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加盟一個專業,權威的作文教育品牌,聽很多人說四童作文還可以,
現有可以加盟的作文品牌很多,但要看是否為正規出版社,市場認可度怎麼樣,作文是否有發表的渠道等,博樂作文是比較符合條件的,有獨特的科普樂園,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歡。而且還是免加盟費的!
㈡ 賴聲川執導的《暗戀桃花源》從開演到現在經歷了幾個版本
《暗戀桃花源》二十年中一共有四個版本
第一版:搭架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
1983年11月30日,年輕的戲劇導演賴聲川在自家客廳里宣布,話劇《暗戀桃花源》劇組成立。這是賴聲川創建的表演工作坊的第二出戲,而他此前與李立群、李國修合作的表演工作坊處女作、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台灣,這樣的業績為表坊的發展開了個好頭。不過有前面的成功賴聲川更覺得緊張,於是壓力和重擔全都壓在了「暗戀」的身上。
最初創作的《暗戀桃花源》,賴聲川便將其框架定在「兩個劇團爭奪劇場」這樣一個主題和兩個「戲中戲」的表演形式上。回憶起當初的靈感來源,賴聲川表示這都源於台灣的混亂環境。
有一次,賴聲川聽李國修講到一次觀看導演陳玉慧的《謝微笑》在藝術館綵排時的偶然經驗:當時《謝微笑》下午綵排,晚上首演,中間兩個小時則被安插了一場小學生的畢業典禮。戲的綵排根本還沒完,小學生就已經坐在台下了,另一邊鋼琴、講桌都等著要搬上台。於是他在舞台上設計了許多干擾,推動戲劇往前走。這里的干擾,各種各樣,有悲劇與喜劇的干擾,有演員和演員的干擾,還有導演和演員的干擾、旁觀者與演員的干擾,等等:「暗戀」與「桃花源」兩出戲同台演出之時,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經典時刻:劇場前台的服務人員算準了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一時刻回到劇場;演員李立群與顧寶明都親眼見到過坐在第一排的觀眾,有人當場笑得從椅子上翻了下去。
對於《暗戀桃花源》的演出在當時造成的「盛況」,賴聲川覺得並不奇怪:台灣的生活實在太亂了,這是台灣人共同的經歷;然而身在其中,人們也能保持一種亂中的秩序。
「正式的排演開始於1985年11月30日。最初是一周三天,到12月中旬變得比較密集,直到次年3月的台北首演。當時」表演工作坊「還沒有正式的辦公室及排練場,排戲的地點到過劉靜敏的家、我的家,還有蘭陵(劇坊)、雲門(實驗劇場)的排練場等。「講到第一次排練的情景,賴聲川說道。當他提出他希望以兩個劇團爭奪一個舞台為出發時,大夥立即熱烈地討論,是兩個什麼樣的劇團在爭奪劇場?在無數次辯論中,一個以演悲劇《暗戀》為主的三流劇團,與一個以演三流喜劇《桃花源》為主的江湖劇團誕生。而演員也各依特性選擇了角色:以喜劇見長的李立群、顧寶明及劉靜敏,即順理成章地成為《桃花源》的演員,而金士傑、賴聲川的妻子丁乃竺和金士會及管管則成為《暗戀》的演員。
當時已入冬季,位於台北郊區的陽明山上正一天比一天冷,賴聲川和丁乃竺的家裡卻一天比一天熱鬧。每個傍晚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等演員由台北遠征至陽明山,一進門,總是很有默契地分頭淘米、洗菜、做飯、烤麵包,嘻嘻哈哈飽食一頓後,各自捧著心愛的飲料,十分閑適地瞎聊一陣。看似無所事事,其實一件開心又嚴肅的工作緊跟著就開始了。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慢慢地,大家看見自己如果懷的是黃豆,生出來的也許是黃豆也許是綠豆,甚至是瓜。排練像游戲,演員們由生而熟成為知己。好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戲,搞童年往事,好玩極了。」賴聲川回憶道。
第二版:暖身
「時隔4年,重演時更換了不少演員,其中雲之凡換成了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員蕭艾。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劇。」
「暗戀」1986年的首演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並很快成為「表坊」標志性的劇目。於是到了1991年,賴聲川再次重排該劇。談到重演的原因,賴聲川說是為做好將要拍攝電影的准備工作。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間,局勢變化很大。內地開放探親之後,《暗》反而可以更無掛礙地在主題上走得更深。一方面是往個人的心靈世界發展,另一方面走向更宏大的視野、更永恆而共通的生命真義。首演版本的通俗劇模式靠著真實事件的情感而成功地運轉,現在這部通俗劇結合了更大的架構,輻射的命題更大,不再局限於兩岸的關系。
由於時隔4年,重演時更換了不少演員,其中雲之凡換成了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員蕭艾。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劇。
對於第二版演員而言,排《暗》更像拿了一個寫好的本子排戲,與即興創作的關系就沒那麼大了。演員拿到劇本,面對的是強烈的另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個性,會揣摩得很辛苦。而賴聲川當時要做的就是盡量讓他們不管原有的角色,去走出自己的感覺。同年該劇巡迴美國和香港演出,轟動華人世界,而因為影星林青霞參與演出「雲之凡」一角,讓那次的演出更添光彩。對於1991年的那一次演出,台灣有評論說,「《暗戀桃花源》替情感洗一次三溫暖」。
電影版:奠基
