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提供網路CEO李彥宏的創業故事:
第一,找到突破點。2004年李彥宏被迫從CEO位置下來做一個項目的經理,開始超越Google的「閃電計劃」。李彥宏回憶說,當時的策略就是「用網路強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網路很快找到兩個突破點,一是網路伺服器在中國,可以抓到四倍於Google的中文信息,網路索引量每年漲200%,Google每年僅漲50%;二是在中文內容稀少的情況下,網路推出貼吧等產品來增加內容。幾年下來,信賴網路的用戶終於超過競爭對手。
第二塑造企業文化,網路發展從一兩個人到現在一萬兩千人,遠超李彥宏創業時想像。李彥宏還向學生總結了做好企業的三個心得:首先要有共同的使命目標,網路使命是「讓人們最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其次是核心的公司文化,網路 「簡單可依賴」文化已為每個員工理解、認同和貫徹;第三是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想要做世界級的公司,必須要有世界級的流程」。
第三,注重用戶體驗。李彥宏還強調,未來操作系統越來越不重要,相反,構建在操作系統上的服務很重要。比如說安卓電話在中國現在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安卓電話默認的搜索變成網路了,因為網路跟手機廠商談,在中國網路可以給廠商分更多的錢。」
李彥宏指出,不管網路做不做操作系統,未來整個IT產業的重心會從操作系統轉到互聯網服務。網路要做的是不僅有網頁檢索,還有貼吧知道一系列用戶非常喜歡的服務。
『貳』 請問創業時如何找到好的合作夥伴
結了婚的壓力大,沒結婚的拼勁足,不怕失敗。
與能力無關。
『叄』 加盟好還是自己開店好
關於加盟關於加盟:注冊的品牌,優雅的形象,成型的包裝,操作簡單的流程,味道還算可以的餐品,似有似無的售後服務,以及還算高昂的加盟費,最後是反復購買的核心料包。加盟第一天其實,加盟某個品牌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某品牌的米飯快餐為例,加盟兩萬八千元,學習三天。你的往返路費公司會承擔,原因就是你肯定會加盟,原因就是你在去之前已經做好了加盟的准備,准備好了加盟費。課程會這么安排:第一天會講很多大的道理,銷售顧問似乎像個司儀在注冊新婚夫婦似的,滔滔不絕的講述著投資者的眼光,在雲雲人海重,投資者和品牌就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被富裕了無尚的贊美和期許。從企業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包裝,產品構成,客流程度,利潤配比,盈利價值,再開分店,造福社會等等方面,讓時間流逝的很快,以至於過了飯點。突然,一拍腦袋,收回高漲的熱情,參觀一下實體店吧。本來的飢腸轆轆,聞到彌散在空氣中的食物的香料味道,哪還有心思再去認真聽餐廳的構成等等的無聊的言語。只想著狼吞虎咽的填飽肚子。在你真正吃飽的時候,你會覺得,香,確實香。心滿意足的等待著下午的開課。已經三點多種的樣子,自然不會講太多大道理了,學員們認真的學習沙拉拼盤,各種自製飲品,同事也算是飯後甜點,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補充身體的水分流失的同時,似乎已經掌握了全部的要領。