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餐飲加盟 > 董小婉加盟餐廳

董小婉加盟餐廳

發布時間:2021-07-18 22:04:35

⑴ 董小宛魂落何方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麴院的名妓。董小宛與常見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賣笑來取悅男人,她是憑著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戲功而名噪一時。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稱辟疆),把董小宛接進自己家中納為小妾。這冒襄對戲曲格外鍾愛,家裡養著一個戲劇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這戲劇班子便火了起來,冒公子自然是其樂融融。詩人吳梅村對此曾有詩:「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唱歌」。

只是,這董小宛後來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結拜兄弟張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傳》,該書對董小宛嫁與冒襄為妾後的生活作了詳盡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但是,有趣的是,對董小宛的最後歸宿,只是「以勞瘁病卒」幾字一筆帶過。並且還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與久病之狀,並隱微難悉。」既然稱是積勞而終,又為何有隱微難言呢?

詩人吳梅村在他題詠董小宛的詩篇中曾寫有:「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這詩似乎在表述董小宛與冒襄的情愛,不得不為當時高傑的兵亂而「拋卻」了。冒襄也在回憶這段亂世時寫道:「遇大兵,殺掠奇慘」。

根據這些描述,後代學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亂世中被兵匪所獲並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對此視為不光彩的事,也就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而在清末還曾流行一種說法,稱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宮受到順治皇帝的寵幸。但有學者考證,董小宛要比順治皇帝年齡大十四歲之多,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歸何處,後人也只能是揣測了。

⑵ 董姓歷史名人

1,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2,董和:(公元220年)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是東漢末年劉備手下官員。他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3,董必武:(1885—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4,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小時候讀過幾天書,後因家貧而輟學。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於敵軍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葯包,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葯包,危急時刻,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葯包,英勇犧牲,此時,未滿19歲。朱德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是捨身為己的典型代表。

5,董卓:(公元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是東漢末年權臣。在三國中,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復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⑶ 歷史上姓董的名人有哪些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2、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

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3、董槐

董槐(?—1262)宋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進士。嘉熙間歷提點湖北刑獄、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變,救濟南來江北流民,甚著政績,整肅軍紀,加強訓練。六年(1246)任權廣西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協和西南少數民族,與交趾建立友好貿易關系。

寶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整頓綱記為急務,為改革舊制,報效國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得罪了許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眾。次年罷相,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潯。

旋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隱居富陽北郊陽波湖董家弄。其子董麗,為宋駙馬,在元亂中盡節。今其後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陽北部山區。部分定居江蘇丹陽。

4、董誥

董誥(1740—1818)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弟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擢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通曉軍事,台灣、廓爾喀平定也列名功臣。

在和珅當權時代,他與王傑獨不與其苟合。嘉慶帝鏟除和珅時他也發揮了較重要作用。他與其父一樣都是當時有名畫家精書法、善繪畫。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撲,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終年七十九歲。

嘉慶二十三年致仕歸家,十月去世。父子歷事三朝,雖身居顯要,但兩袖清風。嘉慶帝哀詩中雲: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

5、董氏

董氏,南唐婦人,擅畫,「所學出王齊翰,工道釋人物」。(《宣和畫譜》),當時官宦縉紳家的婦女,都往往求她「寫照」(畫肖像)。有人還寫詩贊譽道:「林下才華雖可尚,筆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閨里,能以丹青寫外邊」。

宋徽宗御府藏有她畫的《六隱圖》。南宋鄧椿看到過這幅畫,他在《畫繼》中談到這幅畫說「今藏山陰王:產才監簿家,乃畫范蠡至張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隱居者,山水樹石人物如豆許,亦甚可愛」。

