鼓浪嶼美味小吃:
龍頭魚丸:龍頭路183號,特色:魚丸
黃金香肉鬆:龍頭路95號,特色:肉鬆、肉乾
葉氏麻糍:黃金香的對面,小推車。
北仔餅:龍頭路302號,菜市場邊上。特色:貢糖夾北仔餅
汪記餡餅:泉州路上
林氏魚丸:泉州路,帶庭院的那家。
碗仔糕:海壇路31號的碗仔糕
面線糊:龍頭菜市場,向陽坊對面那裡
思明區:
中山路段:
炸肉串:中山路東海華聯邊上的小巷子。營業時間是下午4點多到晚上8點多。
黃則和:中山路華聯對面。特色:花生湯、韭菜盒、年糕
大中沙茶麵:中山路巴黎春天,對面的巷子里。特色:沙茶麵、面線糊
素花鴨肉粥:中山路李寧巷子走進去50米左右。特色:鴨肉粥
甜不辣:中山路李寧巷子走進去150米左右。
豪香炸肉串:思明西路上。
海蠣炸:思明西路上,局口街的盡頭對面。營業時間:下午4點左右,賣完為止。
思西沙茶烤肉:思明西路上,原儂儂婚紗現奧斯卡邊上,有兩家沙茶烤肉,這兩家是兄弟兩人。
特色:沙茶烤肉、烤雞腿
肉夾饃:局口街,唯一一家東北味的肉夾饃。
雞蛋漢堡:局口街邊上的巷子里,躲在肉夾饃後面。營業時間:下午3點左右,賣完為止。個人覺得這家的雞蛋漢堡做得最好,又Q又脆。
花蓮海蠣煎:在局口街有一條非常小的巷子走進去,特色:海蠣煎、豬腳面
局口拌面:在局口街有一條非常小的巷子走進去,花蓮海蠣煎邊上,營業時間:下午5點到晚上粉晚。特色:拌面、扁食、拌面線、冬粉鴨、鴨雜湯
春卷:局口街頭,靠近口山路的第一家春卷,生意每次超好!可是個人覺得口味一般
炸魷魚須:局口街入口,特色:炸魷魚須、炸地瓜
津津甘蔗汁:局口街入口,特色:甘蔗汁、炸豆乾、炸黃瓜。
麻糍:中山路上,局口街入口對面的工商銀行門口,營業時間:下午4點到晚上
貢糖夾餅:中山路上小推車,局口街入口處。特色:貢糖夾餅、土筍凍
關東煮:中山路局口街入口對面,從工商銀行這邊街進去,太平路上一排都是賣關東煮。隨便吃!
福伯燒燒仙草:在中山路邊上的小巷子(比較不好找),原閩客隆原址的對面。
八婆婆燒仙草:局口街對面,太平路上。從中山路要通往老虎城。特色:燒仙草、三角餅
古早棒冰:局口街對面,太平路上,從中山路通往老虎城。
霞西扁食:在霞西市場邊上,安德魯森的隔壁。特色:扁食、拌面
1980沙茶麵:中山路原文化宮上來些,特色:沙茶麵、肉粽
花生湯:去大同和思明路交界的那個老花生湯店,開了很多年了。特色:韭菜盒、糯米炸、炸棗、花生湯
白粥:以面這家老店花生湯的邊上,開了一家只做晚上的白粥店,裡面居然有我兒時喜歡的包面,而且也有賣花生湯。特色:兒時麵包、花生湯、白粥
吳再添小吃店:輪渡海關鍾樓走進來的路,特色:芋包、肉粽、油蔥果、扁食、五香、叉燒、大肉包、咸年糕
廈新蝦面:吳再添邊上的小巷子,有個小招牌,寫著廈新蝦面,店面很小,不過,蝦面好粗。特色:蝦面
扁食:在鷺江電影院邊上有家賣扁食的,就是原來最早「扁食嫂」。特色:扁食、拌面
悅華沙茶麵:民立小學附近,鎮邦路上。
金寶油蔥果店:美仁宮,快到二市邊。特色:油蔥果、麻糍
雙宏面線糊:豆仔尾路靠湖濱南路那頭。特色:面線糊
西門土筍凍:中山公園西門邊上。特色:土筍凍、章魚
浮嶼鴨肉粥:廈禾路174號,大同小學對面的路上
勞松扁食:大同小學對面的路上
烏糖沙茶麵:在民族路、外貿宿舍附近
椰子餅:南普陀,好粗
盛意小籠包:博物館,海味大廈走向夜市,這家原來是雙十中學邊上那家。特色:小籠湯包
油蔥果:檳榔菜市場內有一家,味道也不錯
小李鮮包坊:虎園路11號 特色:鮮肉包、花生湯
阿玲面線糊:公園靠近二市的那條路進去,往花市走。特色:面線糊、下午海蠣湯、春卷
鍋邊糊:香江花園後面一家。特色:鍋邊糊、油餅
穀穀香生煎包:奔馬新村邊上新開的店。特色:生煎包。絕對好吃!
吃過桂林米粉的酸辣粉,非常好吃,地點:後埭溪路皇達大廈對面,靠近湖濱南路這頭,陸緣桂林米粉。
原泰山口扁食:松柏公園斜對面,一家扁食店。特色:肉燕、扁食、拌面。
陸緣桂林米粉:後埭溪路皇達大廈對面,靠近湖濱南路這頭。
泉州牛肉:一家是斗西路口靠近濱南的.特色:咸飯和牛雜湯....味道很濃郁。
蘭州拉麵:在豆仔尾菜市場邊上的蘭州拉麵,號稱廈門第一家拉麵的,湯頭很贊