正在心滿意足的時候,一份加盟協議書也被擺上了檯面,就像老師囑咐家長簽字似的,簽字,交款。加盟第二天第二天的主題或許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培訓的是如此的簡單和自然。每個學員各自操作兩遍,上午就結束了。下午則是邊緣產品和小吃的製作,同樣的原料包,幾乎一樣的操作方式。第三天的畢業,發放協議書里給的一些物品和操作手冊,信心滿滿的就各自返程了。自認為學到很多的餐飲製作方式,天生我材必有用似的肯定能掙到錢,其實連過年炒菜都不一定會。我前段時間遇到一位貴州的朋友,小兩口開了烤魚的餐館,竟然連冷盤也不會拌,因此參觀只賣烤魚,要盤拍黃瓜?對不起,這個是真沒有。這,是加盟商的錯,還是個人認知的問題?你說你,連大米白面還鼓搗不明白呢,就想抗衡狗不理,著實讓人一聲嘆息。加盟第三天對了,應該補充的是你在坐車之前,還要花很多錢買一堆核心料包回去。否則你啥也做不了。你開店吧?選址、開店、坐等客人進店。啰嗦了如此一些加盟的簡單流程,無非是想表明,餐飲其實很簡單,這里的簡單,是如標題一樣——小微餐飲,因為大型餐飲的人員管理制度和軟體就很值錢,咱先只談單一產品的操作。上一個段落里說投資者都在「坐等」,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人脈才迫不得已選擇最簡單的操作項目的,而且更不懂營銷。沒有客人是店面最著急的。但是有了客人,更多的費用成本都會花在核心物料上,自此研究著替換物料,偷工減料,口味一天不如一天。你要是有這么大能耐去研究創造,當初為什麼還要學加盟呢?其實,有些加盟公司也是挺唯利是圖的,一袋27塊錢成本的核心料竟然賣到140塊錢,也難怪利潤配比會低很多。奉勸你一下奉勸已經加盟了的投資者,認真做,用心做,好好做。服務好是主要。有了穩定的收入之後再研究創造。關於加盟的題外話品牌注冊:很簡單,就是起名很麻煩,中國人把朗朗上口的字眼基本都注冊了。品牌文化:其實就是一個故事,你願意講,講的合情合理,我願意聽就好了,不要追溯,沒有那些歷史故事,都是後人編造的。形象包裝:看你的喜好,就像紋身一樣,不一定紋一個喜洋洋就不好看,主要是創意點。你的創意夠潮,你就引領了潮流。食材製作:這裡面似乎是最難的,很多學員感覺最深奧的東西。其實,所有的加盟者在家幾乎都沒做過飯,或者只會簡單的而已。最起碼是除了花椒大料再也用不到其他提香材料的選手;最起碼是連十三香的配料表都沒看過的選手;最起碼是包餃子只會買餃子皮的選手。我竟然用到了排比句。我倒是覺得會看調料配料表,就會做很多家常菜品了。所以我建議,沒事的時候多去超市的調料區轉轉,還是有好處的。說說營銷:團購,外賣,人脈,促銷,禮品,互動,贈送,打折,優惠券,免得,等等能想到的都要堆上去。你家店面適合什麼樣的,自己琢磨琢磨。關於自創綜上所述,似乎不用深刻的談自創品牌了。餐飲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小微餐飲確實風險系數小,但也要學會自我調控。
『肆』 大學生創業選擇合作夥伴
選擇一個團隊,不一定就要先你周圍的朋友,因為人以群分,你與你的朋友是一樣的,但你要突破的話就要去尋找一些其他團隊可以助你上進的人,這樣才有更大的進步。
你可以到網上去多聊些朋友,有針對性地加人,這樣也可以選出幾個人來。
如果一定要在朋友中選,自然要選有恆心,樂觀,理智的人。這三點一個也不能少。祝你好運。
『伍』 誰有故事的往我這里貼了啊!!快快!!!急!