⑷ 李司棋的演藝經歷

1968年參選香港公主獲得冠軍,繼而進入娛樂圈,同年畢業於麗的電視第二期藝員訓練班。
1971年重返無線,出演《雷雨》,飾演魯四鳳。1972年,出演《春暉》、《琉璃世界》。 1974年,出演《啼笑姻緣》,飾演沈鳳喜、何麗娜,引起關注。同年,因懷孕而辭演《藍與黑》。1975年,出演《董小宛》,飾演董小宛。
1976年,跟隨當時的無線高層鍾景輝加盟麗的電視,但拍攝的劇集均未能取得好成績。 1977年,《華僑日報》選出李司棋為香港十大紅星之一。
1978年獲無線邀請演出長篇電視劇《大亨》的後半,之後更讓她成為另一套長篇電視劇《強人》的女主角。
1979年,出演《抉擇》,飾演韓映雪。1980年,出演《山水有相逢》,飾演梅妹。1981年,出演笑中帶淚的喜劇《流氓皇帝》。
1983年,出演《射鵰英雄傳》,其飾演的包惜弱在內地受到關注。
1985年拍畢《錯體姻緣》後,正在事業高峰的她決意舉家移民加拿大,定居期間受加拿大中文電視台邀請加盟,從事新聞報道員的工作。
1990年回港發展。1991年壹電視大獎的十大電視藝人獎項,及後亦曾擔任《萬千星輝賀台慶》的司儀、《歡樂今宵》主持等工作。她說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被香港電台邀請主持「暢談普通話」。
1995年-1999年拍攝處境劇《真情》,飾演「善姨」一角引起熱議。
2000年-2005年因骨枯,只能擔任一些如代言人的輕巧工作。
2005年治癒後,接受新加坡新傳媒的邀請復出,拍攝100集的處境劇《同心圓》。
2007年主演TVB時裝家族劇《溏心風暴》,飾演賢良淑德、知書識禮的凌巧,該劇播出後以最高收視48點、平均收視44點、觀眾人數超311萬,創2003年來TVB自製劇最高收視紀錄,李司棋亦憑藉此片獲得2007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獎以及演藝動力大獎最突出電視女藝員獎。
2008年憑借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中飾演的荷媽的 一角獲得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獎。同年出演《珠光寶氣》,飾演一個很兇的媽媽。
2009年出演《有營煮婦》,飾演由一個家庭主婦變成主婦明星的女人。
2010年在無線43周年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中獲得萬千光輝演藝大獎。同年拍攝時裝情境喜劇《天天天晴》飾演明心安。
2011年出演《Only You 只有您》提名視後,同年參演《真相》飾演周玉梅,參演《叛逃》,飾演陳展鵬的母親。 2013年出演《心路GPS》,披頭散發的「爛賭婆」有改以往的形象;同年出演《巨輪》反響一般。 2014年其拍攝的《叛逃》經三年雪藏後首播。

⑸ 求TVB老演員伍衛國的資料以及作品有哪些

伍衛國(Lawrence Ng Wai Kwok)有香港電視劇皇帝之稱,也是最早為內地觀眾所認識的香港著名藝員之一。早在80年代的中期,他就憑著《馬永貞》,《四大名捕》《再向虎山行》《少女慈禧》等劇受到內地觀眾的喜愛。

中文名:伍衛國外文名:Lawrence Ng Wai Kwok別名:伍小生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952年7月13日 職業:演員畢業院校: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代表作品:《巫山盟》《亂世兒女》《四大名捕》星座:巨蟹座生肖:龍身高:178cm
無線電視1973年:
《亂世兒女》飾 雷振邦
《船》飾 杜嘉文
1974年:
《她的一生》
《太太團》
《藍與黑》飾 張醒亞
1975年:
《香港風情畫》
《清宮殘夢》飾 陸皓東
《兩家人》
《巫山盟》飾李豪
《董小宛》飾 順治帝
《民間傳奇之焚香記》

伍衛國宣傳《五味人生》
飾 王魁

《民間傳奇之三看御妹》飾 封加進
《民間傳奇之雙喜臨門》飾 王俊卿
《紅樓夢》飾 賈寶玉
《愛情組曲》
《小婦人》飾 林善同
1976年:
《楊貴妃》飾 楊琦
《江湖小子》
《書劍恩仇錄》飾 徐天宏
《狂潮》飾 Sunny
1993年:
《開心華之里》
《南俠展昭》飾 展昭
1994年:
《金毛獅王》飾 成昆


歲月風雲
《第三類法庭》飾 喬大羽

《驚心都市之怒火燃燒》飾 林兆松
1995年:《情濃大地》飾 劉阿順
1996年:《隋唐群英會》飾 李密
2007年:《歲月風雲》飾 危天行
2008年:《銀樓金粉》飾 尚鋆
2009年:《五味人生》飾 任飛揚佳藝電視1977年:《紅樓夢》飾 賈寶玉
1978年:《雪山飛狐》飾 福康安(陳家洛)亞洲電視1979年:
《天蠶變》飾 傅玉書
《大白鯊》飾 周天銘
1980年:
《大內群英》飾 十四王爺允禎
《大地恩情·金山夢》飾 何文若
1981年:
《浴血太平山》飾 盧文英
《馬永貞》飾 馬天柱
1982年:
《琥珀青龍》飾 徐玉
《家春秋》飾 高覺新
《血債血償》飾 楚三郎
1983年:
《再向虎山行》飾 容寬
《少女慈禧》飾 恭親王奕䜣
1984年:
《四大名捕》飾 無情