「『暗戀』獲獎後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的祝賀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2年,賴聲川以原班人馬的演員,杜可風的攝影,張叔平的美術指導,把《暗戀桃花源》拍成電影,在台灣上映並取得不錯的票房後,《暗》又相繼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拿下許多大獎。從那時起,林青霞飾演的「雲之凡」也因此深入人心。
「雲之凡這個角色,是《暗戀桃花源》中最純美的桃花象徵;林青霞則是中國影壇以玉女形象屹立不搖的一顆明星。由林青霞飾演雲之凡,是眾望所歸,卻也在當初引起了一些爭議。」賴聲川回憶起當初選則林青霞的原因時說。
原來,在加盟《暗戀桃花源》之前,林青霞早就有意與賴聲川合作舞台劇,並放言「要演舞台劇,導演必須是賴聲川」。但因為機緣未能如願。1991年出演《暗》之前,林青霞正因拒絕出席「金馬獎」而受到輿論及大眾的負面評價,一度情緒陷入低潮。經徐克向賴聲川的大力推薦,林青霞決定加盟《暗戀桃花源》的舞台劇演出和電影演出。當時輿論以及一些舞台劇的觀眾對此也抱有某種質疑態度,認為林青霞從未出演過舞台劇,懷疑她無法勝任雲之凡這個角色。
丁乃竺回憶當年的合作時,常常感嘆當年的林青霞雖然是名冠天下,但在劇組中卻與普通演員沒有兩樣,完全沒有耍大脾的現象,事後也和賴聲川、丁乃竺成為密友。《如夢之夢》在香港上演時,林青霞和徐克專程趕去觀看,享受連續8小時的劇場時光。
1992年底,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暗戀桃花源》在這屆電影節上參展並獲得青年導演銀櫻花獎,林青霞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在獲獎後回到下榻的酒店,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祝賀她獲獎的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邢李讓林青霞欠下了「一個無法償還的人情」,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3年,在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暗》以一種極快的速度默默地傳遞著。不過,恰成反諷的是,相對於台灣演出的大眾氛圍,在北京,卻是在小圈子裡流傳。更多的默契來自創作者間的一種驚詫———對劇場是一種驚詫,對電影也是一種驚詫———原來還可以這樣……
第三版:重塑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
1999年9月,《暗戀桃花源》在台灣三度復排。在這次的演出中,中生代演員開始取代原創演員,雲之凡由蕭艾演出,老陶、袁老闆由趙自強、馮翊綱演出。這次由9月4日開始的全島巡演因921大地震而中斷,許多巡迴場次被迫取消。
談到三度重排的感受,賴聲川說:「我是重新發現一些當年創作時的精神而感動。我重新發現,《暗戀桃花源》其實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樣,不需要什麼特殊舞台條件,不需要龐大後台支援或技術配合,就可以演出。每一個人,每一件物,在台上必有其功能。大部分的換景都是演員在觀眾面前換的,編劇的安排及導演上一切的舞台調度也都要考慮這些因素。當年我們巡迴美國,除了鞦韆和桃花樹請美國布景工廠製作之外,全部都是跟著我們托運行李。我們沒有好的劇場,沒有寬裕的預算去請很多後台人員……想到這些,也想到台灣劇場的當初以及一路走過來的路。那一切是那麼的自然,限制與障礙成為那麼大的激勵。」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結果他為演出單獨做了一個磚牆,變成劇中的病房沒有門,而雲之凡是直接從劇場上的門上來的。當時演員們的壓力也很大,馮翊綱和趙自強要接顧寶明和李立群,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蕭艾就沒什麼問題,因為1991年她已經在巡演中演過雲之凡了。不過大家還是接得很順,觀眾也非常喜歡。
06版:紀念
「一些影視和綜藝出身的演員反而對舞台有一種別樣的嚮往,對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這讓他覺得很滿足,因為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經過20年的重演與復排,《暗》今年又迎來了它的紀念版演出。並且是台灣和內地同時排演。雖然今年台灣版,賴聲川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突破,與台灣的歌仔劇團「明華園」合作,舞台上甚至還吊起了鋼絲。不過內地版由於是第一次推出,賴聲川還是選擇了恢復20年前的最初版本。
「『暗戀』20年了,總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這次選擇和戲曲合作,也是因為台灣的舞台劇環境足夠成熟,所以大家才能夠明白在玩什麼,放在內地就不一定合適。另外明華園的團長陳勝福也非常有意思,他在答應了合作之後,突然間三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直到最後才說OK.他來我家吃飯時,一直道歉並解釋為什麼他那麼猶豫,因為實在是壓力太大,覺得《暗戀桃花源》那麼經典的一部作品,非常擔心會被自己弄砸。而他是一個一輩子做事都很乾脆的,只有在這件事上猶豫了很久。」賴聲川說。