在美國一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裡工作,小兒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裡去工作,可以嗎?」
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
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裡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搖搖頭:「不行,你走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
這時,老頭動心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可以嗎?」
洛克菲勒說:「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總裁先生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
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
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雖然這個故事不盡真實,存在許多令人疑竇之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溝通的力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裡認定了這件對雙方都有好處,才能獲得對方的配合,取得溝通的成功。而且認定了這一點後,還要不屈不撓,不怕拒絕,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溝通是個很大的課題,非三言兩語可說清楚。下面,讓我們結合幾個小故事來看看溝通的技巧:
● 公主的月亮
一個小公主病了,她嬌憨地告訴國王,如果她能擁有月亮,病就會好。國王立刻召集全國的聰明智士,要他們想辦法拿月亮。
總理大臣說:「它遠在三萬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間還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銅所做成的。」
魔法師說:「它有十五萬里遠,用綠乳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宮的兩倍大。」
數學家說:「月亮遠在三萬里外,又圓又平像個錢幣,有半個王國大,還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國王又煩又氣,只好叫宮廷小丑來彈琴給他解悶。小丑問明一切後,得到了一個結論:如果這些有學問的人說得都對,那麼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個人想的一樣大、一樣遠。 所以當務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遠。
於是,小丑到公主房裡探望公主,並順口問公主 ,「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點吧!因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對著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說。
「那麼有多遠呢?」「不會比窗外的那棵大樹高! 因為有時候它會卡在樹梢間。」
「用什麼做的呢?」「當然是金子!」公主斬釘截鐵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還要小、比樹還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當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個小月亮、穿上金鏈子,給公主當項鏈,公主好高興,第二天病就好了。
說明:人們較少關注顧客的真實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結果不論多麼努力,效果總是不好。而溝通才是掌握顧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另外,選擇好溝通的內容也十分重要,溝通內容選擇好了,才能直入主題,簡潔高效。
● 應萬變的能力
鳥兒們聚在一起推舉它們的國王。孔雀說它最漂亮,應該由它當,立刻得到所有鳥兒的贊成。只有穴鳥不以為然地說:「當你統治鳥國的時候,如果有老鷹來追趕我們,你如何救我們呢?」孔雀啞口無言。
說明:溝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想到任何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並制訂應對策略,否則很難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卻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它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為什麼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說明:只有找准了溝通對象,才能取得溝通成功,否則再努力也是白搭。比如說推銷一件產品,無論你跟前台小姐談得多麼愉快,可能都很難於把產品推銷給公司。只有找到有效的溝通對象,找到能做出決定的人,才是溝通的捷徑。
● 張曼玉的業務
在一部電影中,張曼玉扮演一位保險業務員,好不容易見到目標客戶後,對方卻給了她一枚硬幣,說是給她回家的路費。當時她很生氣,在她扭頭要走的一瞬間,她看到客戶的辦公室里掛了一張小孩的頭像,於是她對頭像深鞠一躬說「對不起,我幫不了你了。」客戶大為驚訝,忙問究竟,於是頭一單生意就這樣談成了。原來這個客戶最愛護他的兒子,所以把兒子的畫掛在辦公室里天天看。
