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醉翁亭記的一道題
這是蘭州08中考題
下面是標准答案哦~~
答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間出,林深路曲,亭臨泉上;林映山秀,山襯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輝映生色,構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採用了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局部的「縮短頭」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這些優美景色構成生動畫面。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表達能力,要點明山林、泉、亭的關系。
⑵ 醉翁亭記翻譯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並寄託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課文分析:
1.第1段主要寫醉翁亭的什麼?
主要描寫醉翁亭的位置環境,說明醉翁亭的命名緣由。
2.第1段採用什麼方式寫出醉翁亭的位置環境?
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寫出醉翁亭的位置環境。滁州四面環山——西南諸峰——琅琊山——釀泉——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幾層意思?
①(「若夫日出……四時也。」)寫山間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無窮也?);寫太守來此欣賞山水之樂,其樂趣無窮無盡。
4.第2段描寫山!寫朝暮、四時之景,採用什麼方式?
先總後分,先具體後概括。
5.第3段包含幾層意思?
①(至於……滁人游也):描寫滁州百姓來此游山賞景一路上的歡快情景。
②(臨溪而漁……太守醉也?);描寫太守與眾賓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戲射下棋的"宴酣之樂"。
6.第3段為什麼寫滁人之游?這個內容與上段有何聯系?
這段寫太守見到滁人游山賞景,來來往往,歡歌笑語,眼前是一幅百姓歡悅和樂的圖景,而此乃太守之樂的另一因。
7.結束段寫了兩個重要內容,是什麼?
①太守自有為人所不知之樂,此即第3段所寫的觀賞山間四時之景之樂,尤其是第4段所寫的見到滁人游山、與眾賓客宴酣之樂。這個內容是全文主旨所在。
②太守就是廬陵的歐陽修。篇末點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這是歐陽修謫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寫照。
8.這篇文章抒寫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情懷?
本文抒寫了作者"與民共樂"的政治理想和賞景自適的曠達情懷。
9.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本文先寫醉翁亭秀麗的環境,接著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寫太守與民同樂,以此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
10.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主線是「樂」字。「醉」與「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
11.本文寫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l)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12.本文寫景上有什麼特色?
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l)寫亭的環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亭賞心悅目的外景;又用『水聲潺潺」「峰迴路轉」表現亭幽清的環境;接著寫亭的近景,用烏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後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
(2)寫亭四周的朝暮、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
(3)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人情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練習精編:1.選出詞義相同的一項。 ( )
A.之:四時之景不同 心樂之,伐竹取道
B.乎:頹然乎其間者 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
C.者:射者中,奕者勝 晦明變化者
D.也:太守宴也 眾賓歡也
2.選出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 ( )
A.而: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岩穴暝
B.於:負者歌於途 行者休於樹
C.為:釀泉為酒 山巒為晴雪所洗
D.然:雜然而前陳者 頹然乎其間者
3.選出詞義不同的一項。 ( )
A.暮:朝而往,暮而歸 蒼然暮色
B.發:蒼顏白發 野芳發而幽香
C.樂:宴酣之樂 而樂亦無窮也
D.往:朝而往,暮而歸 往來而不絕者
4.填寫。
①試簡析文段的語言特色。
②試概括第一段的內容。
③試概括第二段的內容。
5.選出解釋不準確的一項。 ( )
A.風霜高潔: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B.山餚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由大人攙著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相互錯雜。
6.品析有誤的一項。 ( )
A.第一大寫山間朝暮和四時之景色,是美麗的「風景畫」。
B.作者用分述總收之法,將山水之樂具體化,點出樂字,使文意加深一層。
C.第二段寫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動的「風習畫」。
D.作者極寫遊客之樂,側面顯示政治清明,表達出「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層。
7.翻譯下面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D 2.C 3.B 4.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駢散相間,節奏富於變化,易於成誦 ②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③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 5.B 6.C 7.①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②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⑶ 《醉翁亭記》求解
太守醉因為太守是為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而醉更是為能與民同樂而醉,在這里既照應了上文太守的「醉翁」之號,又開啟下文,點明太守「醉」「樂」的原因
⑷ 【醉翁亭記】
作者的「樂」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山水之樂」,並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二是「宴酣之樂」,近取「山餚野蔌」,佐酒「非絲非竹」,眾人「起坐喧嘩」,太守頹然其間;三是「樂人之樂」,故作文以敘其事。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
最後一段的前三句,從「太守歸」「禽鳥樂」一直寫到「太守之樂其樂」,層層加高,最後點明全文中心,其中的三個「也」字都顯示了作者「與民同樂」的胸襟。
《醉翁亭記》用記敘描寫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達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藉以排遣他抑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同是寓情於景,然而寫景也有區別。《岳陽樓記》是通過聯想寫景,抒發了遷客騷人在「洞庭湖風雨圖」和「洞庭湖晴明圖「中的不同感受,非范公親自登樓之所見,而《醉翁亭記》則是通過醉翁記事這親聞親見,描繪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寫了他與民同樂的復雜情愫。
主題深刻有別 《醉翁亭記》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世之情隱藏含在敘述描寫之中,沒有一語道破,還是在醉中寫樂,在礫中寫醉,因而才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科山水之間也的千古佳句。而《岳陽樓記》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意的。范公在比較了文人騷客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後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襟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來自勉勉人。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至理名言振聾發聵,另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
⑸ 醉翁亭記中心
本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擊的復雜感情。
⑹ 醉翁亭記問題
與民同樂,抒發高尚之情懷!另外,看到你的名字,想告訴你,我也是筆親哦! ~.~
⑺ 醉翁亭記
1.眾賓為何而樂,文章是如何表達眾賓之樂的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2.太守之樂與眾賓之樂有何不同?太守以什麼為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3.本文是怎樣將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的?
寫禽鳥之樂和遊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
4.本文大量運用駢偶句。從文中找出駢偶句,體會語言的韻律之美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
生動形象而又簡略地寫出了滁山早晚的景色變化。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滁山春夏之景。
⑻ 《醉翁亭記》一篇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微刻《醉翁亭記》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⑼ 醉翁亭記!高手快來~
1、醉能同其樂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文章的意思
4、禽鳥與民同樂,天下大同,相互映照,寫出作者希望天下大同的思想感情
6、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7、滁人游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
⑽ 《醉翁亭記》兩個問題,急!!!!
1. 主歸客從;客去鳥樂;主樂客樂
或許是吧
2. 「太守之樂其樂」乃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復雜的情感,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