⑹ 廈門有什麼好玩好吃的地方

好玩的地方:
--鼓浪嶼,別去大家都去的那個沙灘,去其他的沙灘,找個屬於自己的沙灘。
--白鷺洲,可以放風箏,白天去可以感受到開闊的視野,晚上去的話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因為周末晚上都有音樂噴泉。
--環島路,也是一樣,找片沒有別人的沙灘,整個大海,甚至整個世界,都是屬於自己的一樣。還可以租輛自行車,如果是有同伴的話,可以租雙人或三人協力自行車,享受下風中穿行的感覺,如果有mp3的話,還可以一邊聽周傑倫的《簡單愛》,可是超級享受哦。
--廈門大學校園,一種文化氣息,清晨時,坐在芙蓉湖邊,讀讀小說,或是打打羽毛球,或著只是呼吸新鮮空氣都不錯。
--購物商城或地方,有中山路啦,SM商城啦,禾祥東路啦,屈辰氏啦,都可以享受SHOPPING的快樂。
--K歌,很多都不錯,康康柳丁,歡唱,等等。價格方面都還可以接受。
--保齡球,在白鷺洲那一帶挺多的。
--檯球,銀河系不錯。就在帝毫歡唱樓上。
--公園,中山公園,金榜山公園都是建設的很好的,而且也早就沒有門票之類的了。
--光合作用書坊,可以去廈大西村站那家,享受下咖啡和書香融合在一起的香濃氣息。

好吃的地方:
--小吃綜合店,集中地方有火車站世貿樓上,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各種小吃,廈門的地方小吃也基本齊全。中山路的吳再添小吃店,廈門的小吃一應俱全,又干凈又衛生又便宜。
--分類小吃店,烤肉的話,思明南路的那家原思西烤肉店味道很特別,僅此一家,無可取代。肉棕的話,文化宮下面那家肉棕母可是內外聞名。牛排的話,毫享來,毫佳香,到處都是分店。麵包的話,安德魯森,向陽坊,也到處都是分店,不過味道確實好。甜點的話,陳佳甜品不錯。套餐的話,我家茶餐廳和音樂廚房都不錯。
--酒家的話,潮福城,粵菜為主,新鮮好吃。其他的可能有點貴。
--大排擋的話,最近流行小眼鏡那家。

⑺ 廈門吳再添的小吃什麼最好吃

吳再添小吃店的蝦面味道很特別,是廈門的招牌小吃,全廈門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也就只有吳再添這一家,所以知道吃的人就不多。
其特別在於湯頭,「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使用的是一種叫做「狗蝦」的小蝦,去殼取肉煮熟,面用的湯是用蝦殼、蝦頭剁碎後和豬骨熬煮而成,在用紗布過濾掉殘渣。配料倒是挺簡單的:小蝦仁、瘦肉片。整碗面一定要加上蒜泥和韭菜段,這是絕對的點睛之筆,起到提香去腥的作用,保證每次吃完後,都會有一種「齒頰流香」的感覺,你一定會覺得,泡麵中的極品康師傅/統一的鮮蝦面跟吳再添蝦面簡直是沒得比,「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吳再添的蝦面是1999年中國名點、1998年福建名小吃 ,但是知道的外地人實在太少了。
不過要提醒一點,內陸的同胞可能不太習慣那種過於鮮蝦的味道,還有大蒜頭熏人的氣味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⑻ 廈門吳再添小吃和佳味再添小吃店的區別