說明:溝通的切入點很重要。這需要我們收集到足夠多的信息,找准對方關心的事情,消除其抗拒心理,從而調動對方的參與程度,增加成功溝通的概率。
● 秀才買材
有一個秀才去買材,他對賣材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材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材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材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材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材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材就走了。
說明: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是溝通成功的保障。如果一個銷售人員完全從技術的角度向消費者講解產品的好處,我想效果一定不會好。
● 推銷梳子的故事
有一個單位招聘業務員,由於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試。經理為了考驗大家就出了一個題目:讓他們用一天的時間去推銷梳子,向和尚推銷。很多人都說這不可能的,和尚是沒有頭發的,怎麼可能向他們推銷?於是很多人就放棄了這個機會。但是有三個人願意試試。第三天,他們回來了。
第一個人賣了1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看到一個小和尚,頭上生了很多虱子,很癢,在那裡用手抓。我就騙他說抓頭用梳子抓,於是我就賣出了一把。」
第二個人賣了1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找到廟里的主持,對他說如果上山禮佛的人的頭發被山風吹亂了,就表示對佛不尊敬,是一種罪過,假如在每個佛像前擺一把梳子,遊客來了梳完頭再拜佛就更好!於是我賣了10把梳子。」
第三個人賣了300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到了最大的寺廟里,直接跟方丈講,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說想。我就告訴他,在寺廟最繁華的地方貼上標語,捐錢有禮物拿。什麼禮物呢,一把功德梳。這個梳子有個特點,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頭,這樣就能梳去晦氣梳來運氣。於是很多人捐錢後就梳頭又使很多人去捐錢。一下子就賣出了3000把。」
說明:在溝通時,我們要找到對方的需求並給予解決,只有增加了對方的價值,才能達成自己的期望。
●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說明: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所以溝通時,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以心換心,以情動人。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許多次溝通,但您都注意到溝通的效果了嗎?通過以上幾個小故事的分享,相信您應該對溝通的技巧有所了解了吧。最後,我們再來整理一下溝通的要點:
◆認識到溝通的好處,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必須途徑。
◆溝通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包括找對溝通的主題、溝通的對象、時間、環境等。
◆找對溝通的時機和切入點將會事半功倍。
◆懂得傾聽的人,才會贏得對方的尊敬。
◆只有先解決別人的問題,增加對方的價值,才能提高別人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
◆ 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充滿信心,說話才會有理有力。
關於溝通的故事- -
溝通方式萬千種。概念是死的,而鮮活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失敗了的溝通故事,細細品味一下,或會讓我們在尷尬中成長。
自卑作怪
以前我管理的下屬公司有一位總經理,公司經營百廢待興,舉止失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公司上下關系也比較緊張;異地工作,急需關懷的老小都在千里之外,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少有顧及,很辛苦。身體上的辛勞是可以言狀的,精神上的疲憊則是說不清的。他在位接近兩年,工作沒有起色,員工有大堆意見,平級也沒有說好的,上級也少有欣賞的。孤家寡人的滋味品嘗起來很是苦澀。
我們兩個進行了坦率交流。他左思右想,不知問題在什麼地方;我告訴他,問題在於他很難與周圍的人溝通,有些上下左右的摩擦,是可以通過溝通避免的。他申言,也想跟人溝通,但是別人不願意;其實,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就看有沒有與人溝通的願力。他承認他不太會說話,想到的說不出來;其實,溝通不是個說話技巧問題,而是首先要跳出自我的框框,成為一個社會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搞清楚你要與之溝通的人想些什麼、關心什麼。他表示,平時琢磨人少了,在這方面沒動心思;其實,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心中沒有別人,怎麼去琢磨對方心裡想什麼!他申明,他這個外地人心底里絕對沒有看不起誰;其實,心裡沒有跟看得起看不起沒關系,有時自卑與漠視他人的需要有更多的關聯。他驚訝,很少流露自卑的情緒,怎麼為我洞見;其實,經理人更應該注重開發自我、思考自我,藉此來觀察世界。溝通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做人的問題。這個總經理最後有所醒悟,可惜醒悟晚了。他已屆不惑之年,一些做人的原則已基本定型了,市場給一個公司和一個經理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同意我不讓他當總經理的提議,確實,骨子裡的自卑防礙了很多事。