此次內地版《暗》由袁泉(袁泉新聞,袁泉音樂,袁泉說吧)、黃磊、謝娜(謝娜博客,謝娜新聞,謝娜音樂,謝娜說吧)(blog)、何炅(何炅新聞,何炅音樂,何炅說吧)(blog)、喻恩泰(喻恩泰博客,喻恩泰新聞,喻恩泰說吧)等明星演員領銜主演,從演員名單曝光開始,媒體輿論就開始對這張賴聲川的影視明星牌產生了爭議,對此賴聲川一番回答倒是很有道理。他說,內地的戲劇演員現在可能反而對影視劇的興趣比較大,對舞台劇的興趣不夠那麼強烈。與之相反,一些影視和綜藝出身的演員反而對舞台有一種別樣的嚮往,對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這讓他覺得很滿足,因為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當初我和製作方確定這些演員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外界可能的質疑。不過我想等看到戲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我不會拿自己的作品開玩笑,特別是像《暗》這樣的經典作品,更不會隨意對待。有些事,不試是不知道的。當年林青霞出演雲之凡的時候,大家意見也很大,說她從來沒有演過舞台劇,怎麼上台?結果後來她演得很好。還有李立群、張小燕、阿雅、卜學亮,都是和我合作過的綜藝主持人,他們也都在舞台上有很好的表現。」賴聲川最後說,他認為演員的好壞一方面取決於導演如何調動他們的能量和優點,另一方面在於觀眾要相信,這些在綜藝界取得過成績的藝人,他們其實積累了很多能量,只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而已。
㈢ <<暗戀桃花源>>共幾集
《暗戀桃花源》二十年中一共有四個版本 第一版:搭架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 1983年11月30日,年輕的戲劇導演賴聲川在自家客廳里宣布,話劇《暗戀桃花源》劇組成立。這是賴聲川創建的表演工作坊的第二出戲,而他此前與李立群、李國修合作的表演工作坊處女作、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台灣,這樣的業績為表坊的發展開了個好頭。不過有前面的成功賴聲川更覺得緊張,於是壓力和重擔全都壓在了「暗戀」的身上。 最初創作的《暗戀桃花源》,賴聲川便將其框架定在「兩個劇團爭奪劇場」這樣一個主題和兩個「戲中戲」的表演形式上。回憶起當初的靈感來源,賴聲川表示這都源於台灣的混亂環境。 有一次,賴聲川聽李國修講到一次觀看導演陳玉慧的《謝微笑》在藝術館綵排時的偶然經驗:當時《謝微笑》下午綵排,晚上首演,中間兩個小時則被安插了一場小學生的畢業典禮。戲的綵排根本還沒完,小學生就已經坐在台下了,另一邊鋼琴、講桌都等著要搬上台。於是他在舞台上設計了許多干擾,推動戲劇往前走。這里的干擾,各種各樣,有悲劇與喜劇的干擾,有演員和演員的干擾,還有導演和演員的干擾、旁觀者與演員的干擾,等等:「暗戀」與「桃花源」兩出戲同台演出之時,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經典時刻:劇場前台的服務人員算準了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一時刻回到劇場;演員李立群與顧寶明都親眼見到過坐在第一排的觀眾,有人當場笑得從椅子上翻了下去。 對於《暗戀桃花源》的演出在當時造成的「盛況」,賴聲川覺得並不奇怪:台灣的生活實在太亂了,這是台灣人共同的經歷;然而身在其中,人們也能保持一種亂中的秩序。 「正式的排演開始於1985年11月30日。最初是一周三天,到12月中旬變得比較密集,直到次年3月的台北首演。當時」表演工作坊「還沒有正式的辦公室及排練場,排戲的地點到過劉靜敏的家、我的家,還有蘭陵(劇坊)、雲門(實驗劇場)的排練場等。「講到第一次排練的情景,賴聲川說道。當他提出他希望以兩個劇團爭奪一個舞台為出發時,大夥立即熱烈地討論,是兩個什麼樣的劇團在爭奪劇場?在無數次辯論中,一個以演悲劇《暗戀》為主的三流劇團,與一個以演三流喜劇《桃花源》為主的江湖劇團誕生。而演員也各依特性選擇了角色:以喜劇見長的李立群、顧寶明及劉靜敏,即順理成章地成為《桃花源》的演員,而金士傑、賴聲川的妻子丁乃竺和金士會及管管則成為《暗戀》的演員。 當時已入冬季,位於台北郊區的陽明山上正一天比一天冷,賴聲川和丁乃竺的家裡卻一天比一天熱鬧。每個傍晚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等演員由台北遠征至陽明山,一進門,總是很有默契地分頭淘米、洗菜、做飯、烤麵包,嘻嘻哈哈飽食一頓後,各自捧著心愛的飲料,十分閑適地瞎聊一陣。看似無所事事,其實一件開心又嚴肅的工作緊跟著就開始了。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慢慢地,大家看見自己如果懷的是黃豆,生出來的也許是黃豆也許是綠豆,甚至是瓜。排練像游戲,演員們由生而熟成為知己。好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戲,搞童年往事,好玩極了。」賴聲川回憶道。 第二版:暖身 「時隔4年,重演時更換了不少演員,其中雲之凡換成了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員蕭艾。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劇。」 「暗戀」1986年的首演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並很快成為「表坊」標志性的劇目。於是到了1991年,賴聲川再次重排該劇。談到重演的原因,賴聲川說是為做好將要拍攝電影的准備工作。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間,局勢變化很大。內地開放探親之後,《暗》反而可以更無掛礙地在主題上走得更深。一方面是往個人的心靈世界發展,另一方面走向更宏大的視野、更永恆而共通的生命真義。