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津門三絕是哪三個
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居首,被譽為"津門三絕"。
㈡ 「津門三絕」是哪三絕
津門三絕
天津風味小吃的製作多以麵粉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類。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居首,被譽為「津門三絕」。
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配放、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是有一定的絕招兒,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已有百餘年歷史,店主叫高貴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賣包子忙的顧不上與顧客說話,人們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長,喊順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貴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記了。狗不理包子不僅在歷史上為慈禧太後喜愛;今天,也深得大眾百姓和外國友人的青睞,許多國家都已經「輸入」了「狗不理」。
桂發祥麻花
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耳朵眼炸糕
看上雲不起眼的小炸糕,卻始創於清代光緒年間。店主劉萬春,人稱「炸糕劉」,在北門外大街窄小的耳朵眼胡同租店鋪,盡管掛上「增盛成」的牌匾,但人們仍稱為「耳朵眼炸糕」。由於這種炸糕皮酥脆嫩,餡細膩香甜,所以很受食客的歡迎。
㈢ 天津美食眾多,被譽為「津門三絕」的是哪些美食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被人們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中的「三絕」,不僅有名沽上,享譽全國,而且受到國際友人的贊揚。
最後說十八街大麻花。當時天津賣炸麻花的店攤可不少,層次質量各不相同。范桂林為與別人競爭,獨出心裁,精心設計,除將炸麻花的面改為半發面外,他還在麻花白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紅絲、冰糖等各種小料的酥餡。經過這樣設計,炸出來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適口。而且存放乾燥處雖經多日仍能保持酥脆味道。
另一方面,范桂林炸的麻花尺寸較大,能炸出幾斤重的大麻花,並且里外一樣酥脆,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這些大麻花不僅是美食美味,而且是絕妙的藝術品。
㈣ 天津三絕是什麼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另一說法:
泥人張 泥人張彩塑從第一代張明山(公元1826——1906)至今已傳了五代,140多年來,泥人張的名字在群眾當中如同神話般的傳誦著。傳說,張明山袖裡常藏泥去看戲,一邊看一邊在寬大的袖裡捏頭像,一曲未終,便捏出了各個角色,活靈活現,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給不少的名人塑過像。現在藝術博物館陳列的第二代張玉亭塑的梅蘭芳像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藝術再現。看著這伯藝術作品,猶如見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難怪人們說,泥人張把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氣。泥人張最精彩的作品是《鍾馗嫁妹》。這是一套29個形象的巨作,人物動作、性格、表情各不相同,或胖如蠢豬,或瘦如豺狼,或奸詐,或貪婪,或狡獪,或兇殘,形形色色,面目可憎可笑,看了令人捧腹。新中國成立時,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銘、張 都只有20來歲,但已顯示出他們卓越的才華。現在他們在天津與第五代張乃英、張紅英等繼承祖業從事泥人張彩塑藝術。 楊柳青年畫 740)this.width=740 align=left border=undefined>楊柳青年畫創始於明崇禎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當地農民大部分以繪制年畫為生,最早起源於楊柳青鎮,故名。楊柳青年畫在製作工藝上,技藝精湛,工序繁復。它採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一張年畫要經過構稿、雕版、木版套印、工筆彩繪、精工裝裱等幾道工序。楊柳青年畫題材豐富多彩,胖娃娃、門神、缸魚,吉祥喜慶、五穀豐登,表現人民歡度新春的歡樂情緒。人們把年畫巾在內室牆上,水缸上,有的用來裝飾窗戶兩旁的窗旁畫,以增添節日歡樂氣氛。 風箏魏 740)this.width=740 align=right border=undefined>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1872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一家扎彩鋪當學徒,他對製作風箏產生了濃厚興趣。為了提高扎風箏的造詣,他反復研究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並應用於風箏的製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單調,為整體式。他扎的風箏可以拆展折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折疊後可放在一個小信封里,便於收藏和攜帶。他研製的平板式、弓子式、立體式、串式和袖珍式風箏近200餘種。在著色上富於民族特色,並吸收了古建築彩繪上使用的退暈法以及冷暖對比色調,使之更加適合高空放飛的特點。「風箏魏」的產品曾在馬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㈤ 津市牛三絕是火鍋嗎
牛腱子肉,或是是牛肚子下面的肉。不過一般沒有熟人,牛肚下面的肉是買不到的,那裡的肉最美味和細嫩。
㈥ 天津三絕名字的來歷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風味名點。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幫厚薄相同,一咬起來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膩,味道十分鮮美。它為何有此特色呢?原來它在用料和製作上皆有講究。具體是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和面時水溫一般要求保持在15℃左右,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然後上爐,用硬氣蒸5分鍾即可。
然而,如此富有特色風味的地方小吃,怎麼會取「狗不理」這么一個怪名稱呢?