這個說來歷史長,上世紀五十年末以風味小吃名師吳再添師傅之名為店號。2004年9月28日,吳再添正式退休,辭去終身顧問職務,不再授權任何單位個人將他的姓名作商業使用。後來吳再添自己又創辦一個小吃店,暫命名「味中香小吃店」。而原「吳再添小吃店」經過改制後更名為「佳味再添小吃店」。2006年,由於中山路「中華城」拆遷,「味中香小吃店」搬遷至現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隨後,正式更名為「吳再添小吃店」。

⑼ 廈門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一、中山路周圍的老市區 1. 中山路的加料燒肉粽,地址:中山路 353 號。 2. 中山路靠輪渡的老字型大小黃則和花生湯店,花生湯做得最好,很多廈門的小點心也很好吃,又便宜,最適合在這吃早點了。 3. 九市的鹵面,地址:局口街 71 號。 4. 浮嶼鴨肉粥:廈禾路 174 號。 5. 民族路醬油廠的烏糖沙茶麵,民族路 27 號。 6. 思明南路 127 號定安廣場對面的廣州小吃的叉燒煲仔飯。 7. 天竺人家:鎮海路 23 號之一(中醫院對面)。特色:原料均土生土長,以農家風味見長。 8. 新廈蝦面:人和路 51 號。 9. 謝記牛肉飯庄:公園南路 38 號(牛肉蛋炒飯) 10. 思西沙茶烤肉:局口街 132 號(沙茶烤肉,海蠣炸) 11. 名人居東北菜館:忠孝里 8 號(拌肘花、溜肥腸)。 12. 小李鮮包坊:虎園路 11 號(精肉包,紅糖饅頭)。 13. 野戰排:公園西路 43 號別墅(海豹煎蟹,澎澎土豆)。 14. 王老吉涼茶鋪:中山路 206 號(各式四季涼茶)。 15. 廣西信都雞餐館:鷺江道海濱美食城外圍 1 號(信都雞,田螺雞)。 17. 輪渡地下通道的 「 快可立 」 珍珠奶茶。 20. 鷺江賓館的晚茶。 22. 在輪渡 「 春天 」 的拐角處的台灣小吃店,有正宗的台灣小吃。 23. 大同路的老字型大小吳再添小吃店很有名氣,廈門的許多小吃都可以在這找到,而且很正宗。電話:2034820。現在老人家在人民電影院開了 原因不想多說家事 2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 25. 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檔做的絲丁魚餅、涼拌騾肚、涼拌騾腸實在是極品。 26. 局口街的中山路口春卷也很棒。 27. 民立小學對面的 「 月華 」 的沙茶麵和肉粽,特別是沙茶麵,現在還是由 80 歲的月華阿婆親自配料,地址:鎮邦路 78 號。 28. 鎮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里頭有戶人家做沙茶麵、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麼葯材,口味絕佳。 29. 公園西門的土筍凍,地址是斗西路 33 號。 30. 大中路每天下午有個老阿姨推著自行車在弄口賣廈門特色的春卷,裡面有麥芽糖,花生,蘿卜絲 …… 很好吃啊,價錢是每個 1 元。 31.大灰狼美食館:鎮邦路14號。特色菜有台灣香蜜鴨、海鮮酸辣湯、百合炒板栗、鍋仔枝竹羊腩等 32. 豆仔尾路的沙茶麵和面線糊很不錯,老廈門都知道。 33. THE HOUSE 西餐廳,中山公園東門對面一個桑拿的小路進去,好象是什麼賓館的旁邊的一棟小別墅,很有情調的,做的西餐味道也很好,但是價格有點高,而且收10%的服務費 34.真鍋咖啡館:鷺江道52號—3海濱大廈一樓。風景獨好 35.必勝客海濱店。電話:2033876 36.麥當勞中華店外賣。電話:2097630 二、廈大、白城一帶 37. 洋洋小吃:廈大建行斜坡邊(閩南家常菜,紅燒豆腐做得最好吃)。