首演版本的通俗劇模式靠著真實事件的情感而成功地運轉,現在這部通俗劇結合了更大的架構,輻射的命題更大,不再局限於兩岸的關系。 由於時隔4年,重演時更換了不少演員,其中雲之凡換成了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員蕭艾。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劇。 對於第二版演員而言,排《暗》更像拿了一個寫好的本子排戲,與即興創作的關系就沒那麼大了。演員拿到劇本,面對的是強烈的另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個性,會揣摩得很辛苦。而賴聲川當時要做的就是盡量讓他們不管原有的角色,去走出自己的感覺。同年該劇巡迴美國和香港演出,轟動華人世界,而因為影星林青霞參與演出「雲之凡」一角,讓那次的演出更添光彩。對於1991年的那一次演出,台灣有評論說,「《暗戀桃花源》替情感洗一次三溫暖」。 電影版:奠基 「『暗戀』獲獎後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的祝賀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2年,賴聲川以原班人馬的演員,杜可風的攝影,張叔平的美術指導,把《暗戀桃花源》拍成電影,在台灣上映並取得不錯的票房後,《暗》又相繼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拿下許多大獎。從那時起,林青霞飾演的「雲之凡」也因此深入人心。 「雲之凡這個角色,是《暗戀桃花源》中最純美的桃花象徵;林青霞則是中國影壇以玉女形象屹立不搖的一顆明星。由林青霞飾演雲之凡,是眾望所歸,卻也在當初引起了一些爭議。」賴聲川回憶起當初選則林青霞的原因時說。 原來,在加盟《暗戀桃花源》之前,林青霞早就有意與賴聲川合作舞台劇,並放言「要演舞台劇,導演必須是賴聲川」。但因為機緣未能如願。1991年出演《暗》之前,林青霞正因拒絕出席「金馬獎」而受到輿論及大眾的負面評價,一度情緒陷入低潮。經徐克向賴聲川的大力推薦,林青霞決定加盟《暗戀桃花源》的舞台劇演出和電影演出。當時輿論以及一些舞台劇的觀眾對此也抱有某種質疑態度,認為林青霞從未出演過舞台劇,懷疑她無法勝任雲之凡這個角色。 丁乃竺回憶當年的合作時,常常感嘆當年的林青霞雖然是名冠天下,但在劇組中卻與普通演員沒有兩樣,完全沒有耍大脾的現象,事後也和賴聲川、丁乃竺成為密友。《如夢之夢》在香港上演時,林青霞和徐克專程趕去觀看,享受連續8小時的劇場時光。 1992年底,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暗戀桃花源》在這屆電影節上參展並獲得青年導演銀櫻花獎,林青霞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在獲獎後回到下榻的酒店,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祝賀她獲獎的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邢李讓林青霞欠下了「一個無法償還的人情」,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3年,在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暗》以一種極快的速度默默地傳遞著。不過,恰成反諷的是,相對於台灣演出的大眾氛圍,在北京,卻是在小圈子裡流傳。更多的默契來自創作者間的一種驚詫———對劇場是一種驚詫,對電影也是一種驚詫———原來還可以這樣…… 第三版:重塑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 1999年9月,《暗戀桃花源》在台灣三度復排。在這次的演出中,中生代演員開始取代原創演員,雲之凡由蕭艾演出,老陶、袁老闆由趙自強、馮翊綱演出。這次由9月4日開始的全島巡演因921大地震而中斷,許多巡迴場次被迫取消。 談到三度重排的感受,賴聲川說:「我是重新發現一些當年創作時的精神而感動。我重新發現,《暗戀桃花源》其實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樣,不需要什麼特殊舞台條件,不需要龐大後台支援或技術配合,就可以演出。每一個人,每一件物,在台上必有其功能。大部分的換景都是演員在觀眾面前換的,編劇的安排及導演上一切的舞台調度也都要考慮這些因素。當年我們巡迴美國,除了鞦韆和桃花樹請美國布景工廠製作之外,全部都是跟著我們托運行李。我們沒有好的劇場,沒有寬裕的預算去請很多後台人員……想到這些,也想到台灣劇場的當初以及一路走過來的路。那一切是那麼的自然,限制與障礙成為那麼大的激勵。」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結果他為演出單獨做了一個磚牆,變成劇中的病房沒有門,而雲之凡是直接從劇場上的門上來的。當時演員們的壓力也很大,馮翊綱和趙自強要接顧寶明和李立群,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蕭艾就沒什麼問題,因為1991年她已經在巡演中演過雲之凡了。不過大家還是接得很順,觀眾也非常喜歡。
㈣ 焦陽誰
焦陽,中國影視女演員。
焦陽從小在英國長大,2003年以前在英國倫敦Sylvia young和Pineapple studios學習表演藝術,並參與過多個舞台劇的表演,還曾為多個卡通片配音,2004年回國,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留學生班。《暗戀桃花源》中扮演的護士,得到何炅、黃磊等人的賞識。
