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亥雜詩的作者是誰
復制那麼多詩了不起啊,我來!!: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說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2百二十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們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過鎮江時為道士們所撰寫的祭玉皇大帝與風神、風雷的「青詞」。作者借題發揮,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材多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作者解放人材,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在詩歌的藝術上,龔自珍自稱「庄騷兩靈魂,盤踞肝腸深」,其詩歌多用象徵隱喻,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色彩、構思神奇、想像豐富、奇特,文辭魁瑋,接受莊子和屈,原的影響較大,其中貫穿一種詩人獨有的凌厲剽悍之氣,譚獻的《復堂日記》說其詩:「以霸氣行之」,因而其詩晶光外射,飛動鬱勃,富有力度。是對古代理想化詩歌藝術的總結與發展。
選我吧!!!!
2. 蓮文化!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原文據清儀封張伯行正誼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3. 成年牛有多重啊比較大的種公牛有多重
成品牛是1200斤左右的,現在最優秀的肉牛品種是魯西黃牛 西門塔爾 夏洛萊 利木贊。一年就可以到1200斤
4. 我們山東 的名吃是那幾種求大神幫助
孔府名菜。開始先上四個乾果、四個鮮果八個盤;爾後上大件魚翅,跟兩個炒菜行件;第二個大件是鴨子大件,跟兩個海味行件;第三個大件是鮭魚大件,跟兩個素口淡菜行件;第四個大件為甘甜大件,如蘋果罐子,跟兩個行菜,如冰糖銀耳、糖炸魚排等。大件之後,上兩盤點心,一甜一咸。接著再上四個瓷鼓子的飯菜。如果上"一品鍋",可以代替四個瓷鼓子,因為鍋內有四樣菜:白松雞、南煎丸子加油菜、栗子燒白菜、燒什錦鵝脖。再後上四個素菜,緊跟四碟小菜。最後上麵食。 黃河刀魚。 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黃河刀魚屬於鯷科,又叫"茅刀魚",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它們有時游到海里,有時又游到河裡。其脂肪豐厚,且肉質細嫩,烹調無需多少佐料,肉味香美。民間習慣以單餅卷食。 福山傳統名菜。魯菜。30年代"吉陞官"的菜最具代表性,常行菜有60多道。有雪花丸子、糟熘魚片、熘蝦仁、燒蠣黃、全家福、蝦子海參、焙大蝦、三不粘等。 臨清運河名吃。講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長方塊,放在一塊木板上,把嘴湊上去吃。 德州扒雞。 全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成品雞趁熱一抖,骨肉立馬分離,吃起來鮮嫩松軟,清香不膩。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如今行銷全國各地。 黃河鯉魚。 濟南名菜。其中"糖醋黃河鯉魚"歷來被譽為山東名菜之首。另外還有"棒子魚"、"紅燒魚"、"干燒魚"、"瓦塊魚"等做法。 黃家烤肉。 濟南名菜。相傳是明末章丘黃家灣一個姓黃的人用整隻豬烤制而成的一種名吃。皮酥、肉嫩,味清香,肥而不膩。單吃鮮香可口,若燴以白菜、豆腐則更具風味。現在,濟南異香齋專門製作。 九轉大腸。 濟南名菜。清光緒年間由"九華樓"酒樓首創。店主開九處店鋪,均以"九"字冠鋪名之首。有一次烹"燒大腸"上桌,客人食之叫絕,贈名"九轉大腸"。此菜名聲漸高,後成了魯菜中"紅燒菜"的代表。 