經濟劃算很便宜哦 38. 陶然居:演武路普大廣場二樓,廈門大學西校門對面。(川菜,特色菜有辣子田螺,晾桿白肉、辣子串串兔等,特色小吃有豆沙脆鍋餅等)電話是 2191968 。 39. 三千里韓國料理:海濱街 76 號(拌飯、紅燒雞塊、冷麵口味極佳)。 41. 南普陀素菜:南普陀寺內。代表作有鷺島名珠、絲雨菇雲、南海金蓮等。 42. 公共汽車博物館站旁(建行往前 5 米)有個紅記肉夾饃,貢糖夾饃等。 43. 光合作用書房:廈大店(思明南路408—6號)。特色:在咖啡香氣中讀書,在書香中喝咖啡。另外,咖啡凍做得很好。 44. 文心閣:南華路 25 號。書卷氣最重的品茶去處。 45. 雅舍咖啡:南華路29號。懷舊的地方,就像奶奶家的老屋。同時還有美味的蒜味排骨飯。 46. 維尼西亞音樂餐廳:南華路3號。庭院中有藤搖椅,可以「搖搖晃晃」地享受午後的陽光和精緻的食物。 三、鼓浪嶼 47. 黃金香:龍頭路 95 號(肉鬆、肉脯)。 48. 葉氏麻糍:新華書店三叉路口。 49. 龍頭魚丸湯:龍頭路各餐廳的魚丸湯都很地道。 四、湖濱東西南北路 50. 濱北轉盤附近的 「 寶貴 」 八寶飯(燉罐特別好),地址在石亭路 165 號之一。 51. 湖濱北路的舒友海鮮大酒樓場地很大,訂桌電話: 5080675 。推薦 絲丁魚煮醬油水,環境好,服務好,但是價格比較貴。 52. 湖濱四里菜市場里的四里的沙茶麵。 54. 湖濱舊貨市場對面的 「 好再來 」 川菜館。 55. 湖明路瀟湘湘菜館,做的湘菜很正宗。 56. 鑫客家府第:官任路 38 號(汀洲米粉,黃骨魚燉豆腐)。 57. 胡一刀小吃:後埭溪路 102 號(西安涼皮)。 58. 榮記魚粥:廈禾路 871 號之九(深海魚粥)。 62. 白鷺洲歡樂園的魚頭,還有小菜里的雞爪做得最好,電話: 5118888 。 63. 斗西路祥和廣場亞珠大酒樓的白灼章魚、芡實煲,小鮑撈飯 . 電話: 2288756 。 64. 廈禾路銀行中心福滿樓的多寶魚、鯊魚骨湯、黃金炒飯,電話: 2683766 65. 湖濱南路北方人獨一處的烤羊小腿,味道很正哦。 66. 湖濱南路 24 號北方冰城城餃子館,特色菜有:小雞燉蘑菇,貴妃羊肉, 大骨頭燉酸菜,四喜丸子等。訂桌電話: 2219211 。 67. 湖濱南路 164 號(中山醫院對面)的松花花江餃子館,特色菜有松花江風 味的烤羊腿,帝王紙包肘,紅燒鰈魚頭,松花江熏雞等。電話: 2206839 , 5129598 。 68. 湖濱四里菜市場的振興大排擋煎豆乾以及煎魚、蝦等等。 69. 廈門六中附近的有家石獅牛肉店的牛肉羹很好吃。 70. 巴西萬隆烤肉:湖濱北路中信惠揚大廈一樓。是南美洲風味的西式自助餐廳,有鹿肉、火雞、三角肉、蒜香牛排、牛舌等三十餘種肉類可供燒烤。 71. 濱北中行後頭的客家菜。 72. 振業大廈對面的西安小吃:涼皮很好。 73. 湖濱北路28號的譚魚頭(大華銀行對面)新出的番茄鍋很不錯。 小肥羊火鍋:86路體育東村站下。電話是 5031888。 74. 湖濱北路育秀里譚火鍋大酒店,電話: 5 093838。 75. 糊塗火鍋:87路到普利大廈站或48路到太湖新城站下,往前走不遠就到。 76. 李老六火鍋:106或618路到寶龍中心。 77. 草原興發: 45 路國貿站,對面湖明路進去。 78. 回頭火鍋:1路車或17路車,金榜公園站下,往裡走一些。 79. 大華銀行大廈文雅公寓 3 樓西餐廳的海南雞飯、新加坡肉骨茶、味道不錯 ,環境不錯,適合小兩口去。 80. 唐二煎餃:石亭路。主做江蘇風味的煎餃,香辣牛肉麵頗受青睞。 81. 宏都老上海餐廳:市府大道宏都大飯店二樓。經典菜有水晶蝦仁、八寶全 鴨、煙熏鯧魚、蟹粉獅子頭、八寶辣醬等。 82. 湘廈人湘菜酒樓∶體育東村。特色菜有四道:宋記香辣蟹、寧鄉口味蛇、 開胃魚頭王、糯米酥鴨卷。 83. 民間瓦缸煨湯館:湖濱北路 15 號外貿大廈東側。