九命奇冤梁天來
《王昭君》飾 漢元帝
1985年:
《第四代》飾 何兆祖
《阮伶玉》飾 張志生
1987年:
《寒夜》飾 汪文宣
《雷雨》飾 周萍
《金鳳凰》飾 完顏桑哥
1988年:《凶靈》飾 凌宇生
1989年:
《鹽皇令》飾 葉方
《六合神仙闖江湖 / 龍鳳喜迎春》飾 包申義
《中國奇談之小鬼偷金》飾 王敬賢
《無字天書》飾 石嘯群
1991年:《獨孤神劍 / 劍三十》飾 柳青
1993年:《九命奇冤梁天來》飾 漢元帝
1995年:《新包青天之英烈千秋》飾 衛煥香港電台1992年:《CYC家族》
1994年:《廉政行動1994》飾 葉天機
1996年:《香江歲月第二輯》飾 香世豪台灣電視劇1986年:《邊城刀聲》飾 傅紅雪
1989年:《霹靂神捕》飾 無情內地電視劇1998年:《逃之戀》飾 蔡鍔(兼導演)
2010年:《跑馬場》飾 盧敬夫
編輯本段演出電影1974年:
《朱門怨》飾 沈昌英
《太平山下》


伍衛國電視劇發布會
《香港73》飾 伍衛國

1975年:《拍案驚奇》
1976年:
《飛女芝芝》
《酒簾》飾 馬戴維
《星座奇趣錄》飾 卓華
1977年:
《滾女搵老襯》
《流氓皇帝》
《出冊》
1979年:
《絕代雙驕》 飾 花無缺
《梁天來》飾 梁天來
1994年:《中南海保鏢》飾 宋世昌
1996年:《蛇蠍夜合花》飾 黃建邦
編輯本段演出廣播劇2005年:《戚夫人》飾 漢惠帝劉盈
編輯本段節目主持2006年:超級靚聲演斗廳(與關菊英搭檔)
編輯本段電視節目百法百眾-第二輯(2005)
15/16(2006)
情定故鄉里(2006)飾Sam
最緊要進步(2007)
開心聊齋(2007)
味分高下(2007)
志雲飯局(2007)
真情透視強積金(2008)飾Jack
光影流情2(2008)
萬千星輝賀台慶(2008)
名人飯堂(2009)
財智達人(2009)
掌故王(2009)
今日VIP(2010)
為食總司令(2010)
甜姐兒(2011)
登登登對(2012)

演藝經歷
劇照(20張)
1972年無線電視第二期演員訓練班畢業

1972~~1976 加入無線
1977~~1978 跳槽佳視
1979~~1990 加盟麗的(亞視)
1993~~1995 重回無線
1996~~2001 大陸發展
2006~~ 回歸無線
代表作品:紅樓夢、天蠶變、少女慈禧、四大名捕、第三類法庭、阮玲玉、再向虎山行、歲月風雲
編輯本段主唱歌曲粵語電視劇主題曲
1.無線電視~~田園春夢、何處覓知音、惜別、初相見...
2.佳藝電視~~紅樓夢中我和你
3.麗的(亞洲)電視:大白鯊、留步喂留步
國語歌曲
1.只有你
2.愛你一萬年
音樂作品(歌曲)
田園春夢(與關菊英合唱)
何處覓知音- 江湖小子
幽夢已虛- 江湖小子(與關菊英合唱)
默默送秋去- 江湖小子
手牽手唱歌(與張德蘭 合唱)
做人莫懷念過去- 江湖小子
巫山盟- 巫山盟
田園春夢- 巫山盟(與關菊英合唱)
紅樓夢中我和你 - 紅樓夢
今天多歡笑 -小婦人(與關菊英合唱)
情深愛侶 -小婦人(與關菊英合唱)
初相見 -小婦人(與關菊英合唱)
2009年:唐詩專輯《農圃溪居》

⑹ 董小宛怎麼死的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麴院的名妓。董小宛與常見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賣笑來取悅男人,她是憑著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戲功而名噪一時。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稱辟疆),把董小宛接進自己家中納為小妾。這冒襄對戲曲格外鍾愛,家裡養著一個戲劇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這戲劇班子便火了起來,冒公子自然是其樂融融。詩人吳梅村對此曾有詩:「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唱歌。」

只是,這董小宛後來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結拜兄弟張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傳》,該書對董小宛嫁與冒襄為妾後的生活作了詳盡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但是,有趣的是,對董小宛的最後歸宿,只是「以勞瘁病卒」幾字一筆帶過。並且還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與久病之狀,並隱微難悉。」

既然稱是積勞而終,又為何有隱微難言呢?