因為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而意外地加盟了《暗戀桃花源》劇組,從電影學院畢業後,她有很多機會回英國發展,但因為《暗戀桃花源》而留在了中國,而且在國內已經拍了四部電影,《時差七小時》中扮演「Rie」、《簡訊》中扮演「小柔」、《傣王》中扮演「徐菊芬」、《大電影之數百億》扮演「小玲」。《時差七小時》是焦陽拍過的第一部戲,由於在國外長大,當時她的中文說的不是太流利,背台詞成了最大的問題,拍攝期間每天早上她都花幾小時先把台詞背熟悟透,盡量不影響劇組拍攝進度。《傣王》中焦陽扮演的「徐菊芬」在劇中年齡跨度很大,從19歲到30多歲,她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出色地表現了出來。
電影
2003年《時差七小時》
2004年《簡訊一月追》
2005年《北緯31度的錄像帶》
2006年《大電影之數百億》
2014年《x+y》
電視劇
2004年《傣王》
2010年《離愛》
2013年《小爸爸》
MV
何炅《思念的距離》
話劇
2006年《暗戀桃花源》(2013年10月26日至27日在閩南大戲院上映)
2009年 《KongPao Shakespeare》
望採納
㈤ 暗戀桃花源的版本介紹
第一版:搭架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
1983年11月30日,年輕的戲劇導演賴聲川在自家客廳里宣布,話劇《暗戀桃花源》劇組成立。這是賴聲川創建的表演工作坊的第二出戲,而他此前與李立群、李國修合作的表演工作坊處女作、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台灣,這樣的業績為表坊的發展開了個好頭。不過有前面的成功賴聲川更覺得緊張,於是壓力和重擔全都壓在了「暗戀」的身上。
最初創作的《暗戀桃花源》,賴聲川便將其框架定在「兩個劇團爭奪劇場」這樣一個主題和兩個「戲中戲」的表演形式上。回憶起當初的靈感來源,賴聲川表示這都源於台灣的混亂環境。
有一次,賴聲川聽李國修講到一次觀看導演陳玉慧的《謝微笑》在藝術館綵排時的偶然經驗:當時《謝微笑》下午綵排,晚上首演,中間兩個小時則被安插了一場小學生的畢業典禮。戲的綵排根本還沒完,小學生就已經坐在台下了,另一邊鋼琴、講桌都等著要搬上台。於是他在舞台上設計了許多干擾,推動戲劇往前走。這里的干擾,各種各樣,有悲劇與喜劇的干擾,有演員和演員的干擾,還有導演和演員的干擾、旁觀者與演員的干擾,等等:「暗戀」與「桃花源」兩出戲同台演出之時,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經典時刻:劇場前台的服務人員算準了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一時刻回到劇場;演員李立群與顧寶明都親眼見到過坐在第一排的觀眾,有人當場笑得從椅子上翻了下去。
對於《暗戀桃花源》的演出在當時造成的「盛況」,賴聲川覺得並不奇怪:台灣的生活實在太亂了,這是台灣人共同的經歷;然而身在其中,人們也能保持一種亂中的秩序。
「正式的排演開始於1985年11月30日。最初是一周三天,到12月中旬變得比較密集,直到次年3月的台北首演。當時」表演工作坊「還沒有正式的辦公室及排練場,排戲的地點到過劉靜敏的家、我的家,還有蘭陵(劇坊)、雲門(實驗劇場)的排練場等。「講到第一次排練的情景,賴聲川說道。當他提出他希望以兩個劇團爭奪一個舞台為出發時,大夥立即熱烈地討論,是兩個什麼樣的劇團在爭奪劇場?在無數次辯論中,一個以演悲劇《暗戀》為主的三流劇團,與一個以演三流喜劇《桃花源》為主的江湖劇團誕生。而演員也各依特性選擇了角色:以喜劇見長的李立群、顧寶明及劉靜敏,即順理成章地成為《桃花源》的演員,而金士傑、賴聲川的妻子丁乃竺和金士會及管管則成為《暗戀》的演員。
當時已入冬季,位於台北郊區的陽明山上正一天比一天冷,賴聲川和丁乃竺的家裡卻一天比一天熱鬧。每個傍晚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等演員由台北遠征至陽明山,一進門,總是很有默契地分頭淘米、洗菜、做飯、烤麵包,嘻嘻哈哈飽食一頓後,各自捧著心愛的飲料,十分閑適地瞎聊一陣。看似無所事事,其實一件開心又嚴肅的工作緊跟著就開始了。
「當年參加創作的那一群人,都覺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懷孕的心情和喜悅,又像戀愛。我丟給演員一粒種子,演員們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慢慢地,大家看見自己如果懷的是黃豆,生出來的也許是黃豆也許是綠豆,甚至是瓜。排練像游戲,演員們由生而熟成為知己。好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戲,搞童年往事,好玩極了。」賴聲川回憶道。
第二版:暖身
「時隔4年,重演時更換了不少演員,其中雲之凡換成了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員蕭艾。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劇。」
「暗戀」1986年的首演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並很快成為「表坊」標志性的劇目。於是到了1991年,賴聲川再次重排該劇。談到重演的原因,賴聲川說是為做好將要拍攝電影的准備工作。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間,局勢變化很大。內地開放探親之後,《暗》反而可以更無掛礙地在主題上走得更深。一方面是往個人的心靈世界發展,另一方面走向更宏大的視野、更永恆而共通的生命真義。首演版本的通俗劇模式靠著真實事件的情感而成功地運轉,現在這部通俗劇結合了更大的架構,輻射的命題更大,不再局限於兩岸的關系。