宮保雞丁。 濟南名菜。保,不是煲,也不是爆。這裡面有個典故,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曾被賜封為"太子太保",簡稱宮保。他最喜歡家廚周進臣、劉桂祥等人烹制的"炒雞丁",每宴必用此菜待客,一時享譽天下,得名"宮保雞丁"。 泰山三美。 白菜、豆腐、水。泰山白菜,又叫"城白菜",因為顏色光潔,白中透出淡黃,酷似象牙顏色,又稱"象牙白"。體大,心實,清脆。 泰山豆腐,用小石磨推沫,用泰山水成漿,經過多道工序的細心製作,其特點無苦味,無澀味,細嫩如玉似脂。 泰山水,清甜爽口,無雜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 呱嗒子。 也叫"牛舌頭",是濟南回民獨有的手藝,又薄又脆,形如牛舌頭,有咸、甜兩種。 孔府糕點。 由專門技師製作,技藝世代相傳,明、清時公認超過北京名點。分內用、外用兩大類。 芙蓉百花鮑。 煙台名吃。在被稱為"海味之冠"的鮑魚中,以煙台長山列島出產的盤大鮑魚最為名貴。"芙蓉百花鮑",就是用此類鮑魚加上雞牙子肉、肥肉、雞蛋清等製成的一道名菜,選料講究,造型美觀,湯汁清澈,鮮嫩可口。 玉堂醬菜。 濟寧名特醬菜。清代姑蘇人戴玉堂,用南方技術生產北方風味醬菜,一時被譽為"京省馳名"、"譽壓江南"。主菜有包瓜、磨茄等。 清燉開凌梭。 沾化名吃。用當地越冬梭魚,去鱗清氽,再用旺火燉熟,味道鮮美無比。 朝天鍋。 濰坊名吃,始於清初,因露天設攤,鍋無蓋,故曰:朝天鍋。將母雞和豬的腸肚一起煮。熱肉湯加上香菜、蔥花、醬油,每人一碗。腸肚切好捲入餅中,就湯吃。 臨朐全羊宴。 已有200年的歷史。用當地山羊,做成鍋燒羊肉、宮爆羊肉、溜羊茸、醬羊排、燒羊頭、扒羊蹄、燜羊腿、燴天花、鹵羊肝、炒腰花等。重頭菜要數"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上菜的順序為:先上糖、鹽、醬、醋、大蔥、胡椒面,再依次上冷盤、拼盤、熱菜。 杠子頭。 濰坊有名的硬麵食品。和硬面,用棗木杠子壓。中間薄,有孔,邊厚。古時,用麻繩串成串,掛在鞍邊、車旁,食之方便。涼吃越嚼越香;熱吃,用菜、肉去燴,柔韌不散,非常有味。 煙台燜子。 傳統名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由上等地瓜粉團製成燜子,涼透後切成小方丁,下鍋兩面煎至發黃,鏟入盤內,澆上麻醬、蒜泥等佐料,熱脆、香辣,風味獨特。 京冬菜。 日照名特醬菜。用當地產的大白菜悶制而成。始創於清咸豐年間。裝在壇中,可保存三年。它既能作平日餐桌上的小菜,又可當魚湯、蛋湯的佐料。 生嗆梭子蟹。 萊州灣盛產"三疣梭子蟹",汛期一年分"麥黃蟹"和"豆黃蟹"兩次。秋天,先煮好腌蟹子用的湯水,冷卻後,裝進壇子里,再將活蟹子放入湯中,讓其飽飲腹中。然後封壇20天,開壇即可食。 豬耳朵面。 文登、乳山名吃。分別和麥面及薯面,用麥麵包薯面,擀薄餅,切成面條,兩層白夾一層黑。煮熟澆上海味鹵汁。 八寶豆豉。 臨沂名特醬菜。清道光年間由"唯一齋"醬園研製。用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鮮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等放在壇中,發酵而成,故稱"八寶"。第一年在茄子收獲季節配料裝罐,發酵10-12個月,第二年中秋開罐,此時豆粒光澤黑亮,香氣醉人。 媳婦餅。 文登名吃。主要原料:白面、雞蛋、豬油、白糖,餅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長勁。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帶到婆家送給新郎的"體己干糧",俗稱"媳婦餅"。 盛家火燒。 榮成風味小吃。講究三把火就得熟,故又名"三把火火燒"。剛出爐的火燒,一面酥脆,一面柔軟,中間白中透黃,層次分明。吃時不粘口,不噎人,吃過之後不覺得口乾。 糝。音san 古沂州(今臨沂)風味小吃。迄今已有2400餘年的歷史。《禮記·內則》載:"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一為餌,煎之"。