詩人吳梅村在他題詠董小宛的詩篇中曾寫有:「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這詩似乎在表述董小宛與冒襄的情愛,不得不為當時高傑的兵亂而「拋卻」了。冒襄也在回憶這段亂世時寫道:「遇大兵,殺掠奇慘。」

根據這些描述,後代學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亂世中被兵匪所獲並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對此視為不光彩的事,也就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而在清末還曾流行一種說法,稱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宮受到順治皇帝的寵幸。但有學者考證,董小宛要比順治皇帝年齡大14歲之多,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歸何處,後人也只能是揣測了。

⑺ 誰能幫我寫幾個歷史名人文學家的名字

陶淵明(365—427) 字元亮,或雲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淵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初名將,握強兵鎮守長江中游,都督八州軍事,封長沙郡公,聲威煊赫一時。 死後追贈大司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親亦曾出仕。陶氏為東晉元勛之後,地位雖不如南下名族高貴,也是潯陽的大族。只是陶淵明這一支,因他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漸敗落。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 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的文學創作,在詩歌、散文、辭賦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對後代影響最大的是詩歌;在陶淵明的詩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園詩。

柳宗元(773--819)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今山東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他出身於官吏家庭,21歲時中進士,官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後任柳州刺史,故後人也稱之為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一起提倡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並稱"韓柳".他的文學主張是"文道並重",強調創作態度必須嚴肅認真.他的創作可分為傳記,論文,山水游記,寓言四種,以山水游記和寓言的文學成就最高.他的游記代表作《永州八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義深遠.《三戒》是很有影響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也主要體現在山水詩的創作上.他的詩不同於其他人的山水田園詩,而是借詩表現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自身不幸的感嘆.他在哲學上,提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禍",打擊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但對佛教妥協,有儒,釋,道三教調和的主張,有《河東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從小聰明博學,興趣廣泛。26歲時,辭親遠游,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後經道士吳筠薦舉,入長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敗,再度開始漫遊生涯。晚年生活困頓飄泊,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李白的詩(如《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雄健奔放,無所拘束,語言自然明快,達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積極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達情致,並雜以游俠意念。李白詩現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畫面上,李白身著白衣,獨自站在江邊,眺望著逐漸消失的孤帆遠影,超脫飄逸,似正在醞釀詩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大詩人。早年漫遊各地。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杜甫一生飽經憂患,歷盡坎坷,晚年生活極為貧困。杜甫的詩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弊,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意義,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特色,後世稱為「詩史」。其詩作在藝術上博採前人,融合眾長,形成特有的沉鬱頓挫的風格。今存杜甫詩1400餘首,其中《春望》、《北征》、《麗人行》、「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最為膾炙人口。現有《杜工部集》。畫面中杜甫衣著簡朴,坐於太湖石上,正提筆沉吟。畫面突出了對杜甫臉形和顏面皺紋及眼神的刻劃。幾條皺紋,埋藏著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鬱的眼神,則流露著傷時感世的心情。

韓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人稱之為韓昌黎。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家道統自任。堅決反對佛、道二教,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反對六朝駢儷的文風,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其文氣勢雄渾,說理透徹,邏輯性強,感情充沛。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獨辟蹊徑,頗具獨創性。現有《昌黎先生集》。畫面上的韓愈寬衣博帶,拱手正立,顯示出為人正直、莊重嚴肅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是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其詩文均為反映現實的力作。寓言諷刺小品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出現,是柳宗元的創新。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簡潔,意味深遠,語言犀利,風格嚴峻。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尤為突出,文筆秀麗清新,描寫景物細致生動,極富詩情畫意。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記》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現存有《柳河東集》。畫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等人的革新運動,被貶南方,在溪邊撰寫詩文的形象。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歐陽修(1007-1072),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嘉佑五年(1060),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熙寧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歐陽修一生博覽群書,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詣很深,對宋代文風的改革頗有貢獻,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史學方面也很有成就,編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並與宋祁等修《唐書》(《新唐書》)。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這位散文宗師還是一位金石收藏學的先驅開拓者,編輯和整理金石遺文上千卷,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其中金文跋二十餘篇,其他絕大部分為石刻跋尾。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松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後因反對王安石變法,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陽,花費15年時間主編《資治通鑒》.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持國事,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全部廢除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為相8個月病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他主編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全書共294四卷,另有《目錄》,《考異》各30卷.取材於各種正史,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00餘種,經過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該書語言簡練曉暢,敘事清晰嚴謹,有些篇章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有《司馬文正公集》.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 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放矢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庄,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於落榜。
詩文有《小倉山房集》的卷。詩論:《隨園詩話》16卷,《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篇10卷。尺牘、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⑻ 誰知道歷史上董姓的名人有誰啊