俠義當道
另有一位總經理,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溝通高手。清華大學畢業,有著多年公司經理的經驗,北方漢子,喜歡交友,說話就帶著一股爽勁。他接手一個公司想做出點成績來,不是考慮整個台的建制與民心民氣的調動和鼓勵,而是採取了短期投機的心理,把寶單一地押在了月銷售量上,而對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則不管不問,結果因為技術支持問題,客戶連續幾個月負增長。財務管理混亂他不操心,代銷點有一年沒對清帳目,他不當回事,而是到處給代銷點開空頭支票,給當時和後續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特別醉心的是與營銷員打成一片,常常一起喝酒,說話份外投機。營銷員感到工資低了,他就鼓勵營銷員自己開檔口,搞經營;業務員需要什麼,只要他身上有的就能拿出來。一個台經營的一些基本原則,就消失在杯觥交錯中了。
對上級的溝通他也有一套,「王總你放心」,「王總你再給我點時間」,「可來了一個懂行的老總,我有信心把公司搞上去」,等等。這些令人舒心的話,他是張嘴就來。這話說第一次,OK;說第二次,我心裡打鼓了:反復說同樣的話卻不見工作上的改進;只是在語言上認同我,行動上全不是那麼回事,我容得了,員工容不了,市場容不了。後來我就直接上陣了,每天8:30之前必到公司,直接安排配對外出對庫核帳。這樣一上勁,就有人藏不住了。以前他最為信賴的一個營銷員,借著管理的漏洞玩了好多貓膩沒法交帳,只好畏罪潛逃。對這個營銷員的出逃,打死他他都不信。
生活常識一再昭示我們,酒肉朋友的溝通是經不住風雨的。作為長久的朋友,作為知己,並不是一時的話語痛快,而是在做人的一些本原的東西上的認同,他們分享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明了各自的思維過程,並且能相互長期地增進快樂。這些成就知己的因素,不是一起喝喝酒痛快一下就可以的了。這個經理有兩個簡單化,一是簡單地把一起喝酒痛快的人,當成了可用的知己;二是簡單地把個人朋友之間的交往,當成了管理的秩序。
公司的經營管理有一些不變的原則,就像人活著要呼吸要吃飯一樣。一個公司的經理如果拿原則做交易,最後就只能是被人欺侮。這個總經理自以為得意的溝通方式,不只是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益處,而且那個業務員也不買他的好,早就斷言:「經理在利用我」。既然你這個經理可以利用他,那麼他反過來利用一下你這個經理也就順理成章了。一個公司的最高行政主管,如果不能找到恰當的溝通方式,不能把公司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裡,不能建立起全方位的責任體制,不能使員工的創造力得到痛快淋漓的發揮,那麼,這個最高行政主管就是不稱職的。
這個總經理錯把哥們兒義氣當成與員工溝通方式,其實還是一個混字當頭,沒想好好經營這個公司,缺乏最起碼的責任心,缺乏做人的一些最本原的東西。當今嚴酷的市場生態和企業生態不接受這樣的怯懦者。
謠言殺人
溝通帶來的不只是快樂,也會帶來煩惱、厭惡甚至仇恨。
一個公司,曾經飽嘗了這種不當溝通的苦果。那裡,活躍著一些熱衷於小道消息的人,張三說了李四什麼,李四又說了張三什麼,再說了王五什麼。隨後,「說三」變成了「道四」,甚至被成倍地放大。更糟糕的是,該部的管理人員,也有意無意地加盟這股歪風,並且成為風源(管理者的話註定要成為風源)。公司的秩序,也就被這種相互傳話和彼此傷害攪亂了。這些員工在說悄悄話時,或也能嘗到溝通的快感,可惜那隻是一時的,當她們議論第三者的話被第三者知道後,快樂就成了痛苦,本來很好的友誼,也同時變為仇恨。任何不負責任的悄悄話,都是在埋葬自己的前程。最豐裕的精神,在極大的災難面前,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奏起最昂揚的樂章;最貧乏的精神,在陽光普照的坦途,也會為一時苟安,而將自己的命運投入他人嘴巴的隨意性之中。
權謀主宰
一個公司的故事也發人深省。員工間有意見,一時解不開疙瘩,是一種正常狀態,但這個公司幾個員工主管的矛盾,持續時間卻特別長。這些員工本質不壞,工作也都努力,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去了這個公司幾次,心裡有點底了,召集了有經理和幾個主管參加的會議。會上我建議大家要直訴衷腸,要溝通,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些問題。
角色這么一轉換,大家真還多了不少新認識:對方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又都有自己的一些難事和付出的辛苦,這些難事和辛苦放在誰身上都不輕松。事情說到後來特別簡單:一個主管平時接觸經理多了點,只去努力完成經理交代的任務,而對份內的其它事則表現不出熱情;經理不在她就看看書,打幾個私人電話,跟其他員工很少交流,久而久之,隔閡產生。其實,這個主管前段時間正經歷了很艱難的人生變故,小孩剛剛一歲,卻要遭逢離異的苦痛。她所承受的壓力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公司內沒有朋友可以一訴衷腸。這個平時比較孤立的主管,終於被人理解,激動地哭了,另外的人遞遞紙巾、拉拉手,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表示關懷。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冰層,在不到1小時坦誠的雙向溝通中就融化了。新鮮的空氣充盈起來,大家都感到很痛快。我接著提出了一個令大家瞠目結舌的問題:這么簡單的溝通,怎麼這么長時間就搞不掂呢?