該館完全採用中國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味美、湯香。 84. 好清香大酒樓:湖濱中路 85 號。點上一盤 「 風味小吃大拼盤 」 ,便可閱盡廈門風味小吃的精華。糯米粥、芝麻地瓜、韭菜盒和蔥糖卷等都不錯。電話: 2219778 。 以前門口有賣 現撤了感覺更有檔次 85. 潮福城大酒樓:湖濱北路西段建業大廈裙樓。潮州凍花蟹、荷包鴿吞翅、 椰表燉官燕、紹菜煮東星斑、蚝皇原汁極品干鮑是酒樓的代表作。電話: 5115127 , 5058688 。 86. 湖濱北路體育東村的牡丹大酒樓,訂座電話: 5042666 、 5042999 。 87. 湖濱南南路富山對面的佳麗海鮮大酒樓,電話: 5165555 。 88. 湖濱南路 619 號國貿斜對面玉麟閣的杭州菜很好吃,特色菜有叫化雞、老鴨煲。 89. 名典咖啡語茶:湖濱中路 7 號。特色:和朋友聊天的好去處。 90. 雅子咖喱屋:湖濱北路馬可孛羅酒店對面吉祥花園一樓。有著面湖的幽雅環境和精緻的食物。比目魚兩吃,把新鮮比目魚肉做成生魚片,魚骨炸著吃,入口 即化。 91. 多桑日本料理:湖濱北路通寶大廈一樓。 92. 品心茶坊:湖濱北路建業大廈綜合樓 1―3 樓(濱北中行對面)。帶著茶香味的各色茶點、套餐、小炒。比如:綠茶麻薯、茶香橄欖、茶糖、龍井炒蝦仁 ……。 五、禾祥東西路 93. 白鷺洲路 267 號之十糊塗火鍋的青椒雞(繁榮廣場)。 94. 好好啃大骨頭從湖濱南建行紅樓邊上的路口進去。 95. 逍遙津徽菜(國貿廣場和匯禾新城之間)。 96. 小蒙羊的烤羊排特香。 97. 小城故事附近禾祥東路龍翔花園 19 號的山裡人家閩北菜館的大田螺,官餅,草根湯。 98. 漢宮薑母鴨:角濱路雙福花園 18 號。 99. 禾祥東路 13 號奔馬飲食店的醬排套餐, 8 元/份,可以和無錫醬排相媲美。 100. 禾祥西路上海湯包的湯包配剁骨肉湯。 101. 禾祥東路奔馬新村二娃川菜的水煮活魚。 102. 禾祥東路 12 號之 30 店面的老客家食府,狗肉煲,河田雞。 103. 禾祥西路美仁新村商場 1 號金永福的醬海螺肉、蟹虎串燒。 104. 海濱小學附近的無名醬油水。 105. 問泉美食園:豆仔尾路 338 號(涼拌海蟄頭,椒鹽茶樹菇)。 106. 阿發醬油水:美仁新村 48 號(海鮮醬油水,炸海蠣)。 107. 玲瓏八面館:禾祥西路 705―709 號(城市光廊後面)。主要經營蜀面,這里有八種面:牛肉麵、炸醬面、豬手面、肉絲面、三鮮燴面、雞汁面、擔擔面、 小面,其他有特色的熱菜有桔香排骨、香煎糯米雞、生烤鯽魚等。 108. 我家咖啡連鎖:總店在禾祥西路麥當勞斜對面,(48 路車到禾祥商城站下,或者 1 路車到思北站下,往前走,廈禾商城 ) 。特色:德國豬腳,外酥內嫩。另外,這里的我家熱調咖啡用了三種不同的咖啡豆子,味道不一般。 109. 城市光廊:禾祥西路 685 號。是一家做緬泰菜的主題音樂餐廳。 110. 桃太郎美食廣場:禾祥西路 805 號。自助的日本美食和燒烤,特色菜有 駝峰肉、特選帶骨牛小排、牡蠣豆腐雪火鍋等。 112. 松鶴日本料理:禾祥西路繁榮廣場一樓。推出了百元料理,用一百元吃遍菜單上的菜,頗為實惠。生魚片品種豐富。 113. 樂也日本料理:後濱路匯禾新城10—C號。 114. 豪佳香禾祥店:48路禾祥商城站,電話2395058。 115. 古鎮茶樓:禾祥東路 28 號金祥大廈二樓。古香古色的環境,還有自助餐和 50 多種茶供選擇。

⑽ 吳再添小吃店的介紹

吳再添小吃店是一家以薈萃廈門地方風味名點小吃於一爐而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名牌老店。

閱讀全文

與加盟廈門吳再添小吃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