董姓的名人

董卓:首當其沖,中國人都知道的大壞蛋。俺們董家的臉都給他丟光了。

董狐: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跡是這樣的,晉國出了一個昏庸殘暴的晉靈公,大臣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行為,直言進柬,卻被放逐異鄉。趙盾的一個親戚為了晉國的社稷,也為給趙盾報仇,殺了晉靈公,接回趙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認為趙盾「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在史書里記下了「趙盾弒其君」。由於董狐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他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並被後代的史官作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艷」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風塵,但鄙視權貴。與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見鍾情,洗盡鉛華,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華橫溢又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兩人情投意合,一起賞花品茗,潑墨揮毫,算是一對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蘭質,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經營的興味盎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極盡小資之能事。)除了書畫,小宛的廚藝更是高,估計可以與黃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憶語》中對她的廚藝有精彩的描寫。據說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還曾被稱為「董肉」,與「東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個滿洲姓。放在這里一是充數,二是她和順治帝的故事實在太有名了,三是總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據說因為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而深入人心)。傳說順治遇到董鄂妃之後就惡習盡改,專寵一人。可憐董鄂妃紅顏薄命,22歲早逝,順治痛不欲生,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不久也追隨愛妃而去。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總是願意傳頌,於是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故事被傳的委婉凄絕。

董承:三國里的一段趣事。曹操專權,漢獻帝想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幫忙鏟除曹賊,於是下衣帶血詔給董承,就是把血詔藏在玉帶里,將錦衣玉帶賜給董承。董承回家的時候正被曹操撞見,曹操起了疑心,仔細檢查衣服和帶子,沒看出所以然,只好還給董承,這個過程中董被嚇得半死,後來就有了「魂不附體」這個成語。

董平:水滸里大名鼎鼎的雙槍將「董平」,有「風流將軍」的雅號,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過據說他為人狹隘陰毒,意氣用事,還曾橫刀奪愛,不是個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滸的時候年紀還小,早就不記得這么多了。

董必武:偉大的革命家,法學家,一生從事革命事業。中共的創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關於他的介紹都很枯燥,簡歷一樣,少有感性的東西。

董橋:當代散文家,小資必讀作家。有人說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 摘一段他關於書和女人的精闢類比: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艷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沒讀過他的書, 看來很值得找來一讀。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記得當時俺還頗為得意了一陣。政績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國名臣,蜀國「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這一段好像中學時背過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諸葛亮的好幫手。

董奉:三國時的醫學家。醫術高超,醫德也很好。相傳他愛杏樹,每治好一個病人,就請病人在後院種上幾棵杏樹,時間久了,就成了杏林。 後來董奉的杏林成了醫家尊奉的稱號。 人們還常常用題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額來送給醫德好的人,表示感謝。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為人知的事跡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燾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區,將西域分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董庭蘭:盛唐時著名的琴師。「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就是說的他。很多當時的詩人都曾盛贊過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

董方卓:當代足球運動員。以350萬英鎊轉會曼聯,成為中國加盟曼聯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個賣身葬父,感動了七仙女,然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那個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時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董賢:西漢大司馬。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
董邦達:清代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與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並稱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誥:董邦達的兒子,也是個畫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宣: 東漢洛陽令。董仲舒的五代孫。 是個廉潔奉公的好官。
董晉: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將,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贊。
董說:清代文學家
董作賓:甲骨學家

董酒: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後來因為清代在董公寺這個地方的酒窖特別有名,就被稱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點淵源吧。

實在太多,寫不過來了。以後有空再慢慢補上,還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不過,最後再加重要的兩條:

董勝國: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我的爸爸。童年時的偶像。喜歡下圍棋,打游戲,聽流行歌曲,讀武俠小說,擺弄gadget,領我們家時尚之先鋒。

董則治:我的爺爺。小時候我撞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是爺爺把我背進了醫院。閣樓里有無數藏書,象棋高手,經常因為指點路人下棋誤了車船,還曾因為在青島的街頭看人下棋走丟了一次。爸爸繼承了爺爺,圍棋下得很好,我則啥也沒繼承,還好有個圍棋業餘三段的老公,現在是打遍灣區無敵手。

⑼ 請問董小~姐的故事加盟的總部會幫忙選擇址么

有的,可以選址的,董小姐的故事那邊有專門的選址專家

閱讀全文

與董小婉加盟餐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