大家七嘴八舌,理出這么幾條:以前逢事考慮自己多了點,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面對面的交流少了,把問題想復雜了;勇於負責、自己挑戰自己不夠,光顧去挑剔別人了;領導可能也喜歡下面有點事,這樣向心力可能更強一點。這最後一條讓我震驚。以前封建帝王為維系孤家寡人的統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屬大臣的相互攻訐;時下有些官僚對業務不精,但對調理屬下的關系卻分外熱心,讓屬下相互間都疙疙瘩瘩,惟獨感到跟他的關系鐵。借某種技巧,與人交好,獲得一種情報,去隨時無原則地調整管理方略。這種人我也見過,那是搞「政治薄?/SPAN>
自戀宣洩
我熟悉的一個人特別能說,任你提出什麼話題,他都能有頭有尾地講述起來,有時還能發揮出個邏輯體系。他特別敏銳,很容易地能夠抓住別人的語病或是含混不清的所在。講到高興的地方,口若懸河所噴發出來的每一個唾沫星,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道。開始,人們會在他廣博的視野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後來發現有些東西並不如他所言之確鑿。而且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或可能把活生生的人看成了石頭或木頭。一種被人忽視的屈辱,自然會激起人們的抵抗。
對抗首先發生在他家裡。夫人和上大學的女兒矯枉過正,他說話一超越時間就捂耳朵,最後乾脆勒令他不得多言。在同事的圈子裡,起初人們津津有味地聽,後來人們以傳遞他的謬誤為樂,再後來人們乾脆就像耍猴一樣在那裡當面取笑了。視野沒有成為有效溝通的工具,反倒成了他孤立自己的城牆。為什麼?靜下心來一想,也就瞭然: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對話者已經從人的意義上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承載他聲音的軀殼、物件或廢紙什麼的;忽視他人的存在,最終將被他人忽視。我想這是他會失去朋友或夥伴的原因吧。
理性管不了情緒
另一位總經理,也有許多可以回味的東西。名牌大學哲學系畢業,想問題、辦事善於用腦。他因為壞脾氣,吃過官司,遭受過牢獄之災。他身上有一股剛烈之氣。凡事講個排場,最怕人看不起。任何時點,對自己的位置、權威、尊嚴等都特別敏感。那種過於敏感的、脆弱的、等待著別人來確認價值的心態,常常使他陷入無盡的想像之中,最後鐵定把自己投入惡劣情緒的深淵。
他是個要臉面的人,工作遲遲上不去,他也著急,一著急情緒就更不穩定了。常常在爽朗的晴空中,突然就電閃雷鳴。員工都怕他,很快就養成了習慣:只說他想讓說的話。想像力又行使了拯救他的使命。他把上司的管理視為小人的卡壓,同級的幫助視為搶權,下級的主動定格為不懷好意。最後上下左右全成了他的敵人。在一個充滿敵對的氛圍中,不能指望一個人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心虛、脆弱、無能的人常常會以自信、強壯、無所不能的表象示人,這是他給我的教訓。
熱情如火遭算計
有一個朋友,最喜歡跟別人溝通,你給他一份真誠,他會加倍的真誠換你。一碰到跟他掏心窩子的人,他會把內在的邊邊角角都翻出來在太陽底下曬個痛快。
可是前段時間他很煩惱,情緒比較低落。起因是公司新來一人跟他坐在一起,就直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我這個朋友好像是他在這個世界的唯一一個傾訴人,是前世就定的緣分。幾天的形影不離,一個孤獨無助的人等待著幫助。我那個朋友哪裡架得住這個陣勢,一下子沒有了距離感,把公司上上下下的關系給那人說了個遍。跟知己聊天,當然要參合進自己的主觀感受,我這朋友把自己跟所有人的細微距離感,也跟這個人全部抖落出來。
不想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同事開始以異樣的眼光看他,尤其是那些平時就有點疙瘩的人。接著他看到跟他形影不離的那個新人,開始跟他有了距離,並且常常跟他不太舒服的人攪合在一起,嘻嘻哈哈。漸漸地他先前跟那人說過的話,開始在公司里流傳,有些人還來跟他對質。一種不友好的氛圍,使我這個朋友心灰意懶。
看著他那落魄的樣子,我便向他祝賀!我說,這回遭到了算計,該知道熱情如火的代價了吧?這是好事。至於眼前遇到的這點不舒坦,很快就會過去。我判斷這個新人,是那種以自己的隱私換取別人的隱私,再行暴露別人隱私換得樂趣的那種無賴。他沒有辦法停止這種行為。這回傷了我的朋友,很快會傷害所有跟他接觸的人。自我保全的法寶就是別拿他當回事。我的朋友想想也就釋然。果然,沒有半年時間,那個新人就在這個公司呆不下去了。