今日臨沂,糝這種吃食非常流行,多用雞肉(或牛、羊肉)和麥仁、麵粉、蔥、姜、鹽、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醬醋等原料,經多道工序製成,湯稠味濃,講究"熱、辣、香、肥",無論在街邊小攤還是在大酒店裡都能喝上。 漁家飯。 長島飯食。主要有:大魚餃子、魚包子、鮮魚面、魚味糊糊湯、海菜、夾子、海菜湯、海膽湯、海兔醬、牛毛菜等。作漁家游,可一享口福。 起糕。 文登、乳山名吃。把薯面放於瓦盆中,細細灑水,反復攪拌,和勻後放鍋內大火蒸,切成方塊吃。由於太好吃,吃得快,容易噎人,故又稱"噎煞狗"。一般要配著稀飯食用。 吉祥長壽。 微山湖名吃。用湖雞與湖產甲魚為主料烹制而成。野味十足。 福山大面。 又稱拉麵、抻面、摔面。面條分扁圓兩大類,十幾種,面品也分常行面、特製面兩大類十幾種。佐料和調味,隨季節變化而變化,且豐富多味。從前吃福山大面用的是沙碗,據說這樣吃不改味。 棗旮旯。 濟南傳統食品。烤爐上擺鵝卵石製成的一種棗泥餅,樣子凸凹不平,味道香甜可口,據說本來叫"棗疙瘩",後傳為"棗旮旯"。 谷香村排骨麵。 青島名吃。具有70多年的歷史,其排骨麵、熏魚面和蝦仁面最為著名。分為海鮮、肉類、素菜三大系列。久泡不軟,湯鮮味醇。 把子肉乾飯。 濟南小吃。選取有肥有瘦的豬肉,切成長條,用麻繩捆成一把,煮好,再放在醬油中燉。白米飯澆肉湯,把子肉下飯。 紅綠八寶飯。 八寶飯本來是泰安民間的節日食品,據傳自乾隆喜歡上了以後,開始聞名。現在的八寶飯,主要以江米為主料,加紅棗等十幾種配料製成。 滕州大煎餅。 講究味正,不能發酸。餅又大又厚,每斤才稱四個。方言稱"碾擰"。 南陽燒野鴨。 微山湖南陽鎮名吃。用當地產的野鴨烤制。特點是:香、嫩、鮮、酥。舊時客商為吃南陽野鴨,常常百里奔波,夜泊湖中。 鍋子餅。 濱州傳統名吃。相傳此餅乃清末西關一邢姓店家製作,又稱"邢家鍋子餅"。先用軟面做兩個小餅,在熬子上烙黃備用,再用雞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捲入餅中,稍煎,切成塊食。 吊爐燒餅。 高青縣著名麵食。主料:麵粉,配料:芝麻、麻汁、花椒、鹽。上灶為反扣的鐵鍋,下灶為盤好的鐺鍋。把餅放在鐺鍋中,用上下灶中的木炭火烘烤,外酥里焦,堪稱美味。 周村薄酥燒餅。 這種燒餅的特點在於"薄"上,黃燦燦的圓餅上,粘滿芝麻,吃起來又香又脆,分甜、咸兩種。現在到周村,可參觀制餅技藝表演。 捶藕。 錦秋湖名吃。七月以後,取干凈嫩藕,用荷葉包好,拿拳頭輕捶,加上白糖,以蓮梗作箸,作管,食之,吸之,一身清香,數日不散。 斷鱔。 錦秋湖名吃。又叫蒲芯燉鱔魚。用草木灰去掉鱔魚粘液,去除內物,小錘碎骨,切塊,油炸,加湖水,加蒲菜芯等佐料,文火燉熟。此吃法已流傳數百年。 濰坊和樂。 "和樂"又叫"餄餎",一種古老的麵食,賈思勰和蒲松齡都曾描述過。濰坊和樂用麵粉加澱粉製成,長且韌,不易斷,鄉間多以此祝壽。出鍋後,配上雞鴨肉鹵和"憨肉"一同吃。 七珍煮羹。 威海名吃。湯白,純系山中野珍,有七彩之色,堪為湯中佳品。據傳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於金大定十六年來到昆嵛山南麓的聖經山,收下了七位弟子,後稱"北七真人"。七真人每人愛吃的一種山珍,傳入民間,七種山珍放在一起煮,即為"七珍煮羹"。 博山酥鍋。 博山民間傳統名吃。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女子首先製作的,故叫"蘇鍋"。又因用醋較多,以魚酥、肉爛為主要特徵,且"蘇"與"酥"諧音,故名:博山酥鍋。用料是雞、鴨、魚、肉、海帶、白菜、藕等,可任意增減。現在酥鍋已發展到淄博各地的賓館、飯店,成為冬季的時令佳餚。 臨清進京腐乳。 系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民國初期,濟美醬園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選用當年優質大豆為原料,經浸泡、過濾、煮漿等十幾道工序製成。 魏氏熏雞。 聊城北關魏永泰於嘉慶十五年創制,已有近200年的歷史。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存一年不變質。老舍先生譽其為"鐵公雞"。 山亭羊肉湯。 棗庄名吃。以其獨特的風味,被譽為"魯南第一湯"。