對於第二版演員而言,排《暗》更像拿了一個寫好的本子排戲,與即興創作的關系就沒那麼大了。演員拿到劇本,面對的是強烈的另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個性,會揣摩得很辛苦。而賴聲川當時要做的就是盡量讓他們不管原有的角色,去走出自己的感覺。同年該劇巡迴美國和香港演出,轟動華人世界,而因為影星林青霞參與演出「雲之凡」一角,讓那次的演出更添光彩。對於1991年的那一次演出,台灣有評論說,「《暗戀桃花源》替情感洗一次三溫暖」。
電影版:奠基
「『暗戀』獲獎後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的祝賀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2年,賴聲川以原班人馬的演員,杜可風的攝影,張叔平的美術指導,把《暗戀桃花源》拍成電影,在台灣上映並取得不錯的票房後,《暗》又相繼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拿下許多大獎。從那時起,林青霞飾演的「雲之凡」也因此深入人心。
「雲之凡這個角色,是《暗戀桃花源》中最純美的桃花象徵;林青霞則是中國影壇以玉女形象屹立不搖的一顆明星。由林青霞飾演雲之凡,是眾望所歸,卻也在當初引起了一些爭議。」賴聲川回憶起當初選則林青霞的原因時說。
原來,在加盟《暗戀桃花源》之前,林青霞早就有意與賴聲川合作舞台劇,並放言「要演舞台劇,導演必須是賴聲川」。但因為機緣未能如願。1991年出演《暗》之前,林青霞正因拒絕出席「金馬獎」而受到輿論及大眾的負面評價,一度情緒陷入低潮。經徐克向賴聲川的大力推薦,林青霞決定加盟《暗戀桃花源》的舞台劇演出和電影演出。當時輿論以及一些舞台劇的觀眾對此也抱有某種質疑態度,認為林青霞從未出演過舞台劇,懷疑她無法勝任雲之凡這個角色。
丁乃竺回憶當年的合作時,常常感嘆當年的林青霞雖然是名冠天下,但在劇組中卻與普通演員沒有兩樣,完全沒有耍大脾的現象,事後也和賴聲川、丁乃竺成為密友。《如夢之夢》在香港上演時,林青霞和徐克專程趕去觀看,享受連續8小時的劇場時光。
1992年底,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暗戀桃花源》在這屆電影節上參展並獲得青年導演銀櫻花獎,林青霞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在獲獎後回到下榻的酒店,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時的邢李祝賀她獲獎的電話,他就住在她的對面,並且已經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了一個慶祝酒會。也正是借這次機會,邢李讓林青霞欠下了「一個無法償還的人情」,林青霞開始慢慢接受這位深愛她的商人。
1993年,在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暗》以一種極快的速度默默地傳遞著。不過,恰成反諷的是,相對於台灣演出的大眾氛圍,在北京,卻是在小圈子裡流傳。更多的默契來自創作者間的一種驚詫———對劇場是一種驚詫,對電影也是一種驚詫———原來還可以這樣……
第三版:重塑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
1999年9月,《暗戀桃花源》在台灣三度復排。在這次的演出中,中生代演員開始取代原創演員,雲之凡由蕭艾演出,老陶、袁老闆由趙自強、馮翊綱演出。這次由9月4日開始的全島巡演因921大地震而中斷,許多巡迴場次被迫取消。
談到三度重排的感受,賴聲川說:「我是重新發現一些當年創作時的精神而感動。我重新發現,《暗戀桃花源》其實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樣,不需要什麼特殊舞台條件,不需要龐大後台支援或技術配合,就可以演出。每一個人,每一件物,在台上必有其功能。大部分的換景都是演員在觀眾面前換的,編劇的安排及導演上一切的舞台調度也都要考慮這些因素。當年我們巡迴美國,除了鞦韆和桃花樹請美國布景工廠製作之外,全部都是跟著我們托運行李。我們沒有好的劇場,沒有寬裕的預算去請很多後台人員……想到這些,也想到台灣劇場的當初以及一路走過來的路。那一切是那麼的自然,限制與障礙成為那麼大的激勵。」
采訪中,賴聲川似乎對每一個版本的排練過程都記憶猶新,這一版也不例外,他說當時的演出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那是他比較不喜歡的劇場,2500個位子,太大了,音響也不是很好,結果他為演出單獨做了一個磚牆,變成劇中的病房沒有門,而雲之凡是直接從劇場上的門上來的。當時演員們的壓力也很大,馮翊綱和趙自強要接顧寶明和李立群,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蕭艾就沒什麼問題,因為1991年她已經在巡演中演過雲之凡了。不過大家還是接得很順,觀眾也非常喜歡。
06版:紀念
「一些影視和綜藝出身的演員反而對舞台有一種別樣的嚮往,對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這讓他覺得很滿足,因為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經過20年的重演與復排,《暗》今年又迎來了它的紀念版演出。並且是台灣和內地同時排演。雖然今年台灣版,賴聲川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突破,與台灣的歌仔劇團「明華園」合作,舞台上甚至還吊起了鋼絲。不過內地版由於是第一次推出,賴聲川還是選擇了恢復20年前的最初版本。
「『暗戀』20年了,總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這次選擇和戲曲合作,也是因為台灣的舞台劇環境足夠成熟,所以大家才能夠明白在玩什麼,放在內地就不一定合適。另外明華園的團長陳勝福也非常有意思,他在答應了合作之後,突然間三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直到最後才說OK.他來我家吃飯時,一直道歉並解釋為什麼他那麼猶豫,因為實在是壓力太大,覺得《暗戀桃花源》那麼經典的一部作品,非常擔心會被自己弄砸。而他是一個一輩子做事都很乾脆的,只有在這件事上猶豫了很久。」賴聲川說。