『陸』 尋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故事
向學生講一個《瞎子和瘸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作家克·菲·格勒特。
一個瘸子在馬路上偶然遇見了一個瞎子,只見瞎子正滿懷希望地期待著有人來帶他行走。
「嘿,」瘸子說,「一起走好嗎?我也是一個有困難的人,也不能獨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氣一定很大!你背著我,這樣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你堅實的腿腳就是我的腿腳;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於是,瘸子將拐杖握在手裡,趴在了瞎子那寬闊的肩膀上。兩人步調一致,獲得了一人不能實現的效果。
你不具備別人所具有的天賦,而別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過類似的交際便彌補了這種缺陷。因此,請別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優勢,他沒有給你,而賜予了他人,這是一樣的,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來交流。
『柒』 我的創業項目,和創業經歷.尋幫助~
一個人創業也是沒問題的,可以選擇加盟、代理等多種方式,很方便一個人經營。唯獨不好的事,一個人創業有可能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推薦使用網貸,就能輕松解決資金問題。
您可以嘗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消費類貸款,日息低至0.02%起,年化利率低至7.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2021年5月21日,度小滿金融推出以「家和萬業興」為主題的助力小微活動,提供10萬份「日息萬一+百萬保險」禮包,幫助小微企業家庭成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活動詳情請以度小滿金融APP頁面顯示為准。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捌』 創業合作夥伴應該怎麼找
合作夥伴之間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相互尊敬,同時要有一種感覺,一種「爽」的感覺。這種感覺有點像談戀愛,而且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戀愛。因此,初期的創業夥伴最好在熟人圈子裡尋找。
在尋找合作夥伴之前,需要注意什麼呢?當然首先是要制定合作目的與目標,這是大前提;其次是規劃好合作夥伴的職責,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自己去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夥伴;第三是要嚴肅地處理合作過程的投入比例利潤分配,這是能夠保證合作夥伴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還有一個點也很重要,也是每一個創業者不想去多想,但又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合作夥伴的退出機制。作為一個創業夥伴來說,這一點很多時候即使抹不開情面,但總比出現問題了再解決要好很多。
『玖』 朋友一起創業問題
其實一直以來,小創都非常不建議創業者,尤其是初次創業者選擇自己身邊最好的朋友當做合夥人。很多創業者可能會不理解,認為創業團隊自然要成員之間高度信任,那選擇好朋友做合夥人有什麼不好呢?而就小創自己的和身邊很多創業者的創業經驗來看,和好朋友一起創業都不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選擇。
今天,小創和大家分享一個身邊創業者小L的創業故事。小L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已經是創業領域的老兵,這些年一直都在持續創業,堪稱經歷豐富。本文由小L口述,以第一人稱形式記錄,希望對所有創業者和有計劃創業的朋友有幫助。