其特點是:湯白、味鮮、無膻味、肉質滑嫩。 台兒庄"張家狗肉"。 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製作精細講究,選用十幾種名貴佐料,配以百年老湯,香而不膩,爛而不散,鮮美可口,色味俱佳。 保店驢肉。 德州名吃。民間有"長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驢肉上保店"的傳說。嚴格按傳統方法製作,瘦而不柴,肉質鮮美。 小紅樓牛肉灌湯包。 青島名吃。有60年的歷史,松軟筋道,肉鮮多湯,鮮而不膩。 武定府醬菜。 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清代成為朝廷貢品,故又有"貢菜"之稱。具有鮮、甜、脆、嫩四大特點,有"山珍海味好伴侶"之譽。 東營餚驢肉。 剛出鍋的餚驢肉呈紫紅色,內外一致。肉質硬實但易咀嚼,味道濃香卻不油膩。湯中含有中葯,夏天不易招蟲,不易變質。 長城三鮮水餃。 青島名吃。餡心材料隨季節變化,著名的品種有海參蝦餃、鮁魚水餃,保持了海鮮的原汁原味,鮮美滑 曹縣燒牛肉。 菏澤名吃。由特殊工藝製成,味道獨特。早在民國時期,曹縣燒牛肉就享譽海內了。 單縣羊肉湯。 製作精細,調料齊全,色澤光亮(呈乳白色),不膻不腥不膩。現在,風靡全國各地
5. 梁山有什麼小吃
1、炸蛤蟆
炸蛤蟆是梁山的傳統名吃,特點是外焦里軟,風味獨特。做法是先將麵皮放入油鍋中炸成四角形袋狀,然後灌入雞蛋汁,放油中炸熟為止。因其四角突出,外形極似青蛙,故當地人稱之為「炸蛤蟆」。
2、梁山泊糟魚
梁山泊糟魚。用淡水鯽魚製作,魚體完整,骨肉同食,香而不腥,肥而不膩。成品魚呈醬紫色,醇香爽口,色味俱佳。
3、大塊牛肉
不膩不燥,味道鮮美,其做法是取牛肉洗凈,放入配好大料的鍋中大燉,至爛熟為止。梁山好漢素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習慣,大塊牛肉也說明了梁山的水滸遺風十分濃厚。
4、梁山粥
梁山粥從清康熙1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粥用大豆、小米、大米熬制而成。粥濃如醬,喝似水,滑潤爽口,清香甘甜,浸人心脾,有獨特的糊香味。喝凈粥,碗如洗,不掛一絲粥跡,為梁山獨有的名吃。
5、安山燉魚
梁山境內的傳統名吃,民眾過節或宴請賓客,一般都把燉魚當作上等佳餚。尤其安山鎮的燉魚更是譽滿水泊。民國初年,全鎮專營燉魚的行家就有10餘戶。其中,陳氏二兄養的燉魚為最佳。
6. 濟南名吃有哪些
濟南名小吃有:泉城大包、黃家烤肉、濟南甜沫、油旋、奶湯蒲菜等。
一、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
二、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製成,口味略咸。黃家烤肉有兩種,瘦肉和五花肉(帶豬皮),五花肉肥而不膩,豬皮香脆可口。
三、甜沫也叫五香甜沫,其實是鹹的,是選用新鮮上好小米浸泡後磨成小米糊,熬煮時加入花生米、豇豆、紅小豆、粉條、豆腐皮和菠菜等輔料,以姜蔥末「倒熗鍋」,加胡椒粉或「五香面」提味兒,並點入少許香油溢其香氣。
四、油旋,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清道光年間,濟南城裡就有油旋經營。油旋蔥香濃郁,外酥內嫩。
五、奶湯蒲菜,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一種質地鮮嫩、味道清鮮的蒲菜為主料,加奶湯烹制而成,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6)濟寧小蹄大作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濟南隸屬山東,而山東又是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咸鮮純正,突出本味。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餚要要用蔥姜蒜來增香提味。
魯菜的突出烹調方法為爆、扒、 拔絲,尤其是爆、扒素為世人所稱道。爆,分為油爆、醬爆、芫爆、蔥爆、湯爆、火爆等,「烹飪之道,如火中取寶。魯菜以湯為百鮮之源,講究「清湯」、「奶湯」的調制,清濁分明,取其清鮮。