此次內地版《暗》由袁泉、黃磊、謝娜、何炅、喻恩泰等明星演員領銜主演,從演員名單曝光開始,媒體輿論就開始對這張賴聲川的影視明星牌產生了爭議,對此賴聲川一番回答倒是很有道理。他說,內地的戲劇演員現在可能反而對影視劇的興趣比較大,對舞台劇的興趣不夠那麼強烈。與之相反,一些影視和綜藝出身的演員反而對舞台有一種別樣的嚮往,對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這讓他覺得很滿足,因為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當初我和製作方確定這些演員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外界可能的質疑。不過我想等看到戲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我不會拿自己的作品開玩笑,特別是像《暗》這樣的經典作品,更不會隨意對待。有些事,不試是不知道的。當年林青霞出演雲之凡的時候,大家意見也很大,說她從來沒有演過舞台劇,怎麼上台?結果後來她演得很好。還有李立群、張小燕、阿雅、卜學亮,都是和我合作過的綜藝主持人,他們也都在舞台上有很好的表現。」賴聲川最後說,他認為演員的好壞一方面取決於導演如何調動他們的能量和優點,另一方面在於觀眾要相信,這些在綜藝界取得過成績的藝人,他們其實積累了很多能量,只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而已。
㈥ 賴聲川為什麼會選謝娜和何炅來出演《暗戀桃花源》
我認為《暗戀桃花源》這部賴聲川及其「表演工作坊」最負盛名的作品在內地首演,引發轟動十年間,這一版本的《暗戀桃花源》足跡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演出近500場。
何炅坦言,自己也有被質疑不服氣的時候,「只有用十年你才能真的證明自己,不是你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次你就證明了自己,我覺得自己更加向袁老闆這個人物靠近一點。那個時候我還有點不服氣,因為有些劇評家會說賴老師你為什麼要何炅來演這部戲。」十年過去,何炅說自己也變得更加自信,演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我覺得其實不是演技方面的變化,而是對戲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的一些感悟,所以現在對戲的本身更加的了解,更能夠享受每一刻。
㈦ 揚州暗戀桃花源餐廳cad圖
不用挖寶道具 找到地點直接右鍵藏寶圖即可。 望採納
㈧ 謝娜怎麼會加入到快樂大本營的呢
1998年,從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表演系畢業後,謝娜有兩個選擇:留校或去當地電視台做主持人。做老師不是她的理想,做主持人倒可以考慮,但是,那個時代的主持風格是端莊的、嚴肅的,主持人彷彿報幕員,這不是她所喜歡的。
她嚮往北京,想在那裡成為一名演員。正好北京有個「推新人」大獎賽,她報名參加,並獲得冠軍。得獎的那天晚上,有個製片人找她去海南拍一個戲,她答應了。
那個劇組里只有謝娜和另一個女孩是新演員,其他都是出道的明星。她倆除了演戲外,還要兼做化妝與服裝助理。初涉演藝圈的謝娜沒有多想,只嘀咕了句「可能都是這樣的吧」便埋頭工作。白天工作,晚上看劇本。一天晚上,同屋的女孩休息了,為了不影響她,謝娜點了蠟燭在床上看劇本,因為太累了,看著看著就睡著了。蠟燭倒了,燒著了蚊帳,同屋的女孩發現後尖叫起來。謝娜醒了,火焰就跳躍在眼前,她霍地跳開,沖向廁所端來一盆水澆滅火焰,倒頭又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她嚇壞了,整個房間都是黑的,床頭櫃也是黑的,自己睡在一堆黑糊糊的蚊帳里,拿鏡子一照,臉像「李逵」,黑炭般。突然,一股鑽心的痛襲來,低頭看,胳膊上好大一片燒傷。天光大亮,劇組馬上要開機,謝娜不敢耽誤,用布包紮了一下就匆匆趕往片場。事後,她心裡琢磨:為什麼自己又要做演員,又要做工作人員?難道就是因為自己不是名牌大學出來的演員嗎?
為了改變事業的起點,她想去考北影、中戲與軍藝。三個學校都報了名,但都因為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壞了事:在地鐵里睡著了錯過了考試時間;沒帶准考證;通過考試了,又沒趕上體檢。她咀嚼著考學失敗的滋味,有點想打退堂鼓回四川了。
沒幾天,海南《少年英雄方世玉》劇組打電話給謝娜,說缺一個演丫鬟的演員,問她願不願意去。她一聽每個月有600元工資,吃住全包,就決定去。畢竟,生存是第一位的。這個戲結束後,她一口氣接了5部電視劇,都是丫鬟的角色。自尊出來提醒她,「不能再演丫鬟了!」她掉頭回到四川。
回家就睡。睡醒後,突然發現家裡的電器都沒了,原來爸爸的公司出現了經濟危機,家裡的電器全都變賣還債了。低沉的情緒一下子又被眼前的殘酷現實激勵,「自己稍微吃點苦算什麼,還得繼續打拚才行。」
又回到北京。聽說外資投拍的連續劇《幸福街》快要開拍,謝娜來到劇組,找到根本不認識的導演、副導演游說:我很適合演這個女角色。謝娜的直爽與決心打動了導演,他們決定讓她出演女主角。這次可是演女主角的機會啊。謝娜開心地重新投入工作。拍完這個戲,有了錢,她在北京租了房子,又給家裡一些經濟支援。輕鬆了一陣,她又經歷了一大段沒有工作的日子。沒有機會,苦挨的日子裡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她又琢磨,回四川發展情況是否會穩定一點呢?