離開學校六年後,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相比同齡人,還算是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認為關於人生與創業最重要兩點收獲,亦或者是經驗教訓的所得,其一是別和好朋友一起創業,其二是別把興趣愛好變成工作。當然,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聊創業,所以興趣愛好的事兒可以有時間以後再談。
在離開學校後的六年時間里,雖然有多次的創業經歷,但其中有兩次創業經歷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多數能夠讓人們感到深刻的事情,往往都不會是特別愉快的經歷。我也不例外,兩次創業都是以失敗告終。
失敗沒什麼好可怕的,一來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這點創業之前我就心知肚明;二來年紀本就尚輕,進行創業的最大目的也是為了積累經驗,試錯和尋找方向。所以如果你想創業的話,正確面對失敗才是最重要的一課。一次性就創業成功的人,那運氣簡直比中了彩票頭獎好要好。
相比第一次創業,第二次創業的進步在於:
一、項目明確,方向清晰:從第一次創業時完全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到第二次時轉變為清楚要做什麼,也明白盈利點在哪裡。
二、組建團隊,明確權責:從第一次創業時的草台班子,權責不分;到第二次時轉變為團隊分工明確,獎懲制度清楚,也堅持始終堅持了制度的執行。
可能會有朋友提到說,對於創業公司,是不是不應該上來就設定比較嚴格的規章制度,這樣可能會讓團隊成員接受不了。對此,我的實際經驗是:分行業分崗位,如果是創意類文職類的項目和崗位,那自然不需要很多嚴格的制度。但是如果是銷售方面的崗位,如果沒有非常明確嚴格的制度,基本也就不可能出業績。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創業之初公司就沒有什麼規范的制度。那麼等到公司越做越大以後,再想要嚴格要求,那對於老員工無異於上緊箍咒,難於上青天。
縱觀兩次創業,從中可以獲得的經驗教訓是:
一、其實所謂的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創業中的「好朋友」是泛指,不僅僅只是指和朋友創業,也泛指一切「任人唯親」式的創業團隊成員組成。雖然多數人都清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最符合商業邏輯,但是初創業者由於自身的能力、眼光的局限性,往往覺得合夥人還是應該由自己最信得過的人擔任才放心。而一旦動了XX第一,能力第二的錯誤念頭,那麼在接下來的團隊組建中就種下了失敗的禍根。公司之所以能夠生存,看的就是團隊成員每一個人實打實的業務能力。尤其是創業階段,成員的能力是一,其餘的都是後面的零。沒有這個一,後面的零便毫無價值。
二、不要過度相信人性,也不要過度信任感情經得住利益的考驗。哪怕是你們創業前關系如何如何好,哪怕是你們也白紙黑字寫明了各自的權責和利益分配方式。但是真事到臨頭時,有利時人人爭搶,有弊時人人退縮。偶爾一次的鐵面無私或許對方面子上還掛得住,但是幾次矛盾之後雙方之前的友誼私交便被消耗得差不多。甚至於對方還會以我們是朋友,幹嘛還要一視同仁,遵守什麼公司制度來自我安慰和搪塞,直到帶頭破壞公司的規定。
三、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果你已經可以明確目前的創業團隊是不適合的。那麼千萬別猶豫,千萬別因為個人感情就一直拖著不解決。這就好比是股災來臨,你不及時割肉止損,最後可能損失會擴大到你完全無力承受的程度。兩個人適不適合做創業搭檔,其實就和兩個人適不適合談戀愛是一個道理,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兩個成年人的三觀是早已形成不會輕易改變的。寧可及時宣告創業失敗,也不要因為面子勉強支撐,因為那毫無意義。
好了,關於小L的創業故事口述到此就為止了。後來,小L依舊在堅持創業的路上,且已經初見成績,越來越好了。這個過程自然依舊是十分曲折,屢歷磨難的。不過,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如果有時間的話再和大家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