傳說在清朝的時候,天津附近武清縣楊村住著一個少年人,名喚高貴有,他從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氣,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任何人也不理。這一天,高貴有的牛脾氣又發作了,父親嚇他不睬,母親勸他不理,就是擰著脖子,一聲不吭,母親嘆了口氣,說道:「你這種牛脾氣呀,真是個『狗不理』啊!」意思是說他脾氣壞得連狗也不願搭理。「狗不理」的綽號,就這樣傳開了。
轉眼間,高貴有長到14歲,脾氣依然十分暴躁倔犟。父親害怕他在村子裡惹是生非,就託人把他帶到了天津,去學點手藝,去找點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需要小伙計,高貴有就被介紹了進去。
劉家蒸吃鋪主要經營蒸食和肉包,供應那些在運河上討生活的船工、纖夫以及小商小販,活計十分繁重,高貴有雖然脾氣壞,但從小吃慣了苦,所以幹活很勤快,店裡的師傅們都很喜歡他。高貴有人又十分聰明,什麼東西一學就像,一學就會,因而店裡就專門讓他學做包子,由於高貴有勤奮好學,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有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有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由於高貴有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所以做出來的包子特別好吃,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喊慣了他的綽號「狗不理」,順帶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稱為「狗不理」包子。沒想到這個特別的名稱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紅火了。
高貴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來越感到「狗不理」的綽號難聽,就給自己的店鋪取了個雅緻的牌號,喚作「德聚號」,這個牌號雖然好聽,但人們還是「狗不理」不離口。
有一天,幾位外埠客商專程來品嘗「狗不理」
㈦ 「津門三絕」指的是什麼,分別有什麼來歷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名字的由來和耳朵眼炸糕一樣,都是用地名來命名的。十八街麻花的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其創始人叫劉老八,在清朝末年,劉老八在十八街開了一家麻花鋪子,命名為“桂發祥”,因為桂發祥的炸的麻花用的都是真材實料,物美價廉,所以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劉老八在傳統麻花的基礎上又創新出了很多新花樣,深受老百姓喜愛,漸漸成為了天津大麻花的代表品牌。
㈧ 天津三絕是哪三絕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天津三絕
歷來有兩種說法:
食品三絕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被人們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中的「三絕」,不僅有名沽上,享譽全國,而且受到國際友人的贊揚。
回顧這三絕的創始人,別看他們出身貧寒,但他們都有志氣,不斷鑽研烹飪技術,特別重視投料標准,絕不自欺欺人,故製做出了顧客信得過的食品,這三種絕品小吃直至現在仍是天津人的驕傲。
民間工藝品三絕天津民間工藝品「三絕」是指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和「風箏魏」風箏三個天津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採納
㈨ 狗不理包子,是津門三絕,修改病句
你好!下面解答供你參考:
語病是前後表達不一致,前面說「包子」只是一種食物,後面又說「三絕」,有兩種改法:
1、狗不理包子,是津門一絕。
2、狗不理包子,是津門三絕之一。
㈩ 天津美食
天津美食:
1、鍋巴菜:鍋巴菜是天津獨有的地方傳統風味小吃,是由煎餅皮發展而來的一道菜,天津人又稱之為「嘎巴菜」。將薄脆的煎餅皮切成條狀,澆上鹵汁搭配小料,柔軟滑潤,既可當菜,又可作早點或正餐,味美適口。
5、肉龍:肉龍發源於北京,也流行於天津、河北等地,因為扎實口味好,深受普通家庭喜愛。製作肉龍需要將發好的面擀成餅,在上面均勻的抹上一層肉餡,捲起來後切成小塊,蒸熟後肉餡外露而不散,吃起來非常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