為了實現夢想,她從四川來北京,星路上的不順與自己的努力斗爭了很久,不分高下,她不苛求大紅大紫,只求有份像樣的工作。要麼繼續苦挨,等待機會,要麼再次放棄,回四川。她苦惱著猶豫著,遲遲未決定。希望還在誘惑著她。
在主持人舞台上發揮幽默天性,贏得更多舞台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需要一個女主持人,主持人何炅推薦了謝娜。「快樂大本營」的主持風格輕松、活潑。謝娜想:這或許是一個可以展示自己幽默天性的舞台,原本頹唐的她又積極備戰了。2002年夏天的一日,謝娜第一次主持便是直播,她緊張,但不慌張;她不自信,但不膽怯。在舞台上,她積極發揮,努力搞活氣氛。
第二天,網上就有反對的聲音:「謝娜不端莊,作為女人不穿裙子,像個瘋丫頭。」「沒有主持人像謝娜這樣的!」……她很傷心,落淚,委屈,「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不好嗎?」何炅安慰她說:「每個人站在舞台上,不管多麼努力,都會有人批評你,也有人指責我這兒那兒的。你不要氣餒,要堅持住,等過一段時間再看,會有支持聲音的。」
是啊,有誰第一次主持就很出色呢?她穩住心神,反思自己,第一次在台上的確沒有找到感覺,台上台下都有些亂。調整狀態,繼續主持節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終於有觀眾在網上留言:支持你,很喜歡你快樂的主持風格,有一點瘋,但讓人好放鬆。持支持態度的觀眾越來越多,謝娜懸著的心放下了,她明白了:只要努力,只要展現真實的自己,還是會取得勝利。
因為「快樂大本營」而聲名鵲起,《風雨西關》《一雙綉花鞋》劇組找她演戲,其中的角色都是很憂郁、很凄涼、很內向的性格,需要很苦哈哈的表情。天性開朗的謝娜是直腸子,黑色情緒在身體里停留不到半分鍾,就會被她用各種笑話發泄掉。劇組里,她是一顆開心果,能讓每個人都笑。快樂的、幽默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與她演對手戲的演員面對她總要笑場,無數NG重拍,大家是快樂了,但工作卻不順利。經歷這兩部戲後,她發現自己的幽默天性更適合在主持人的舞台上發揮。
擁有了諸多娜米,她也獲得了圈內人的肯定。台灣資深綜藝節目主持人吳宗憲評價謝娜:現場反應能力強,主持風格跟台灣著名主持人阿雅、小S有得一拼。後兩者的主持風格都是幽默的現場靈動的典範。得到表揚後的謝娜更自信了。
2006年,湖南衛視領導決定尊重民意,以觀眾投票的方式從現有主持人何炅、維嘉與謝娜三人中選出一人繼續主持。這意味著工作上的好夥伴、台下的好朋友要拋開私人友誼,抱工作態度在舞台上PK。再怎麼不情願,謝娜還是抱著開心的積極的態度向何炅挑戰:誰PK過誰還不知道呢。明明知道自己會輸——畢竟何炅的主持時間更長更受觀眾們歡迎——謝娜依舊在PK那天在舞台上又唱又跳,很興高采烈的樣子。PK專場一結束,結果出來了,何炅留任,維嘉與謝娜離開。三人抱頭痛哭,謝娜哭成一個淚人。這次PK雖然輸了,卻讓謝娜經受了又一次考驗,她感悟到:幽默不是瞎鬧騰,而是一種喜劇的節奏。自信,必須更自信,堅持自己的風格!
事業再次陷入低谷,謝娜並沒有一蹶不振,開心地笑著,幸運在失敗沒幾天後就從天而降。華誼兄弟音樂公司看到謝娜在主持舞台上的唱歌潛力與她不斷高漲的人氣,決定給謝娜量身製作唱片。同時,她開始書寫關於自己與朋友們的故事,由湖南文苑出版社出版。更讓她高興的是,湖南衛視收到觀眾們的強烈呼聲,邀請謝娜與維嘉重返「快樂大本營」的舞台。
星路上,起起落落,謝娜一直沒有抱怨,該笑就笑,傷心了也不憋著,偷偷哭後再笑——哄自己開心,也哄身邊的朋友們開心——這種娛己娛人的精神讓她不僅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心,也贏得了一大批朋友的支持。
質疑還在繼續,有人懷疑謝娜的開心是裝出來的。對此,她說:「很奇怪,有人裝脆弱,便獲同情,有人真堅強,卻遭懷疑。」她說的「堅強」是指自己。在娛樂圈打拚,她因著快樂的天性,早就練就堅強的性格。「人要堅強,寵辱不驚!」謝娜嚴肅起來,記者都想笑。但記者相信,這是她的真心話。除了堅強地笑對,想要成功的我們還能在各種挫折、失敗與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做什麼呢?甜美的蛋糕是從來不會給脆弱的膽小鬼品嘗的。
2006年是謝娜的多事之年,也是成功之年。出書、出唱片、做主持人的同時,她應台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的邀請,加盟話劇《暗戀桃花源》,出演女主角。《暗戀桃花源》是一部歷時20多年的經典話劇,最早的演出者是林青霞。劇中的女主角具有三種不同的形象:風情萬種的女人、冰清玉潔的仙女與潑辣的母親。謝娜總結以前自己在電視劇中的失敗經驗,刻苦用功,決定一改自己演技失敗的歷史。表演很成功,在上海、北京演出很受觀眾歡迎。原本不看好謝娜的批評家們態度大變,撰文評價道:「謝娜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導演賴聲川說:「給娜娜100分,她讓我很放心,她很有女人味。」一度被冠以男孩性格的謝娜得知賴導的評價,高興得不知怎麼表達快樂,愣了半天,接著,眼淚噴涌而出。再怎麼堅強、再怎麼快樂的人,也需要他人的肯定與支持啊。
今後,謝娜的星路是否會更一帆風順,這需要時間去回答。但有一點,記者相信,無論怎樣,一個北漂女孩,沒有天資國色,沒有天才演技,只靠本色演出與拚命三郎般的努力經歷了一次次人生考驗走到今天,她的堅強與快樂是她永遠的後盾。有了它們,她便不會是敗者。
㈨ 蘇州桃花源記餐廳特色
這是一家直營和加盟相結合的餐飲企業。
蘇州桃花源記的特色在於在喧鬧的社會中,創造了一種安靜的文化,這一點從名稱上可以看出。
一種與世隔離的安靜文化,迎合了顧客的內在消費需求。
除了文化特色之外,還有環境的特色,裝修環境古樸、典雅,圍繞主題核心。
特色的菜品有很多,比如:赤豆糊小圓子、炒飯、桃花醬汁肉、肉鬆醬骨頭等,看名稱就會引起人的食慾,符合大眾消費。
對這家店感興趣的話,可以實際的品嘗其核心菜品的口味是否如一,這是檢驗企業管理是否良好的一個標准。
加盟方面,考察其加盟店,對總部的服務是否滿意。
餐飲行業,特色餐廳在國內還是很多的,多方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