7. 金鄉有什麼特色小吃
馬廟金谷地理標志產品
馬廟金谷,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的著名特產,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米之一。馬廟金穀米色澤金黃、質粘味香、懸而不浮、汕而不膩、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結米油層的特點,其米油營養極為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俗稱「能挑七層皮」。歷史上被稱為「十三怪」之一。清代被列為貢品。周總理曾用此米招待中外賓客。1996年馬廟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胡集白梨瓜地理標志產品
金鄉有一種薄皮甜瓜屬於小甜瓜家族。因瓜形狀與梨及其相似,且成熟瓜的顏色都是白色,所以又稱為白梨瓜。其中胡集鎮種植最為出名,已通過國家農業部審批,榮獲「中國白皮梨瓜之鄉」的稱號。金鄉白梨瓜是一種營養豐富、無污染的純綠色食品。具有成熟早,產量大,含糖量高的特點。成熟果體雪白光滑,肉質甜脆、口感清爽、味道鮮美、單體重約一斤,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該品種經國家農業部檢測認證為無公害食品。
金鄉小米地理標志產品
一、馬坡金谷的由來;馬坡金谷產於著名的金谷之鄉——山東省金鄉縣馬廟鎮,自古便被盛譽為國內四大名米之首。馬廟鎮程李庄村北的馬坡地塊是金谷的發源地。早在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膳用小米粥,堪稱人間美味,從此金谷被更為貢米,此地也因康熙皇帝當時騎著一匹白馬而得名「馬坡金谷」。馬坡金穀米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金鄉大蒜地理標志產品
山東省金鄉縣位於孔孟之鄉的濟寧市,南傍江蘇,北依泰山,東鄰荷都微山湖,西連牡丹之鄉菏澤。全縣轄8鎮4鄉,總面積885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耕地87萬畝,糧經比例達到2:8,年均種植大蒜50餘萬畝,園蔥10萬畝,無公害蔬菜20萬畝,是我國主要的大蒜、園蔥、蔬菜生產基地。金鄉大蒜年均產量60萬噸左右,大蒜出口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 70%以上。
金鄉貢米
金鄉不僅盛產大蒜,而且擁有2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產蔬菜5億公斤,有圓蔥、芹菜、黃瓜、辣椒等30多個品種常年應市。引進種植美國、日本系列圓蔥10萬畝,19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圓蔥之鄉」。金鄉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澤金黃,性粘湯濃,懸而不浮,油而不膩,是明清兩代貢品,位居中華「四大名米」之首,被載入《辭海》,1996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金鄉貢米:
蜜制紅三刀
金鄉糕點製作歷史悠久,據考證起源於19世紀中期,一向以質量優良、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著稱。當地的民謠稱「吃點心還是豐縣的蜂糕、單縣的棗包、金鄉的紅三刀」,可見紅三刀的受歡迎程度。關於紅三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乾隆年間,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路過金鄉,舟車疲乏加上天氣陰冷,也正值晚飯時間,就叫下人去找些吃的東西,下人找來金鄉的名吃糕點(當時還不叫紅三刀),乾隆帝吃完之後贊賞有加,順便提了一些建議.
金貴酒
金貴酒是金鄉縣重要的工業產品,是中國白酒行業著名品牌。近年來金貴酒業集團先後開發出「金貴特曲」系列、「馬到成功」 系列、「金貴古窖」系列三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同時他們還開發出具有金貴品牌文化的金貴客五年窖、十年窖、金貴小酒簍、金貴原漿酒、中華蒜都酒、金貴銀杏酒等幾十個新品種。
史俊山羊湯
創始人叫史俊山,是金鄉縣內小有名氣的人物。史俊山早期跟回民賣羊肉為生。改革開放後,他憑著自己學來的手藝,加上他善於經營的頭腦和過人的膽識,看準市場,在縣西關開設了金鄉縣第一家個體羊湯館,羊湯館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其羊湯以投料考究,製作精細,調味豐富而著稱。在他經營的過程中通過熱情的服務,實惠的價格,店內清潔的衛生,誠實守信的態度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所有認識他的人的信任,許多人聽後都慕名而來,生意相當興隆。
金鄉童子雞
呈銀黃色,骨香肉滑嫩脆,可口宜人。其製作歷史悠久,做工精細,從選材到做法都十分考究,營養豐富,色味俱佳,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原料:活童子雞1隻(約1100克),茴香2粒,陳皮1.5克,花椒5粒,黃酒50克,精鹽21克,味精10克,香蔥4根,生薑25克。 做法:將童子雞割斷氣管、血管,放入7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燙泡,褪毛皮,開膛挖去內臟洗凈,用鹽、味精腌擦雞身,待用;
金谷小米
金谷是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的著名特產,據《金鄉縣志》記載,金谷又名齊頭占金谷。金谷小米僅產於金鄉縣馬廟鎮的馬坡(大程樓村北部),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米之一。獨特的土壤條件和生長環境,自然形成了金穀米色金黃,性粘味香,米質優異,營養豐富,位居中華「四大名米」之首,被載入《辭海》。金谷小米稀飯,性粘湯濃,懸而不浮,油而不膩,聞之清香,食之甘美,且有熱補、潤腸功能,系滋補佳品,清康熙年間被列為貢品.
山陽熏魚
山陽熏魚,歷史悠久,金鄉八珍之一,緡食之鮮也。公元前144年,西漢景帝年間,金鄉縣為山陽國,張當居為山陽侯。當居喜射獵、善垂釣,當時山陽國河窪內盛產撅嘴鰱魚,侯爺垂釣之時,常命其隨處將魚加以佐料在林中架在火上熏烤,魚熏畢,金黃鮮亮,外酥內潤,熏香四溢,食之滿口魚香,回味無窮。張當居將熏魚獻於天子,漢景帝食之贊不絕口,賜名為「山陽熏魚」。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山陽熏魚以其獨特考究的製作工藝和別具一格的熏香風味享譽齊魯。
紅花斑山葯
紅花斑山葯是雞黍鎮東李村歷史傳統優質的一種農產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有關人士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路過此地,品嘗過東李村紅花斑山葯,吃後一直贊不絕口。東李村特有的沙化土質和獨到的種植經驗,村民們種出的山葯不但外形美觀,具有紅斑,而且還有巨大的功用:「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近年研究也指出,紅花斑山葯中的粘蛋白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有利於防治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